气候变化危及地球的状况——世界会采取行动吗?

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持续增长。但它们是否足够大?或者足够快?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纽约市——超过100个国家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这项在去年12月世界领导人峰会上匆忙达成的、不具约束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协议。作为签署国,这些国家同意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以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迄今为止签署该协议的国家占全球此类吸热气体排放量的80%以上。

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伊诺霍萨在3月25日由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办的地球状况会议上通过墨西哥城的视频会议表示:“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 “这很紧急,我们需要现在就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采取行动。”

作为签署协议的一部分,各国还列出了其国家减排目标。墨西哥方面承诺到2012年每年减少50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美国承诺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减少排放》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4%,取决于立法,而中国承诺将单位经济产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谓的碳强度)减少40%至45%。在今年11月于坎昆举行的下一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卡尔德龙及其墨西哥政府的同事将继续推动国际约束性协议的进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议上警告说,毕竟,如果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温室气体排放将无法追究责任。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尼廷·德赛通过新德里的视频会议告诉与会者:“联合国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能够达成真正全面协议的唯一场所。” 然而,“联合国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政府行动是关键
德赛引用了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宣布的各项国家行动计划,以及其中列出的一些计划,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国家行动背后的法律效力”,例如印度承诺至少将其碳强度降低25%。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行动将至关重要;参议院目前正在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立法,而众议院已经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案将与奥巴马政府在哥本哈根协议下的承诺相匹配。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气候建模师马克·凯恩说:“如果期望世界其他地区合理地采取任何行动,现在就取决于美国削减我们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推动对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国际监测和核查减排情况。但北京大学政治学家查道炯通过北京的视频会议指出,“在西方,如果某件事没有写入法律,那就行不通。在中国,当政府出来说‘我们有一个目标’时,我们将做到这一点,因为文化和[政治]制度不同。他们会做到的——看看过去的30年。”

卡尔德龙认为,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使我们能够在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况下增长,这将意味着一场基于低碳增长的新工业革命。”

他补充说,本质上,挑战在于“如何将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的减贫与应对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墨西哥已开始通过向贫困居民直接支付现金以购买节能商品或保护当地森林来解决这个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通过内罗毕(肯尼亚)的视频会议表示,“当一棵树木的价值高于砍伐的树木的那一天”,就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那一天。“20世纪的神话使环境提供的服务变得不可见。”

事实上,从美国到中国的国家都将非洲大陆视为“一个大型矿场。你提取世界经济所需的东西,”施泰纳指责道。一些环境经济学家估计,仅在过去十年中,由于这种剥削,整个非洲大陆已经损失了多达50%的动植物资源。“我们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唯一的选择是耗尽它们,”他补充道。

经济发展的作用
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部分将是建设更全面的能源基础设施。“当数亿[印度人]无法获得电力时,期望印度削减增长是不现实的,”综合研究与行动发展智库执行主任乔蒂·帕里克通过新德里的视频会议指出。“人们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延迟而搭便车,而那些延迟的人后来不必以任何方式付出代价……无论发生什么,都已经影响了我们的[全球]碳预算。”

但是,经济增长可以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相结合。例如,印度政府制定了到2022年新增20,000兆瓦太阳能装置的目标。“对于太阳能计划,最强大的压力不是来自绿色组织,”德赛指出。“印度的企业部门对进入这个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与此同时,适合当地的技术必须发挥作用,例如使用牛来驱动发电机或使用牲畜粪便来生产沼气,面向贫困消费者的电子产品制造商Freeplay Group董事长德文·纳朗通过新德里的视频会议表示。

使用清洁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现实。根据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一份新报告,仅在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总额方面已超过美国和其他国家,在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获得了346亿美元的投资和融资。

关键将是进一步加快和扩大减少能源、农业、建筑和其他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所有科学都表明,技术不是万能的。我们还必须看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约翰·罗克斯特伦说。“这是最关键的十年,我们必须开始扭转温室气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的曲线。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推得太远会怎样?”

毕竟,科学家普遍认为,要将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必须稳定在百万分之450——而目前已接近百万分之390。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球化学家华莱士·布勒克表示,将浓度保持在百万分之450的水平是“荒谬的,除非我们像再次打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全力以赴”,他也是20世纪70年代最早识别出现代全球变暖的科学家之一。“我们本可以做到,但世界如此认真对待这件事的可能性非常小。”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