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科學新聞報導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持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導,方式是 訂閱。 通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導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認知科學和道德哲學可能看起來像是奇怪的組合,但在過去十年中,它們已成為合作夥伴。在最近一期的認知雜誌中,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約書亞·格林及其同事擴展了這一趨勢。他們的實驗採用了傳統的行為方法,但其設計目的是檢驗一個假設,該假設源於先前對道德判斷的神經基礎進行的fMRI研究(參見此處和此處)。
在他們的研究中,格林等人給受試者提出了困難的道德困境,其中一種選擇會導致更好的後果(例如挽救更多生命),但也違反了直覺的道德約束(它要求一個人直接或有意地對他人造成傷害)。例如,在“哭泣的嬰兒”困境中,受試者必須判斷為了拯救包括嬰兒在內的一大群人而悶死自己的嬰兒是否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電視節目M.A.S.H.也使用了這個情境,敵方士兵會聽到嬰兒的哭聲,除非嬰兒被悶死。百分之六十的人選擇悶死嬰兒以拯救更多生命。格林等人將認為拯救最多生命是適當的判斷(即使這需要你悶死一個孩子)標記為“功利主義”,而認為這是不適當的判斷則稱為“義務論”。這些名稱是對傳統道德哲學的致敬。
情感與理性
基於先前的fMRI研究,格林提出了道德判斷的雙重過程模型。該模型提出了兩個核心主張。首先,當受試者形成義務論判斷時,據說情感過程會覆蓋受控的認知過程。換句話說,那些不願意悶死嬰兒的受試者受到了他們的情緒的影響,並且他們無法忍受傷害一個無助孩子的想法。這一主張得到了最近大量行為研究和神經研究的支持。格林的雙重過程模型還聲稱,受控的認知過程會導致功利主義的道德判斷。新的認知研究旨在檢驗第二個主張。
神經影像只能揭示相關性;它無法確定特定的大腦區域是否正在導致特定的判斷。但是干預一個過程可以提供因果關係的證據。在認知研究中,格林等人試圖通過增加受試者的認知負荷來干擾道德推理。他們讓受試者在執行道德判斷任務的同時執行監測任務,在監測任務中,受試者觀看數字流並對“5”的出現做出反應。研究人員推測,如果這種額外的認知負荷干擾了導致功利主義判斷的受控認知過程,那麼受試者應該做出更少的功利主義判斷,並且應該更慢地形成這些判斷。(有關影響判斷速度的更多因素,請參見此處。)
正如假設的那樣,增加的認知負荷導致功利主義判斷的反應時間更長,但研究人員發現對義務論判斷的反應時間沒有影響。儘管受試者在尋找數字5的同時,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贊同像悶死嬰兒這樣的行為,但他們並沒有花費更長的時間來贊同像不悶死嬰兒這樣的行為。這種差異效應表明,監測任務中涉及的一些認知過程也是導致功利主義判斷的過程所需要的,但不是導致義務論判斷的過程所需要的。
然而,認知負荷並沒有像雙重過程模型預測的那樣,減少功利主義判斷的比例。人們仍然同樣有可能贊同悶死嬰兒,即使他們花費了稍長的時間才能做出該判斷。這是令人費解的,並且表明這兩個過程沒有競爭。格林等人試圖通過推測受試者“決心克服”認知負荷來解釋這種反證,但只有當受試者事先知道他們想要達成功利主義判斷時,這種說法才說得通。
異常結果
雙重過程模型還預測,在沒有認知負荷的情況下,功利主義判斷仍然會比義務論判斷慢。因為功利主義判斷(例如認為悶死嬰兒是適當的)依賴於受控的、深思熟慮的過程,所以它們應該比義務論判斷花費更長的時間,而義務論判斷則依賴於情感、直覺和其他快速、自動的過程。格林等人發現了低功利主義參與者(做出較少功利主義判斷的人)的這種差異,但沒有發現高功利主義參與者的這種差異。為了解釋這種異常現象,格林等人假設“一個額外的過程”使高功利主義參與者能夠快速做出功利主義判斷。
如果沒有對格林等人主要發現的任何其他解釋,即認知負荷減慢了功利主義判斷的速度,而義務論判斷則沒有,那麼理論中的這些差距也許並不十分嚴重。然而,這種效應可能是由於認知負荷的特定形式造成的。格林等人使用數字來創建認知負荷,但功利主義判斷通常取決於數字。因此,數字流引起的混亂可能會導致受試者在形成功利主義判斷之前重新檢查,但在形成不依賴於數字正確性的義務論判斷之前則不會。科學家可以通過檢查當認知負荷採取其他形式時(例如監測字母、顏色或面孔)是否會出現相同的差異效應來檢驗這種替代解釋。
未來的研究應探討當前文獻粗略地描述為情感與認知、以及義務論判斷與功利主義判斷之間的區別。隨著更精確地說明哪些功能過程構成應該導致功利主義道德判斷的受控認知,將會帶來進一步的澄清。顯然,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這是一個有用的實驗的標誌:它提出了可解決的問題,進一步的研究可以闡明這些問題。目前,這項研究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既解決了雙重過程模型的關鍵問題,又為受控認知在功利主義道德判斷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儘管不是決定性的證據。
心智 Matters 由Jonah Lehrer編輯,Jonah Lehrer 是博客 The Frontal Cortex 和書籍 普魯斯特與神經科學家背後的科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