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模仿被认为是最高级的奉承——即使模仿者和被模仿者都不知道这种模仿行为。现在,一项对卷尾猴的研究的新证据表明,成为一个无知的模仿者(或者在这种情况下是模仿卷尾猴)可能具有进化上的好处。
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的比较行为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安妮卡·波克纳说:“我们早就知道我们人类会一直互相模仿,无意且无意识地模仿。当人们开始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相同的肢体语言时,这似乎有助于社交互动。被模仿的人说他们更喜欢另一个人。这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和同理心。” 该研究在线发表在今天的《科学》杂志上。
波克纳和她的同事们有兴趣看看这种情况是否也适用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波克纳说:“如果这种现象存在进化的途径,那么它很可能与猴子共享。”她补充说,科学家们已经观察到野生卷尾猴群同步它们的行为——一起进食、防御和旅行。
为了测试猴子是否会通过亲和力来回应模仿,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首先,使用装满食物的威浮球。想法是看看猴子拿到球后会做什么,然后模仿这种行为,观察灵长类动物对模仿的反应。然而,让猴子模仿另一只猴子对装满食物的威浮球的反应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人员改为自己进行模仿,然后等待观察猴子的反应。
当研究人员给卷尾猴塑料球时,它们会做以下三件事之一。波克纳说:“它们要么试图直接咬球,要么戳球上的洞,要么只是在地板上敲打它,看看有没有东西掉出来。”一个人镜像了猴子的行为,而另一个人则进行了其他两种球操作中的一种。然后,研究人员观察了猴子在看谁:通常情况下,它们会看模仿者。
当然,看着可能意味着很多事情,波克纳指出。“它们可能是好奇或以某种方式被吸引,或者也许人类的举动对他来说有点奇怪,”她说。“所以我们试图找出,看着是否真的意味着它们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力。”
一个线索是,在球赛结束后,猴子是否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在人类模仿者身边,而不是非模仿者身边。“而这正是我们发现的,”波克纳说。
研究人员还与卷尾猴进行了第二次、更具互动性的游戏。在重复威浮球实验后,一只猴子被给予一个代币,它可以从模仿或非模仿研究人员那里换取食物。波克纳解释说:“从猴子的角度来看,去哪里都应该无关紧要;它会得到相同的东西。”“但是猴子始终选择模仿者。”
看起来,模仿使人类在卷尾猴眼中更具吸引力。“而猴子喜欢和它们喜欢的人在一起,”波克纳说。她的团队正在继续工作,以确认猴子与猴子之间的互动是否也存在这种行为。但是,到目前为止,证据表明,微妙模仿的进化适应可能会促进社会群体的形成——建立合作、减少冲突并帮助每个个体的生存。
波克纳说,这些结果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过去,我们将模仿视为‘模仿者学到了什么?’但模型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她说。“事实证明,模仿不仅有利于学习新事物,而且对整个群体或整个物种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