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野外考察的午休时间散步时,古生物学家迈克尔·瑞安偶然发现了两块骨头。一只手握着现代骡鹿的鹿角,另一只手拿着一块鸟臀目恐龙的骨头。瑞安不禁注意到,这两块骨头都有非常相似的咬痕。就在这时,他突然明白了。
“这些咬痕几乎完全相同,但这些骨头相隔了 7500 万年,”瑞安说。“我问自己,什么样的动物会留下这些咬痕,突然间,我恍然大悟。”
在那一刻,瑞安明白了,很久以前就喜欢恐龙骨头的古代生物,可能与今天啃食鹿角的活着的生物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那么,这个恐龙骨骼的食客究竟是什么呢?并非您想象的那种可怕的野兽。想想类似松鼠的东西。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古代啮齿动物般的哺乳动物,称为多瘤齿兽,大小介于大松鼠和负鼠之间,可能像现代啮齿动物一样,通过啃食腐肉骨骼来获取营养。
这是瑞安和耶鲁大学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朗里奇在检查了来自艾伯塔省恐龙省立公园以及阿尔伯塔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实验室和皇家泰瑞尔博物馆收藏的几块晚白垩世恐龙、爬行动物和有袋类动物骨骼上的咬痕后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是最古老的已知哺乳动物牙齿痕迹,并于 6 月 16 日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他们的分析。
瑞安和朗里奇研究的骨骼包括一块大型恐龙肋骨,可能来自鸭嘴龙科(类似于《The Land Before Time》中的角色 Ducky)或角龙科(想想:三角龙),以及一块来自未知的鸟臀目恐龙的股骨。古生物学家还研究了一种名为始负鼠的古代有袋类动物(类似于负鼠)的部分下颌骨以及一种名为香波龙的鳄鱼类水生爬行动物股骨上的咬痕。
研究人员在古代骨骼上发现了浅 U 形凹槽和其他类似的咬痕,表明是成对的相对牙齿造成的——正是现已灭绝的多瘤齿兽所拥有的那种门牙。7500 万年前,其他古代哺乳动物 也可能以恐龙骨骼为食,但瑞安和朗里奇认为,啮齿动物般的多瘤齿兽是这些特定咬痕最可能的制造者。其他牙齿不同的啃咬哺乳动物会在骨骼上留下布满坑洼的咬痕,而不是带有明显成对痕迹的咬痕。
“当时没有其他那么大的生物会留下这些痕迹,”瑞安说。“我们发现的是成对的上门牙和下门牙留下的痕迹,就像多瘤齿兽的牙齿一样。”
瑞安说,古代哺乳动物很可能在觅食昆虫和植被时遇到这些骨骼,抓住机会在饮食中添加一些钙或钠——就像许多现代啮齿动物,如松鼠、田鼠和豪猪一样。与瑞安并行,朗里奇回忆起童年时父亲带回家的鹿角上覆盖着啮齿动物啃咬痕迹的记忆,从而将古代和现存哺乳动物的啃骨习惯联系起来。朗里奇说,一些研究人员此前曾指出,古代哺乳动物有可能将恐龙骨骼作为膳食补充,但这是首次对这种古代证据进行彻底记录的分析。
古生物学家检查的一些牙齿痕迹很浅,这表明啃咬骨骼的生物对肉的兴趣大于对钙的兴趣。但其他咬痕穿透骨骼的深度令人印象深刻,这进一步使研究人员相信,某种东西是为了骨骼本身的矿物质而来。
研究人员还将白垩纪(中生代晚期)骨骼上的咬痕与新生代骨骼上的牙齿痕迹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在较近期的骨骼上,咬痕要多得多——可能是早期啮齿动物造成的许多重叠的凹槽。多瘤齿兽根本没有成功取代它们并可能在竞争中胜过它们的真正啮齿动物的啃咬力。一些古生物学家甚至推测,多瘤齿兽的门牙太弱,无法咬入任何坚硬的东西,但瑞安和朗里奇的新研究表明,古代类似松鼠的哺乳动物可能具有比以前认为的更强大的咬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