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回应“婴儿如何思考”及其他文章

致编辑的信,来自2010年7月刊的大众科学

肮脏的混合动力车
迈克尔·莫耶的文章“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肮脏真相”未能准确和完整地呈现插电式和全电动汽车的环境效益。文章引用的“区域”会受到显著的当地差异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增加使用这些车辆可能成为当地规划者目标的社区。例如,弗吉尼亚州与东南部其他地区归为一类,但其实际电力生产概况更接近中大西洋地区。由于该州超过一百万的人口居住在首都华盛顿特区30英里范围内,增加使用全电动汽车将减少电力的排放,而不是增加。但即使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可能降低当地的臭氧水平,而自《清洁空气法》通过以来,臭氧水平一直是该法案最难以实现的目标之一。

全电动汽车也不使用石油或冷却剂。根据型号的不同,它们也可能不使用刹车油。所有这些都将带来额外的当地和国家环境效益。
R. Steven Brown 执行董事 州环境委员会 华盛顿特区

关于插电式汽车,是否还有第二个“肮脏的真相”?随着转向电动马达,现在通过“加油站电网”输送的能源将改为通过电力电网输送。这种转变所需的容量增加不会是廉价的。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还需要考虑灾难准备和恢复。在飓风来临之前,电网必须足够大,以应对人们在预期停电时为汽车充电而产生的浪涌。此外,由于高速公路在灾难中通常比电力线路受损更小,如果加油站有发电机为其泵供电,它们可以相对较快地重新开放。插电式汽车在电力电网恢复之前无法加油。转向电动汽车意味着将我们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不是依赖两个基本上独立的电网。

尽管插电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很可能是更绿色未来的组成部分,但我怀疑减少驾驶——控制郊区扩张和推广公共交通——将是控制交通碳排放的关键。
Stephen J. Schnably 珊瑚阁斯,佛罗里达州

机器之战
P. W. Singer 的“机器之战”让我想起了 1967 年的星际迷航剧集“末日之战”。在这一集中,企业号遇到了两个交战的星球,尽管没有死亡、残害、破坏、火灾等等的迹象。结果证明,这两个星球一直在通过计算机进行战争。计算机指定某些区域为“命中”,但环境没有受到实际损害。“命中”区域的人们必须向“解体中心”报告进行自愿自杀。

柯克舰长的解决方案是炸毁其中一个星球上的战争计算机,因为他说,“死亡、破坏、疾病、恐怖。这就是战争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使其成为应该避免的事情的原因。你们使它变得干净利落且无痛苦。如此干净利落且无痛苦,你们没有理由停止它……我已经把战争的恐怖还给了你们……你们手上有一场真正的战争。你们可以用真正的武器发动战争,或者你们可以考虑另一种选择……缔造和平。”

尽管 Singer 的文章没有走得那么远,但从机器人战争到计算机战争似乎并非不合理的步骤。一位星际迷航剧集评论员引用了罗伯特·E·李将军的话:“战争如此可怕是件好事,否则我们就会变得过于喜欢它。”我不喜欢战争。但愿机器人能够谈判和平。
Lila Porterfield 克拉克斯维尔,佐治亚州

核对峙
在劳伦斯·M·克劳斯的“没有国家是孤岛”[临界质量] 中,他描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假定的核战争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在 1990 年代后期紧张局势升级后,两国设立了“热线”和各种旨在避免灾难的对话。尽管彼此之间存在许多敌意,但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否认对方原则上和先验的存在权。

然而,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现在迫在眉睫的更大威胁。据信以色列拥有数百枚核弹头,具有二次打击能力。此外,它面临着来自伊朗和其他极端主义实体的明确的生存威胁,这些实体正越来越接近核能力。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以色列人民在近代史上遭受过灭绝企图,并认为自己正受到新的威胁。在冲突中,如果一方断然拒绝承认另一方的存在权,那么在两个敌人之间建立对话或热线就不存在逻辑途径。如果以色列面临确定的种族灭绝,它也没有理由不带着其余的人类一起走向葬身火海。

尽管有很多理由不喜欢以色列顽固且常常笨拙的外交政策,但呼吁孤立以色列或将其从地球上移除,对人类更广泛的利益毫无帮助。
Michael Martin-Smith 赫尔,英格兰

婴儿的真实思考方式
在艾莉森·戈普尼克的“婴儿如何思考”的关键概念中,措辞和视角不太正确:“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了解世界——实际上,进行实验、分析统计数据并形成理论来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我认为您想说的是:“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了解世界——砸碎东西,惊奇地盯着结果,然后发出咯咯的笑声。”
Michael Jacob 奥克兰,加利福尼亚州

大众科学 Magazine Vol 303 Issue 5这篇文章最初以“读者回应‘婴儿如何思考’及其他文章”为标题发表于大众科学杂志 第 303 卷第 5 期 ()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2010-4HOnLabnWkjDtFxHWQ9X8h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