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我们的获奖新闻报道以支持我们。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大象在动物王国中视力不是最好的,但它们永远不会忘记一张面孔。例如,田纳西州霍亨瓦尔德大象保护区的卡罗尔·巴克利报告说,1999年,当居民大象珍妮被介绍给新来的亚洲象雪莉时,她变得焦虑不安,几乎无法控制。
当这两只动物用它们的象鼻互相检查时,雪莉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两位看似老朋友的动物似乎经历了一次激动人心的重逢。“有一种欣快感,”保护区创始人巴克利说。“雪莉开始吼叫,然后珍妮也跟着吼叫。它们的象鼻都在检查对方的伤疤。我从未经历过如此激烈的事情,除非是侵略行为。”
事实证明,这两只大象几年前曾短暂相遇。巴克利知道珍妮在1999年来到保护区之前曾在巡回的卡森和巴恩斯马戏团表演过,但她对雪莉的背景知之甚少。她做了一些调查,才发现雪莉在23年前曾和珍妮在同一个马戏团里待了几个月。
研究人员认为,非凡的回忆能力是大象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在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对大象进行的研究,特别是雌象族长掌握着她们的家庭几乎离不开的社会知识。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遇到不熟悉的大象时,拥有55岁雌象族长(大象的寿命约为50至60岁)的大象群体比拥有35岁雌象族长的群体更有可能采取防御姿态。原因:他们意识到这些陌生人很可能会与该群体发生冲突,并可能伤害幼崽,苏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凯伦·麦库姆和她的同事在《科学》杂志上报道。
其他研究人员在1993年坦桑尼亚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发生严重干旱期间研究了三个大象群,发现它们不仅能相互识别,而且当它们通常的区域干涸时,还能回忆起前往替代食物和水源的路线。
纽约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的科学家在《生物学快报》中报道说,有年龄分别为38岁和45岁的雌象族长的厚皮动物群体离开了干涸的公园,显然是为了寻找水源和食物,但有一只年龄较小的33岁雌象族长的群体则留在了原地。
那一年,公园里出生的81只幼崽中有16只在九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为20%,远高于典型的2%;10只死亡的幼崽来自留在公园里的群体,那里的食物和水都很稀缺。
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年长的大象回忆起1958年至1961年公园发生的一场干旱,以及它们的群体如何通过迁移到远处更茂盛的地区来度过食物匮乏的时期。留在原地的大象没有一只年长到足以记住上次干旱。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伯恩和其他研究人员在2007年在安博塞利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大象似乎还能识别并跟踪多达30个同伴的位置。
“想象一下,你带着家人去一家拥挤的百货商店,正值圣诞节促销,”伯恩说。“要跟踪四五个家庭成员的位置,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这些大象正在和30个旅行伙伴一起做这件事。”
科学家们通过在雌象面前放置尿液样本来测试这种记忆力,雌象用它们的象鼻仔细检查了这些样本,当它们遇到一个不属于它们群体成员的样本时,就会做出反应,这个样本本不应该出现在那里。“大多数成群结队活动的动物,例如鹿,可能不知道它们群体中的其他动物是谁,”伯恩说。但是大象“几乎肯定知道它们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这种“工作记忆” “远远领先于其他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伯恩补充说,这有助于大象监测一起移动、觅食和社交的家庭单位。
WCS的认知科学家戴安娜·雷斯和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同事说,就智力而言,大象与海豚、猿类和人类不相上下。他们在2006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道说,大象,就像那个专属圈子里的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是唯一已知能够识别自己在镜子中的倒影的动物。
肯尼亚内罗毕“拯救大象”组织的创始人,动物学家伊恩·道格拉斯·汉密尔顿是厚皮动物方面的权威,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研究它们。他回忆说,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与坦桑尼亚的曼亚拉湖国家公园里的一头大象非常熟悉,以至于他可以在野外和她并肩散步。他于1969年离开了该地区撰写论文,四年后才再次返回。但当他回来时,他说,就好像他从未离开过一样。“她立刻走过来,对我表现得和以前一样,”他说,并指出他们恢复了友好的散步。
道格拉斯·汉密尔顿说:“它们是长寿的动物,记忆力对长寿的动物来说是有益的,使其更能适应环境。”“显然,如果大象经历了极端气候,并且它们能记住一年中哪里有食物,它们就能生存下来。”
所以下次有人说你的记忆力像大象一样时,请把它当作一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