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一项新的研究绘制出了世界范围内研究人员认为最有可能滋生未来致命疾病的区域地图——并且被重点关注的国家并非是那些获得最多疾病预防资源的国家。这项分析是一项新兴努力的一部分,旨在识别特别是新出现的病毒,并防止未来的疫情充分发挥其潜力。
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汇编了一个数据库,其中包含1940年至2004年间首次被认为具有潜在威胁的335种传染病。例子包括埃博拉病毒(1976年)和艾滋病病毒(1981年),以及最近的尼帕病毒(1999年)、SARS(2002年)和H5N1禽流感(1997年)。他们将新型疫情爆发的频率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例如人口密度和增长、纬度以及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他们报告说,新出现的感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这可能是由于艾滋病疫情。细菌占总数的54%,特别是耐药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MRSA(1961年)。病毒和朊病毒(传染性蛋白质)占25%,其次是原生动物占11%,真菌占6%。
所有显示出最高频率的不同疫情爆发的地区都具有不断增长的人口密度。该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写道,美国和欧洲报告的疫情爆发次数更多,但这些事件似乎反映了工业化国家更完善的疾病监测。
他们写道:“我们得出结论,全球新兴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EID]监测和调查工作分配不当,我们的大部分科学资源都集中在最不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新病原体来源的地方。我们提倡将资源重新分配到较低纬度地区(如热带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新兴疾病热点的‘智能监测’。”
总体而言,60.3%的新出现病原体是人畜共患病——感染人类的动物病原体——其中71.2%来自野生动物。源于人畜共患病(总的来说)和特别是野生动物变种的疫情爆发比例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该团队表示,这些发现表明,新兴传染病在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越来越多的地方蓬勃发展。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传染病专家内森·沃尔夫说,这项研究和之前的其他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存在可以用于预测新型疫情的模式”,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这有助于告知必须实施哪种监测才能将此提升到下一个阶段,真正预防下一次疫情。”
作为“智能监测”的一个例子,沃尔夫曾在非洲国家喀麦隆工作,监测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接触其血液的人类猎人之间的逆转录病毒交换。他已经发现了几个病毒跳跃到人类的例子,包括三种新的泡沫病毒(已知不会引起人类疾病)和两种新形式的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与HTLV-1相关,HTLV-1在美国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很常见,并被认为会导致某些癌症。
他与纽约市保护医学联合会的彼得·达扎克(《自然》杂志报告的共同作者)一起,开始监测中国的活禽市场,那里出售活体动物作为食物。沃尔夫正在寻求5000万美元,以将其试点项目从非洲和亚洲七个国家的地点扩展到他所谓的全球病毒预测倡议。
沃尔夫说,尽管热点地图指向人口密度不断增长的地区,但疫情的详细传播路线更为复杂。将贵重的野味或猎物带到市场的猎人也随身携带潜在的新感染。野生动物也可能沿着新开辟的道路开始进入不断扩大的城市地区。
沃尔夫说:“如果你有近距离接触,以前可能已经灭绝的东西现在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扎根。” 如果疫情像野火一样,那么“我们的猎人就是引火物,[而]大型、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就是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