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万维网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除非我们保护万维网赖以建立的基本原则。
保护原则也是万维网未来发展的关键,这个论点在《万维网万岁》一文中阐述,这篇文章由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杀手级应用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专门为《大众科学》撰写。二十年前的这个月,万维网在伯纳斯-李位于日内瓦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办公桌上的一台计算机中上线。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继续有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人们喜欢回顾周年纪念日,但伯纳斯-李——他很少为任何人写作或同意接受采访——有一个更强烈的动机:唤醒我们。来自商业和政府的威胁正在上升,这些威胁可能会损害万维网以及所有使用它的人。正如文章揭示的那样,最近几个月,大型社交网站试图利用您的个人信息为自己谋利,同时让您难以访问这些信息。无线互联网提供商已经减慢了与他们没有商业协议的网站的流量。政府——无论是极权主义还是民主政体——以及本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在窥探您的在线习惯,过滤您可以看到的信息,完全审查某些网站,并在人们被证明有罪之前就断开被指控有不当行为的人的网络连接。
一些互联网运营商和一些大型网站也热衷于分裂万维网,这样当您搜索某些内容时,您将无法找到所有可能的答案,并且当您发布某些内容时,并非所有可能感兴趣的人都能看到。
保护万维网的原则不仅对数字革命至关重要,而且对我们持续的繁荣、言论自由甚至自由都至关重要。如果万维网要为我们带来比现在更多的在线力量,这也是必要的。正如伯纳斯-李经常说的那样:“万维网尚未完成。”
伯纳斯-李和我正在进行编辑——目标是杂志的十二月刊以纪念周年纪念——这时,一个令人脸红的提醒出现了,提醒我们万维网理想最险恶的威胁之一:犬儒主义。《连线》杂志的九月刊出现在报摊上。它有一个全橙色的封面,上面用黑色字体写着四个字:“万维网已死。”
毋庸置疑,伯纳斯-李并不高兴。作为他的编辑,我也不高兴。完全公开:我们两人在1999年合写了一本书,那时我还没加入《大众科学》的工作人员,书名为《编织万维网》。这本书讲述了万维网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阿尔·戈尔没有发明它)以及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真实故事。这本书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那就是在1990年代,有一家或多家公司曾多次试图将万维网重新包装成自己的产品,或试图违反万维网的原则,以便试图接管这个新媒介。
部分是出于对这些威胁的担忧,伯纳斯-李创立了国际万维网联盟,其美国基地位于麻省理工学院。该联盟汇集了正在开发各种网络技术的个人、公司和大学,以便利益相关者可以共同在开放的群体中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从而构建比任何公司单独构建的更好的网络。水涨船高,大家都能受益。所有主要的网络公司都加入了,这种方法一直非常有效,直到今天。
然而,《连线》的故事提出了与过去二十年来相同的“老生常谈”的论点(借用它的一个绰号):即继续构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工具的理想主义的、草根的意图将不可避免地崩溃,因为一些或多家大公司不可避免地会接管它。《连线》杂志说:“开放网络的狂喜混乱是工业巨头在新世界中摸索前进的青春期阶段。现在他们正在做工业家最擅长的事情——寻找扼要点。”换句话说,商业力量将接管任何依附于互联网的应用,尤其是万维网。愿它安息。
这种观点不过是赤裸裸的犬儒主义,这已经够糟糕的了。但《连线》杂志通过在文章开头使用一个巨大的、误导性的两页图表,使其厌世的描绘变得更糟。该图表显示了各种应用程序占用的互联网流量百分比,表明视频的份额正在增长,而网络的份额正在萎缩——萎缩到足以声称它注定要失败。所以这就是你的数据:万维网必死无疑。
该图表没有显示的是——因为编辑选择显示互联网流量的相对百分比——与万维网相关的原始流量仍在快速增长。只是视频增长得更快。这绝不是死刑判决。
更聪明——或不那么具有欺骗性——的分析师立即对这种噱头进行了抨击。技术网站BoingBoing的罗布·贝斯奇扎说得最好。他写道,他“发现这张图表立即令人怀疑。使用总量的比例作为纵轴而不是实际总量是一个有趣的编辑选择。您可能可以猜到,总使用量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万维网根本没有衰退。”
贝斯奇扎不仅仅是猜测。他重新绘制了图表,并表明万维网发展得很好,非常感谢。此外,他指出,“万维网的持续增长似乎甚至没有放缓。相反,文件共享和视频的爆炸性增长加入了它的行列,而视频无论如何通常都嵌入在万维网中。”《纽约时报》等其他媒体也看穿了这张误导性的图表。
《连线》的论点让我耿耿于怀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在伯纳斯-李和我写书时才明白的。一旦媒体意识到万维网正在疯狂增长,它就开始纠缠伯纳斯-李要求采访。一旦记者了解到伯纳斯-李没有将他的创造变成一家公司,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造福人类的工具发布出来,他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问到:“你为什么没有靠万维网发财?”意思是,“你这个傻瓜。你本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的。”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伯纳斯-李不热衷于接受采访了。
信不信由你,有些人实际上是受到超越金钱的理想的激励。正如伯纳斯-李在书中说的那样,“令人恼火的是,一个可怕的观念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们有多重要和经济上有多成功,而这是以金钱的形式来衡量的。这表明对全球各地为科学技术领域的下一次飞跃而发展理念的研究人员缺乏尊重。用净资产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就是让我们孩子的目光只盯着现金,而不是那些真正能让他们快乐的东西。”
每一位互联网百万富翁,以及每一位在网络上找到信息或与朋友成为朋友的人,都欠伯纳斯-李一份情,因为他有意将自己的创造设置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营利性企业。他并不想因此而受到赞扬。“我很高兴让别人扮演皇室的角色,”他说。“只要他们不试图控制万维网。”
这就是《连线》杂志粗俗的论点所坚持的不可避免的事情。在《大众科学》中,伯纳斯-李表示,如果人们坚持基本原则,使万维网能够继续改进并造福所有人,那么万维网的未来不必以这种方式发展。
是的,伯纳斯-李和我是朋友,但我们很少见面,我与任何与万维网相关的事情都没有利害关系。但我不喜欢以新闻业为幌子的噱头。我不喜欢被歪曲的数据。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那种认为以共同利益为动机的个人或团体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成熟的态度,因为它没有通过商业化来证明自己。
这种论点也具有两极分化性。正如伯纳斯-李也经常说的那样,万维网的设计初衷是让营利性公司和个人都能在上面蓬勃发展。例如,出版《连线》杂志的康泰纳仕公司。(我的意思是,真的;《连线》杂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万维网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在线生活,这成为了该杂志的命脉。)正如伯纳斯-李在文章中写道,“事实上,许多公司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开发非凡的应用程序,正是因为他们确信这些应用程序适用于任何人,无论他们使用的是什么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或ISP——这一切都得益于万维网的开放、免版税标准。”
万维网之所以保持开放,是因为伯纳斯-李和万维网联盟保护了其创始原则。难道社会真的如此粗俗,以至于不会支持超越利润动机的理想吗?与商业控制的网络相比,开放的网络可以带来更多真正的人类福祉以及商业上的成功。您可以在此在线包的其他故事中阅读相关示例。链接数据,输入到OpenSourceMap中,实际上在1月份海地发生可怕地震后立即挽救了人们的生命。JoinAfrica.org最终可以将网络访问带给数百万原本无法负担的非洲人,从而改善教育并为被遗忘的人们提供突然发声的机会。社交机器可以促成更好的民主。所有这些活动以及更多活动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万维网及其所依赖的互联网允许个人、机构和营利性公司不受限制地使用万维网。
2009年1月伯纳斯-李的图像,由Silvio Tanak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