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带羽毛恐龙标本加强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系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非鸟类恐龙早已灭绝,但关于它们的古生物学思考,尤其是恐龙-鸟类标本,在被发现之后显然仍在不断发展。例如,小型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在去年12月被描述,并被认为是存在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但新的证据——以及一个更好的标本——表明这种模棱两可的动物实际上属于恐龙类群。

徐星(邢旭)和他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同事写道,赫氏近鸟龙(A. huxleyi)是根据《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的部分标本描述的,被认为是“非鸟类恐龙和鸟类恐龙之间的……中间型”。但作为一种恐龙——现在被认为是伤齿龙科,一种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它将鸟类进化的时钟拨回了更早的时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恐龙向鸟类过渡一直是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话题,一些研究人员仍然认为,其他类似鸟类的恐龙出现的时间太晚,不可能是鸟类的祖先。这种困境,在古生物学领域被称为时间悖论,因对赫氏近鸟龙(A. huxleyi)的重新评估而再次受到打击,赫氏近鸟龙的年代约为1.55亿年前——比带羽毛恐龙小盗龙早约3000万年,比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始祖鸟早约500万年。带羽毛恐龙出现的这个更早的日期,削弱了鸟类缺乏足够时间从恐龙进化而来的说法。

此外,该研究“为羽毛的早期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展示了接近恐龙向鸟类过渡时期的骨骼……特征的复杂分布”,论文作者在本周的《自然》杂志[pdf]的读者来信部分写道(《大众科学》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部分)。

赫氏近鸟龙(A. huxleyi)的后腿上似乎有几个轮廓特征(又名片状羽毛)——在现代鸟类身上发现的——这为这些动物曾经用四翼飞行或滑翔的理论增添了力量。最新论文的作者(徐星也是作者之一)指出,这支持了羽毛最初是在恐龙的尾部区域发育的,然后扩散到前翼,之后才从现代鸟类的腿部消失的观点。

这两个标本都是在中国辽宁省的髫髻山组地层中出土的。最初在《中国科学通报》中描述的小恐龙长约34厘米,重约110克。尽管它可能在开创鸟类的新世界中发挥了作用,但赫氏近鸟龙(A. huxleyi)的命名不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而是为了纪念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他是进化论的早期倡导者,也是最早提出鸟类可能确实是恐龙后裔的人之一。

图片由徐星等提供。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