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气候谈判——或总体气候谈判——注定失败吗?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经过 15 年以上的国际气候谈判,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为了让外交官们穿梭于各个城市,商讨控制气候变化的机制而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基本上都被浪费了。1997 年在京都匆忙外交取得的成功,已经让位于日本在 2011 年花钱免除减排义务——并拒绝签署更多减排协议。欧盟将通过贸易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而加拿大——全球人均排放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决定违背其减排承诺。美国是此类谈判期间最大的排放国,但从未正式接受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条约目标。中国也没有,它已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了地球上人为温室气体最大的来源

如果目标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那么气候谈判就是失败的。真正实现减排的唯一因素是衰退,例如 2008 年开始的当前衰退,或者是工业崩溃造成的痛苦和令人不快的经济变革——自苏联鼎盛时期以来,俄罗斯的排放量已减少一半

几天后,我将前往(遥远的)南方参加我的第四次联合国气候会议。这个巡回马戏团今年在德班降落,预计将监督《京都议定书》的结束,因为参与者将继续制定后续计划,但根据最新报道,不会早于 2015 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那是因为巴西、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希望有时间继续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更多的排放增长。包括美国在内的工业化国家正在寻求利用这段时间来建立国内政治支持,以遏制气候变化。由于这些持续的拖延战术,自 1990 年以来,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增加了近 6%,而不是下降,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排放量现在大约增加了 30%。环境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詹妮弗·摩根说:“政治和政策与科学解释的为避免最坏影响真正需要的相去甚远。“情况正朝着完全错误的方向发展。”

鉴于气候变化将由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量决定,我们正在保证一个更温暖的世界——及其随之而来的影响。我们已经开始尝到未来怪异天气的滋味:像飓风艾琳那样的暴雨,它给美国东北部带来了创伤,今年四月超级龙卷风爆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天气相关事件之一,或者正在持续的得克萨斯州毁灭性干旱。在气候谈判开始之际,德班本身就有十人死于洪水。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在会议开幕式上说:“近年来,我们沿海地区经历了异常严重的洪水。“德班必须带领我们朝着拯救未来的解决方案迈进许多步。”

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唯一答案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主要意味着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当然,由于世界 80% 以上的能源来自这种燃烧——2010 年的排放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似乎没有被取代的危险,尽管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毕竟,可再生能源也有自己的化石燃料需求:钢铁和水泥需要煤炭;塑料来自石油。马尼托巴大学的环境科学家瓦克拉夫·斯米尔在今年 6 月的一次能源峰会上观察到:“风力涡轮机是化石燃料动力的纯粹体现。”此外,大约 20 亿人仍然需要从木炭、木柴或粪便中升级能源

然而,为了以防万一,沙特阿拉伯已提议,如果世界最终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则赔偿其石油收入的任何损失。也许这将在卡塔尔发生,卡塔尔是 2012 年下一次气候会议的举办国。

时间不在我们这边。就在上周,国际能源署警告说,世界实际上只有到 2017 年才能停止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以避免全球变暖超过 2 摄氏度。这是近期国际气候努力的既定目标,例如《哥本哈根协议》《坎昆妥协》,但这些协议似乎离实施实际减排还很遥远。然而,如果排放量继续按照目前的路径发展,那么到 2040 年,升温幅度——全球已经上升了 1 摄氏度以上——将在“欧亚大陆、北非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发生,根据最近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简而言之,目前每年约 48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在本十年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

南非共和国是今年气候会议的东道国,它完美地体现了这一挑战:它既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又是通过使用(和销售)最肮脏的化石燃料——煤炭——来加剧气候变化的帮凶。到南非和中国、美国等排放大国开始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时,对于参与这些气候谈判的其他 190 多个国家来说,可能为时已晚。“在经历了创纪录的排放量增长和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温度之后,世界上最大的碳污染者推动拖延,这与支持立即行动的压倒性证据背道而驰,”格林纳达大使德西玛·威廉姆斯辩称,他领导着一个小岛屿国家联盟,这些国家最受气候变化的威胁。“这不仅是对小岛屿国家的背叛,其中许多国家注定要灭绝,而且是对全人类的背叛。” 我们以前在哪里听过这话?

图片:通过 Flickr / UNclimatechang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