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忡忡的人们请注意:所有的忧虑可能都是徒劳的。长期以来,焦虑一直被解读为过度警觉和对危险敏感的症状,但去年 12 月发表在《生物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彻底颠覆了这种逻辑。
特拉维夫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塔尔·弗伦克尔请 17 名性格焦虑的学生和 22 名性格较为温和的学生辨别他们何时在一系列越来越恐惧的面孔中检测到恐惧。正如预期的那样,焦虑组比他们较为冷静的同伴更早发言。然而,转折来自于志愿者的脑部活动,这是通过每个学生头皮上的电极记录下来的。焦虑受试者的大脑对图像几乎没有反应,直到恐惧的面孔达到一定的明显阈值,此时他们的大脑才像措手不及一样立即做出反应。与此同时,非焦虑受试者在练习早期就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脑部活动,这种活动随着每张越来越恐惧的面孔而逐渐增强。虽然他们的行为反应较慢,但他们的大脑活动表明,性格温和的受试者更快地捕捉到了图像中细微的差异。
结果表明,忧虑者对潜在危险的意识较弱,这挑战了焦虑个体过度警惕的普遍理论。弗伦克尔认为,忧虑者对外在警告信号的低敏感度导致他们经常被看似突然出现的威胁吓到,这使他们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弗伦克尔解释说,非焦虑受试者的大脑活动可能是“早期潜意识警告机制”的证据,这种机制使他们保持冷静、镇定和沉着。[有关如何缓解慢性忧虑的更多信息,请参阅维多利亚·斯特恩的《我们为何忧虑》,《大众科学·思想》,2009 年 11 月/12 月刊。]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本文以“忧虑的谬论”为标题在印刷版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