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数据:50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应该服用吗?

尽管一项关于他汀类药物的荟萃分析表明,50岁以上的健康人应将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作为预防措施,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其益处可能并不大于风险

一篇社论上周在《柳叶刀》杂志上认为,所有5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胆固醇。该文章的建议基于同一期刊发表的27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健康人发生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不会带来重大风险。随后,《卫报》、《福布斯》和英国《每日电讯报》也发表了文章,赞扬了这项荟萃分析的发现。但根据这些数据,许多专家仍然不相信该药物的益处大于风险。

毫无疑问,当他汀类药物被开给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时,它们可以挽救生命。但对于没有高胆固醇或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健康人是否也应该服用这些药物,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一项被称为JUPITER的大型临床试验于2008年报告说,瑞舒伐他汀(可定)可使健康受试者发生心脏病发作和其他事件的风险降低44%,但专家此后提出了疑问,部分原因是该试验过早停止,这可能造成了高估药物益处的效果。当前的荟萃分析旨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是汇集所有可用的证据,”英国牛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共同作者科林·贝金特解释说。

在汇总了涉及165,149人的27项试验的结果后,荟萃分析报告说,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一年后,人们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到预期水平后,发生严重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搭桥手术)的可能性比未服用药物的同龄人低21%。但是,这种结果在健康个体中本来就很少见,因此风险降低实际上转化为很小的临床益处——将总体风险从每年4.04%降低到3.27%,差异为0.77%。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世界重大发现和塑造我们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换句话说,大约130人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一年才能预防一次不良健康结果,而500人必须服用这些药物才能预防一次死亡。“一旦风险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益处就非常小了,”贝金特承认。

专家还对荟萃分析中包含的受试者提出了质疑。尽管该综述本应旨在评估他汀类药物对血管疾病低风险人群的影响,但实际上,其参与者中有60%已经患有血管疾病。“为什么要将患有心脏病的人与没有心脏病的人混在一起?这真的会误导人,”伦敦圣乔治大学的心脏病专家考西克·雷说。2010年,雷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项关于11项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该分析涉及65,229名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试者,并得出结论,他汀类药物并不能降低健康人的死亡风险。(通过纳入患有血管疾病的人,《柳叶刀》的荟萃分析高估了他汀类药物的益处:一项亚组分析显示,在没有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他汀类药物每年仅将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降低了0.4%。)

副作用呢?众所周知,他汀类药物会增加出血性中风、肌肉疼痛和其他严重(但罕见)的肌肉和肝脏并发症的风险。2012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告消费者,这些药物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记忆力丧失的风险。不过,《柳叶刀》的分析表明,这些副作用的可能性非常低;例如,每2,000名接受治疗的人中,只有1人会患上出血性中风。“即使在非常低的风险水平下,益处也大大大于危害,”贝金特说。

然而,一些专家担心这些发现低估了真正的风险。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脏病专家、《内科医学档案》主编丽塔·雷德伯格表示,在纳入分析的一项试验开始之前,潜在的受试者服用了几周的他汀类药物,以观察他们的耐受性。如果任何个体出现副作用,他们就不会被邀请参加试验。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内科医生维奈·普拉萨德说,这种类型的预筛选“不是纯粹的科学”,因为它使药物看起来比实际更安全。

还存在资金和偏见的问题。荟萃分析中几乎所有的试验都部分由制药公司资助,而且一些荟萃分析的共同作者也从制药公司获得了酬金。尽管这些事实并不意味着结果无效,但《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200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由制药公司资助的试验比由独立组织资助的试验更有可能报告其产品的有利结果。“要求行业进行自己的研究,就像要求画家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应该获奖一样,”普拉萨德说。“这是另一个值得怀疑的原因。”

即使荟萃分析的结果是准确的,副作用也很罕见,“人们也应该质疑”让数百万人服用这些药物以获得少量潜在益处是否具有成本效益,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血管医学专家詹姆斯·廖说。这些药物的仿制低成本版本是可用的——沃尔玛出售一个月剂量的低剂量洛伐他汀,售价4美元——但许多消费者选择更昂贵的品牌名称选项。例如,2011年,美国人在阿斯利康的瑞舒伐他汀上花费了44亿美元,在辉瑞的立普妥上花费了77亿美元。

那么,是否应该有更多的健康人服用他汀类药物?贝金特认为,这样做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因为许多心脏病发作发生在被认为是低风险的人群中。但代价是什么呢?“有很多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而且他们还容易受到许多不良事件的影响,”雷德伯格说。

Melinda Wenner Moyer, a contributing editor at 大众科学, is author of How to Raise Kids Who Aren’t Assholes: Science-Based Strategies for Better Parenting—from Tots to Teens (G. P. Putnam’s Sons, 2021). She wrote about the reasons that autoimmune diseases overwhelmingly affect women in the September 2021 issue.

More by Melinda Wenner Moyer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