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哥本哈根—在这座城市阴沉的天空下,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印度排放的一吨二氧化碳与在美国排放的一吨二氧化碳是相同的。虽然一些著名的反对者也出席了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但他们的出现基本上没有引起注意,因为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接受二氧化碳分子捕获大气中热量的基本物理原理。 但不太清楚的是,来自193个国家的各位谈判代表如何在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及其进展的新认识融入进来,特别是在关于协议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各种草案文本在贝拉中心拥挤的大厅中流传之际。
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干事卡尔·法肯贝格说:“我们的出发点是环境。” “我们在这里寻求的是一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在全球各地看到的气候变化后果的成果。”
普遍的共识似乎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的全球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0%,发达国家和欧盟(E.U.)、日本和美国等机构做出更大的减排,以允许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实现增长。 法肯贝格说:“我们可以接受不同的承诺,但它们需要以连贯的方式进行核实。” “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碳基经济增长正在加剧贫困,而不是缓解贫困。”
但根据之前的协议,例如1992年最初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的排放量本应在2000年达到峰值,此后下降。 然而,“自2000年以来,排放量一直在上升”,印度大使钱德拉谢卡尔·达斯古普塔指出。 事实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每年上升约百万分之二,迄今已达到约387ppm。 一些科学家,如美国宇航局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认为,鉴于北极海冰融化等影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任何高于350ppm的浓度都是危险的,这比科学家们预期的要快得多。
法肯贝格说:“我们需要制定基于科学的目标。” 欧盟已确定将升温幅度控制在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内(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0.7摄氏度),这大致相当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450ppm。
当然,许多科学家认为,按照目前的努力,世界将大大超过450ppm。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地球化学家华莱士·布勒克尔说:“世界最终将不得不创建一个碳排放大饼并将其分割开来。” “每个国家能够添加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
而这才是争论真正开始的地方。 中国大使于庆泰说:“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当涉及到排放空间时,他们的基本态度是,我的就是我的。 我从你那里拿走的东西我必须保留。” “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的立场是我们的排放空间被占领了,我们想要回它们。”
当然,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首位,但按人均计算,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 达斯古普塔认为,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大气资源的权利,他主张实行人均排放限制。 “这种资源,在历史上首次成为供应有限的资源,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进行分配?”
当然,斯坦福大学气候学家斯蒂芬·施耐德等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最严重地落在最贫穷的国家,这些国家适应能力最弱。 孟加拉国谈判代表夸姆鲁尔·伊斯兰·乔杜里认为,气候变化将冲走他的国家约5%至10%的土地。 “它还将对发展以及人权、移民和流离失所产生巨大影响。”
多米尼加的气候谈判代表克里斯平·格雷瓜尔补充说:“我们正处于气候变化的最前沿。” “我们的一些岛屿将会消失。 我们接受这一点。 我们希望达成一项能够解决我们生存问题的协议。”
这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减排。 达斯古普塔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希望降低发展中国家排放增长率。 当然是希望的。” “问题是谁买单?”
欧盟方面希望,其榜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启动碳排放交易机制,对每公吨二氧化碳排放定价约为11欧元。 法肯贝格指出,欧盟经济实际上已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增长脱钩,2007年经济增长约2.5%,而排放量下降约4%。
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的言论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行动相符,目前尚不清楚。 于庆泰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不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我们有《公约》,我们有《京都议定书》。” “如果你看看这些基本文件,就会发现有一系列承诺没有兑现。 因此,如果我们想从哥本哈根会议中获得积极成果,就必须在采取实际行动以兑现我们作为主权国家的承诺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