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学生会暴动——他们将乔·帕特诺神化

群体归属感的心理学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学生无法停止爱戴一位无视儿童性侵丑闻的人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城——昨晚,我目睹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短暂而愤怒的暴动后的情景:一辆被推翻的新闻面包车正被推土机扶正,被撞坏的汽车和翻倒的垃圾桶碎片散落在街道上,一些穿着“乔懂足球”T恤的大学生在警察喷洒辣椒水后,眼睛通红、泪流满面,踉跄地从学院大街上走开。学生们对大学董事会晚上10点宣布解雇他们敬爱的足球教练乔·帕特诺的消息做出了激烈反应。

当暴乱者发泄他们的愤怒和悲伤时,世界各地的评论员和博主开始抨击学生们为一位知悉一起骇人听闻的虐童案件却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它的男人辩护。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反戈帕特诺可能不仅仅是认识到他的道德错误并重新评估他们对他的尊敬那么简单。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群体归属感的心理,他们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即使在面对严重的错误行为时,我们所有人都有维护自己偶像和领导者的倾向。

根据心理学理论,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身份,这取决于他所属的各种群体。“你所属的社会群体成为你感觉自己是谁的本质的一部分,”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心理学家亚当·加林斯基教授解释道。这些群体可以包括我们的家庭和朋友圈;我们参加的俱乐部、教堂和学校;我们的种族、民族和国籍;等等。我们对特定群体的认同感越强,我们就越强烈地捍卫其成员和理想——专家认为这种特质是随着早期人类社会而进化的。团结在一起并互相保护使我们的祖先得以生存,因此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很快就会为我们的同伴欢呼,并对敌对群体感到敌意。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群体内部心理学解释了偏见种族主义,甚至是体育迷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购买订阅可以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周三晚上参与暴动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生大多拥有以对学校的终身忠诚为基础的社会身份。加林斯基解释说,如果你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是,它是你的一部分,它是如此重要的事情。” 而没有什么比担任了46年主教练的乔·帕特诺更能象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了。许多这些悲痛的年轻人选择进入这所大学,是因为他们热爱帕特诺的球队——而不是反过来。他们之所以暴动,是因为“象征他们所就读的学校、赋予学校地位、使他们自己拥有意义和目标的人,现在以一种侵略性和污秽的方式被夺走了,”加林斯基解释说。

如此极端地忠于一支运动队的是非曲直是一个值得辩论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一丑闻之后,在这起丑闻中,足球项目的需求似乎超越了大学领导层的道德义务。但暂且不谈这一点,事实仍然是,这些特定的学生确实拥有作为尼塔尼雄狮的极其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而认识到这种身份认同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加林斯基指出,他们在暴动期间的行为是系统性的,从社会身份的角度很容易解释。“他们推翻媒体巴士是可以理解的,”他说。“对他们来说,整件事都是由媒体推动的。如果不是媒体24小时都在谈论这个丑闻,乔·帕特诺就不会被迫下台。”

但是,在帕特诺的监督下,前助理教练杰里·桑达斯基据称伤害的儿童又怎么样呢?今天,关于昨晚在州立大学举行的“支持恋童癖集会”的不安笑话正在流传——但加林斯基指出,指责学生不关心受害者的人们忽略了大局。“我们对事实的解读被我们自己的观点严重蒙蔽,”他说。正如他们对媒体的许多声明所证明的那样,学生们承认帕特诺的错误,但由于他们如此深入地参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社区,他们对他的错误的评判不像局外人那么严厉。

一般来说,领导者很难被起诉,尤其是像乔帕这样具有近乎神话般地位的领导者。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个活人可以被神化,这并不令人惊讶。伦敦商学院战略与创业学副教授弗里克·维尔莫伦解释说,使我们人类祖先得以生存的社会凝聚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宗教。宗教“以神话和神灵为中心”,他写道。“这种崇拜的倾向很可能已经嵌入我们的基因系统,它渴望出来并得到满足,而像杰克·韦尔奇、史蒂夫·乔布斯和戴安娜王妃这样伟大的人,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

乔·帕特诺既是一位被神化的领袖,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活生生的象征,与昨晚情绪如此激动的学生的身份紧密相连。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走上街头就更有道理了。尽管这种破坏行为是不能被原谅的,但如果我们认识到学生们感受的根源,它可能会帮助我们将他们对帕特诺的忠诚(这对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社区之外的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与过去几天里曝光的令人不安的儿童性侵事件联系起来。“不要对他们苛刻地评判,”加林斯基说。“如果你是那个拥有这种身份的社区的一员,你也会有同样的反应。”

About Karen Schrock

Kate Schrock has been an editor of 大众科学 MIND since 2007, where she edits feature articles and runs Head Lines, the magazine's news department. After studying astronomy and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he worked in the Laboratory of Neuro Imag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tudying the brain structure of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She then enrolled in the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 at New York University, where she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in journalism.

More by Karen Schrock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