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的兴衰与降雨变化息息相关

一根石笋的记录讲述了过去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文明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九世纪后期,一场由干旱引发的灾难性歉收给唐朝统治下的中国带来了饥荒。公元907年——经过近三个世纪的统治——唐朝在皇帝哀帝被废黜后覆灭,帝国分裂。根据石笋中包含的大气记录,导致唐朝覆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气候变化

明尼苏达大学的古气候学家程海是科学团队的一员,该团队从中国西北甘肃省的万象洞采集并分析了该石笋。他说:“我们认为气候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石笋显示,例如,在过去1810年中,唐、元、明等朝代衰落时,亚洲季风的生命之雨减弱。

程海说:“气候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长4.6英寸(11.7厘米)的石笋由滴水渗出的碳酸钙组成,保留了该地区降雨量的记录,该地区位于受亚洲季风影响的边缘。研究人员今天在《科学》杂志上解释说,当季风温和时,该地区降雨量较少,而当季风强劲时,降雨量较多。

这些强降雨和弱降雨时期与中国历史记录相比,与帝国动荡或繁荣时期相吻合,例如北宋王朝的扩张时期——这是一个丰收的时期。此外,石笋记录与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退缩、中国南方湖光玛珥湖的沉积物记录以及从巴巴多斯到法国南部的干旱相吻合。

事实上,唐朝的崩溃与玛雅文明的崩溃同时发生——两者都是由于极端干旱。“我们已经证明,洞穴记录与许多其他记录密切相关,包括欧洲的小冰期、北半球的气温变化以及主要的太阳变率,”程海指出。

过去,太阳强度的波动似乎在决定亚洲季风的强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过去50年的记录描绘了一幅不同的景象,人为的烟尘和温室气体决定了降雨的强度。

程海说:“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或人为强迫很可能伴随着亚洲夏季风的减弱趋势,尤其是在中国西北地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目前的统治者一直急于对人为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原因。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