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确定与儿童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基因

两种增加儿童IBD风险的基因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对基因,这对基因会增加儿童在19岁之前患上炎症性肠病 (IBD) 的风险,这为已知的30个该疾病的遗传因素清单再添新项。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的数据,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估计影响美国 140 万人。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消化道内膜炎症,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通常影响小肠)和溃疡性结肠炎(仅限于结肠)。

一项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的新研究首次专门关注儿童IBD的遗传学。成人发病的IBD更为常见,但通常不如儿童期发病的IBD严重,后者也具有更强的家族史。费城儿童医院应用基因组学中心主任、资深研究作者 Hakon Hakonarson 表示,由于环境暴露尚未来得及影响儿童的IBD进展,研究人员对该疾病的遗传图谱更加清晰,从而使他们能够挑选出成人研究中被忽视的其他基因。

在美国和意大利招募了 1,000 多名欧洲血统的儿童IBD患者参与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比较了 IBD 患者基因组中超过 60 万个遗传标记,以及 4,250 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相同标记。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基因分析揭示了两个新的IBD相关基因:PSMG1TNFRSF6B。Hakonarson 说,关于第一个基因知之甚少,尽管它属于一类被称为分子伴侣的基因,这类基因通常捕获和中和体内的分子。第二个基因 TNFRSF6B 编码一种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结合的受体,肿瘤坏死因子是引发 IBD 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牛皮癣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的关键化学信号。

与健康儿童相比,携带 TNFRSF6B 基因变体的儿童更易患 IBD,并且在其肠道和血液中具有更高水平的受体。据信,该受体会抑制免疫细胞在超出使用寿命时自动破坏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 IBD 患者肠道中促炎信号(例如 TNF)的浓度更高。Hakonarson 希望他的团队的发现能够通过设计与该受体结合的小分子来带来更好的疗法,从而减少破坏性的炎症

这些新疗法可以缓解目前 IBD 治疗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注射靶向和清除过量 TNF 的抗体。尽管抗体方法已经成功,但它增加了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以及患者免疫系统变得敏感、破坏抗体并降低长期治疗效果的可能性。一种旨在阻断受体而不是针对 TNF 本身的惰性片剂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并减轻 IBD 的炎症。

耶鲁大学医学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 Judy Cho 说:“在未来 10 年里,这些研究将确定新疗法的潜在途径”,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尽管抗体治疗有所帮助,但她认为迫切需要新药,而这类数据将有助于确定候选药物靶点的优先级。

这项发现也是迈向个性化医疗的一步。儿童医院儿科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研究合著者 Robert Baldassano 说:“通过查看基因谱,我们或许能够判断哪种疗法适合每个人。” 基因测试有一天可以表明患者是否容易产生高水平的 TNF(可能与新发现的受体基因变体相关),从而帮助确定哪些患者将对抗疗法产生反应。

德国基尔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茨大学临床分子生物学主任 Stefan Schreiber 认为,这项研究是对改进有效疗法开发的授权。Schreiber 说,尽管对于治疗儿童和成人的医生来说,这种疾病可能看起来相同,但潜在的遗传学显然可能不同,“研究人员不应期望儿童对疗法的反应与成人相同。”

最终,这项研究不仅仅是将另外两个基因添加到 IBD 风险因素列表中。它还为开发新型疗法带来了新的希望,并突显了识别最受益的 IBD 患者的需求。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