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改编自斯科特·O·利林菲尔德、史蒂文·杰伊·林恩、约翰·鲁西奥和巴里·L·拜尔斯坦合著的《大众心理学的50个伟大误区:粉碎关于人类行为的广泛误解》。版权所有 © Wiley-Blackwell,2010年。
大众心理学已成为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格言、真理和半真理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意浏览我们附近的书店,就会发现数十本自助、人际关系、康复和成瘾书籍,它们提供了大量建议,指导我们走过人生的坎坷道路。每年出版约3500本自助书籍,每月涌现出许多新的心理健康网站。
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是准确且有用的。然而,许多流行心理学书籍和文章都充斥着我们所说的“心理神话”,即关于人性的集体错误信息。如果没有可靠的指南来区分心理学事实与虚构,公众可能会发现自己受制于自助大师、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和自称的心理健康专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传播可疑的心理学信息和指导。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我们的新书《大众心理学的50个伟大误区:粉碎关于人性的广泛误解》(Wiley-Blackwell,2010年)中,我们揭穿了50个广泛流传的大众心理学误区,以及大约250个“迷你误区”,探讨了这些谬论在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并追溯了它们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起源。
例如,我们证明以下广为流传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是错误的
大多数人只使用了他们10%的脑力。
在浪漫关系中,异性相吸。
我们的记忆是对事件的忠实记录,类似于录像带或DVD上的记录。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多重人格。
只有抑郁症患者才会自杀。
满月期间人们倾向于行为怪异。
所有成功的心理疗法都迫使人们面对他们童年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些观念有各种各样的起源。有些,例如我们只使用了10%脑力的想法,似乎部分源于对心理学研究的误读,这些误读在大众心理学书籍、文章和博客中被大肆宣传——在这种情况下,源于对数十年前的、现在已被驳斥的声称科学家不知道大脑90%的功能的观点的曲解。其他错误的信念可能源于选择性注意和记忆。例如,我们所有人都倾向于注意和回忆不寻常的事件。因此,我们更有可能记住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之间的吸引力,而不是两个性格相似的人之间的联系。同样,我们比普通行为更容易注意到和回忆满月期间的奇怪行为。
还有一些神话可能源于我们日常经验的强大诱惑力。例如,我们的记忆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主观真实的,这常常导致我们毫不怀疑地接受其真实性。事实上,数百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扭曲[另见哈尔·阿科维茨和斯科特·O·利林菲尔德的《“眼睛”说了算吗?》;《大众科学·思想》,2010年1月/2月刊]。
在本文中,我们揭穿了六个流行心理学误区。我们消解了一些对表达愤怒、不同学习风格和积极态度作为癌症治疗方法的广泛热情。我们还驳斥了以下观点:所有酗酒者都必须以戒酒为目标;老年通常以悲伤和智力衰退为特征;以及我们所有人都在以不变的五个阶段顺序应对死亡。
误区#1:发泄怒火可以消除愤怒
人们经常认为,释放愤怒比压抑愤怒更健康。在一项调查中,66%的大学生同意,表达被压抑的愤怒是抑制攻击性的好方法。这种信念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观察到观看悲剧为净化、清除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提供了机会。
大众媒体也向我们保证,愤怒是一头我们必须通过“发泄”、“爆发”和“一吐为快”来驯服的怪物。在2003年的电影《愤怒管理》中,性格温顺的英雄(亚当·桑德勒饰)在一次飞行中被诬告“空中愤怒”,导致法官命令他参加由精神科医生巴迪·莱德尔(杰克·尼科尔森饰)管理的愤怒管理小组。在莱德尔的建议下,桑德勒饰演的角色向学童投掷躲避球,并扔高尔夫球杆以消除他的愤怒。
莱德尔的建议呼应了许多自助作者的建议。一位作者建议,与其“压抑有毒的愤怒”,不如“打枕头或沙袋。当你这样做时,大喊大叫、咒骂、呻吟和咆哮”。一些流行的疗法鼓励客户在生气时尖叫、打枕头或向墙壁扔球。亚瑟·贾诺夫的“原始疗法”(俗称原始尖叫疗法)的从业者认为,心理紊乱的成年人必须放声尖叫或以其他方式释放源于出生创伤或童年忽视或痛苦的情感痛苦。
然而,40多年的研究表明,表达愤怒实际上会放大攻击性。在一项研究中,在被别人侮辱后敲打钉子的人,比没有敲打钉子的人更苛刻地批评那个人。其他研究表明,参加橄榄球等具有攻击性的运动实际上会增强自我报告的敌意。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森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心理学家布拉德·布什曼对35项研究的评论表明,玩《侠盗猎魔》等暴力电子游戏(参与者在其中对暗杀行为进行五分制评分)会加剧实验室和日常社交场合中的攻击性。
佐治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吉尔·利特雷尔从一项已发表的文献综述中得出结论,表达愤怒只有在伴随旨在减少挫败感或解决愤怒的直接来源的建设性问题解决或沟通时才是有帮助的。因此,如果我们对伴侣反复忽视我们的感受感到不安,对他或她大喊大叫不太可能让我们感觉更好,更不用说改善情况了。但是,冷静而坚定地表达我们的不满(“我知道你可能不是故意不敏感,但是当你那样做时,我感觉不到与你的亲近”)通常可以消除愤怒的刺痛。
为什么这个误区如此流行?人们可能将表达愤怒后感觉更好归因于净化作用,而不是愤怒自行消退,而愤怒几乎总是会自行消退。很有可能,如果他们只是等待愤怒消退,他们也会感觉更好。
误区#2:因材施教
在讽刺报纸《洋葱报》的故事《鼻腔学习者家长要求气味课程》中,作家们嘲笑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存在一种教学风格可以释放每个表现不佳的学生的潜在潜力。故事中引用的一位专家观察到,“鼻腔学习者通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如果您的孩子符合这种描述,我强烈建议您让他或她接受可能的鼻腔定向测试。”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输入“学习风格”一词,您会发现大量网站声称可以在几分钟内诊断出您偏好的学习风格。这些网站的前提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当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学生学习效果最佳。这种观点的流行是可以理解的。它不是暗示某些学生总体上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或更差,而是表明所有学生都可以学好,甚至可能学得同样好,只要教学风格恰到好处即可。
这种观点已成为近期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真理。它在许多畅销书中以及吸引数百名教师和校长的研讨会上都受到了赞扬。在一些学校,教师甚至开始给孩子们穿上印有字母V、A和K的T恤,这些字母代表三种被广泛接受的学习风格: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
然而,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很难可靠地识别,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差异很大。一个孩子可能在美术课上表现出一种风格,比如说,而在尝试学习数学时又表现出另一种风格。
此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多数调查都未能表明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有效: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反,某些通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学生设定高期望,并为他们提供实现期望的动力和技能——通常比其他策略产生更好的结果,而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无关。
在某种程度上,“匹配”方法鼓励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智力优势而不是他们的弱点进行教学,这实际上可能会适得其反。从长远来看,学生需要学会弥补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回避缺点。
误区#3:积极思考治愈癌症
在《逆转或预防癌症和其他疾病的9个步骤》(职业出版社,2004年)一书中,希瓦尼·古德曼认为她的癌症是消极思维模式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是她潜意识地拒绝成为一名女性。古德曼声称,一旦她识别出自己的有害态度,她就将它们转变为创造“光芒四射的健康”的疗愈方法。许多自助书籍也类似地暗示,积极的态度可以阻止癌症的发展,或者至少减缓其进展。
大多数癌症幸存女性似乎都同意这一点。根据调查,40%至65%的幸存者认为她们的癌症是由压力引起的,60%至94%的人认为她们因积极的态度而摆脱了癌症。
然而,证据的份量未能支持乐观主义是癌症灵药的观点。大多数研究发现癌症风险与压力或情绪之间没有联系。事实上,在几项调查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工作压力相对较低的女性相比,工作压力相对较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较低。科学家们也一直未能发现积极态度与癌症生存率之间存在关联。
由于这些原因,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她的著作《光明面:积极思考的无情推广如何破坏美国》(大都会图书,2009年)中,对心态对治愈疾病的力量采取了明确的怀疑态度。此外,艾伦瑞克抨击“癌症文化”,这种文化迫使癌症患者相信,乐观开朗会治愈他们,或者至少会让他们作为人类变得高尚。相反,艾伦瑞克敦促乳腺癌患者采取“警惕的现实主义”态度,而不是将自己埋在虚假的乐观面纱之下。
积极前景在面对身体疾病时的无力,使支持团体及其提供的情感援助的医疗价值受到质疑。早期的初步研究似乎表明,参加此类团体有助于延长寿命。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科因及其同事回顾的更新近、更科学可靠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包括支持团体)并不能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尽管它们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可以通过寻求优质的医疗和心理护理、与朋友和家人联系以及在每一刻寻找意义和目标来减轻身心负担。他们还可以从现在已确立的结论中获得安慰,即他们的态度、情绪和压力经历不应归咎于他们的疾病。
误区#4:一杯就醉
曾经酗酒的人最终能否适度饮酒而不会屈服于旧的成瘾?一项对3000多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29%的美国人认为他们可以。这种看法与匿名戒酒互助会(AA)的口号“一杯就醉”不谋而合。匿名戒酒互助会熟悉的12步计划鼓励成员承认他们对酒精无能为力。基于12步计划的治疗项目吹嘘康复率高达85%。但问题是:多达三分之二的饮酒者在加入匿名戒酒互助会后的三个月内退出,而匿名戒酒互助会仅帮助约五分之一的人完全戒酒。
关于一些有酗酒史的人可以安全地进行“控制饮酒”的说法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2001-2002年对40000多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18%的曾经酗酒的人可以适度饮酒而不滥用酒精,这挑战了禁欲是所有酗酒者必要目标的普遍假设。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以适度饮酒为目标的行为自我控制训练项目,至少与使用12步法的项目一样有效。在这些以克制为中心的项目中,治疗师训练人们监测自己的饮酒量,设定酒精摄入量限制,控制饮酒速度并奖励他们的进步。这些项目还教授应对技能,帮助参与者“等待”饮酒的冲动,并避免诱使他们饮酒的情况。
这些策略并非对所有人有效。研究表明,如果个人严重依赖酒精,有长期不健康饮酒史,并且因饮酒而出现身心问题,他们最好寻求提倡禁欲的治疗项目。然而,控制饮酒可能是一些曾经酗酒的人的可行目标。事实上,如果问题饮酒者知道完全戒酒不是唯一的选择,他们可能会更早地寻求帮助。事实上,对于那些以禁欲为导向的项目反复失败的患者来说,控制饮酒可能尤其值得考虑。
误区#5:年老而悲伤
想想一个抑郁、脾气暴躁、孤独、性生活不活跃且健忘的人。你是否想到了老年人?在一项调查中,65%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同意“大多数老年人孤独且与世隔绝”,而在另一项调查中,64%的医学生同意“重度抑郁症在老年人中比在年轻人中更普遍”。
接触可疑的媒体对老年人的描绘始于生命的早期。在一项对迪士尼儿童电影的研究中,调查人员发现,42%的老年角色以不那么积极的形象出现,并且被描绘成健忘或脾气暴躁。这种不讨人喜欢的描绘也渗透到针对青少年的电影中。在一项对流行的青少年电影的研究中,大多数老年角色都表现出一些负面特征,五分之一的角色只符合令人反感的刻板印象。
与这些描述相反,一个研究团队调查了年龄在21岁至40岁之间或60岁以上的成年人,了解他们自己的幸福感,以及他们对自己当前年龄、30岁和70岁时普通人的幸福感的评估。年轻人预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变得越来越不快乐。然而,老年人实际上比年轻受访者更快乐。基于人口的调查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在25岁至45岁之间的人群中最高,而总体上最幸福的群体是65岁及以上的男性。幸福感在60岁后期甚至可能在70岁时都在增加。在一项对28000名美国人进行的研究中,三分之一的88岁老人报告说自己“非常幸福”,而受访者中最幸福的人是最年长的。事实上,每十年幸福的可能性增加5%。有趣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的研究表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倾向于回忆积极信息而不是消极信息,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他们通常出人意料的乐观人生观。
老年人通常也不缺乏性欲。在一项全国调查中,超过四分之三的75岁至85岁男性和一半的女性表示对性感兴趣。此外,73%的57岁至64岁的人性生活活跃,64岁至74岁的人性生活活跃的比例为53%。在75岁至85岁的人群中,26%的人表示他们性生活活跃。
最后,认知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衰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确实会经历一些记忆力衰退,尤其是轻微的健忘和说话时难以回忆起词语。我们在晚年操纵数字、物体和图像的能力也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即使在80岁时,在没有影响大脑的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一般智力和语言能力也与几十年前没有太大差别。此外,对创造性成就的研究表明,在某些学科中,如历史或小说写作,许多人在50多岁甚至更晚的时候创作出他们最好的作品。因此,稍微修改一句老话,“你可以教老狗新把戏……而且远不止于此。”
误区#6:应对死亡的通用过程
许多与老年人合作的精神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记住了这个首字母缩略词:DABDA。它代表了瑞士出生的精神科医生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普及的应对死亡的五个阶段:否认(denial)、愤怒(anger)、讨价还价(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这些阶段描述了所有人在得知自己即将去世时都会经历的一系列转变。根据库伯勒-罗斯的说法,当我们得知自己即将去世时,我们首先告诉自己这不会发生(否认),然后对意识到这确实会发生感到愤怒(愤怒),接下来徒劳地寻找一种推迟死亡的方法,也许直到我们完成一个期望的目标(讨价还价),稍后随着我们正在死亡的意识逐渐增强而变得悲伤(抑郁),最后接受我们不可避免的死亡并平静地接受它(接受)。
北美和英国的许多医学、护理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都将库伯勒-罗斯的阶段作为他们专业培训的一部分进行学习。这些阶段也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现在在流行的思维模式中扩展到对任何重大失望造成的悲伤的心理处理。在情景喜剧《欢乐一家亲》中,主角在失去广播脱口秀心理学家的工作后经历了悲伤的所有五个阶段。在《辛普森一家》中,荷马在医生(错误地)告知他自己即将去世后,在几秒钟内经历了相同的情绪顺序。
尽管库伯勒-罗斯的理论很受欢迎,但令人惊讶的是,它缺乏科学支持。研究表明,许多临终病人跳过了一个或多个库伯勒-罗斯阶段,甚至以相反的顺序经历这些阶段。例如,有些人最初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后来进入否认阶段。研究也没有证实这些阶段对悲伤的有效性。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乔治·博南诺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人在失去亲人后都会经历抑郁或明显的痛苦,包括与他们深切依恋的伴侣或家人。此外,在2007年对233名最近丧偶的康涅狄格州居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接受而不是否认是丧失亲人后主要的最初反应。
库伯勒-罗斯的阶段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可能是因为它们为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提供了可预测性。将可怕的死亡经历归结为一系列明确的阶段,最终达到平静的想法令人安心。然而,事实上,死亡的过程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不是相同的,就像生活的过程一样。
我们都可能被心理神话所愚弄,因为它的许多谎言都与我们的直觉、预感和经验相吻合。因此,仔细审查流行的心理学主张可以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新的窗口,并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人生决定。正如古生物学家和科学作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提醒我们的那样,揭穿一个神话必然会揭示一个潜在的真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更直接地调整我们对现实的期望。通过这种方式,逐个应对心理神话可以使我们转变为消息更灵通、受过更好教育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