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喜欢分享

人们天生避免不平等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鼻祖弗朗西斯·伊西德罗·埃奇沃思将个人利己主义称为“纯粹经济学的第一原则”。直到最近,经济学家还经常将理性等同于自私。这种假设是,因为人类是生物造物,我们已经被达尔文进化论编程为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毕竟,生存是一场艰苦的竞争。因此,即使是看似利他的特性,例如向慈善机构捐款或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也被视为最终根植于自身利益的特性。

理查德·道金斯例如声称,“我们是生存机器——盲目地被编程以保存被称为基因的自私分子的机器人载体。这种基因自私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 尽管道金斯允许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但它必须是社会强加给一个根本自私的代理人的。“让我们尝试教导慷慨和利他主义,”他建议,“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 这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例如,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分享——必须与我们假定的自私本性作斗争。正如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吉塞林断言,“[自然界中]被认为是合作的东西,实际上是机会主义和剥削的混合物…… 刮开一个利他主义者的外皮,你会看到一个伪君子在流血。”

天生关怀?

然而,近年来,这种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研究人员越来越认识到,人们也被“编程”去关心他人。苏黎世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恩斯特·费尔及其同事最近为这一主题做出了贡献。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不自私行为,即厌恶不平等。假设个体 A 有 10 美元,个体 B 的金额较少,比如 5 美元。如果个体 A 与个体 B 分享他的一些现金,从而减少他们之间的不平等,我们就说个体 A 厌恶不平等。如果个体 B 愿意牺牲他的一部分钱,前提是个体 A 的禀赋减少到更大的程度,从而再次减少两者之间的不平等,我们就说个体 B 厌恶不平等。

费尔及其同事表明,在 229 名 3 至 8 岁儿童的样本中,年龄较小的受试者绝大多数符合自私(自我关注)的偏好。他们不喜欢分享,也不对减少不平等感兴趣。相比之下,绝大多数年龄较大的受试者在处于有利(个体 A)或不利(个体 B)地位时都厌恶不平等。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较大的儿童在“理性”的意义上,更愿意在分享成本较低时分享,而不是在成本较高时分享。最后,孩子们在与“内群体”成员或来自他们自己学校或日托中心的儿童打交道时,往往更厌恶不平等。即使分享游戏是完全匿名的,因此没有孩子可以确定其他玩家的身份,这种偏好与内群体成员分享的情况仍然发生。

这项实验并非第一个表明儿童厌恶不平等,并且这种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实验。我记得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制作的一个精彩的视频,该视频显示,两位三岁的孩子并排坐着,他们的老师坐在他们面前,分发非常珍贵的金星贴纸。老师每给右边的一个孩子发一颗金星,就给左边的孩子发两颗星。两个孩子都对自己的奖品非常满意,每次新增一颗星都高兴地笑着。然而,当同样的场景呈现给两个四岁的孩子时,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收到一颗贴纸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不高兴,最终开始把金星扔回给老师。

海特还报告了他对他两个儿子进行的以下实验。每天早上,他都给每个儿子一杯橙汁。星期一,两杯都满了,星期二,四分之三满,星期三半满,星期四四分之一满,星期五半满,星期六四分之三满,星期日满。他重复这个橙汁顺序一段时间,儿子们每天都很满意。然后,有一天,他给一个孩子一杯满杯,给另一个孩子一杯四分之三满的杯子。正如你可能想象的那样,“被剥夺”的孩子痛苦地抗议他可悲的处境。

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B·M·德瓦尔和莎拉·布罗斯南报告了成年黑猩猩的类似反应,其中一只黑猩猩收到一根香蕉(高度重视),另一只收到一片黄瓜(重视,但远不如香蕉)。在这两种情况下,厌恶不平等都表现为牺牲自己的奖励,无论是黄瓜片还是金星,以表达对不平等来源的不满。
战略行为

尽管现在普遍认为儿童厌恶不平等,但一个实验上的困难一直在于将战略行为(例如声誉建立)与对分享的真正偏好区分开来。换句话说,我可能与你分享,因为将来你可能会回报我,或者我可能会以个人代价惩罚你,因为下次你会更小心地给我我的“公平份额”。这些是纯粹的战略行为,可以归因于完全自私的个体。

费尔的研究与之前对儿童厌恶不平等的研究不同,因为它严格地防止了这种解释。他们使所有行为都是匿名的,因此孩子们永远无法识别他们的伙伴,因此无法为了在未来获得收益而牺牲。这种策略与之前的研究形成对比,之前的研究要么观察儿童玩耍,要么分析师生互动。尽管这些研究发现了持续的亲社会行为——孩子们表现出分享的意愿——但他们无法确定这是有计算的自私还是真正的利他行为。

将人类关于他人的行为与我们最近的生物亲属黑猩猩的行为进行比较和对比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我对文献的评估是,至少雌性黑猩猩表现出高度的亲属利他主义(雄性几乎没有)。” 两性黑猩猩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互惠利他主义,如相互梳理毛发和联盟形成,并对其他黑猩猩的困境表现出相当的关注。另一方面,黑猩猩几乎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不平等厌恶,因为它们不与非亲属分享,除非是为了不被乞丐骚扰,并且不牺牲来减少自己的个人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厌恶不平等似乎是人类的一种创新。

您是科学家吗?您最近是否阅读过一篇您想撰写的同行评审论文?那么请联系“心智问题”编辑乔纳·莱勒,他是博客大脑皮层和书籍普鲁斯特是位神经科学家背后的科学作家。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