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gion:人造大流行禽流感病毒引发争议

两组科学家独立构建了一种致命的流感毒株。有人说这些结果永远不应该发表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这是一种罕见的研究,甚至在发表之前就引发了疯狂的恐慌。但现在是流感季节,流感科学总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引起轰动。

流行病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 H5N1(又名禽流感)的流行潜力。一方面,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效率太低,似乎构不成多大威胁:自 1997 年首次出现以来,已知的人类流感病例不到 600 例。另一方面,当它确实传播时,可能非常致命:近 60% 的感染人类死于该病毒。多年来,研究表明,任何增强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的突变,都会同时降低其致命性。但在最近一批尚未发表的研究中,两位科学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 Yoshihiro Kawaoka 和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的 Ron Fouchier——已经证明并非如此。

他们分别独立研究,都发现了一种突变组合(Fouchier 博士的案例中为 五个),使 H5N1 具有空气传播性(使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轻易传播),而不会降低其致命性。在实验室实验中,感染了这种突变毒株的雪貂将其传播给附近笼子中的其他雪貂(雪貂是流感研究的常见对象,因为它们对流感病毒的反应方式与人类相似)。相当一部分受感染的实验对象死亡。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世界发现和塑造我们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发表这些发现的努力一直充满争议。批评人士表示,广泛提供方法论或基因序列相当于为潜在的生物恐怖分子提供了一份简单的配方。他们还担心这些人造毒株可能会从实验室逃逸。

支持者反驳说,如果这种突变毒株在自然界中出现,那么全球大流行的威胁远远大于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了解哪些突变组合可以将 H5N1 转化为人类大流行病毒,有助于流行病学家了解在野外需要注意什么,并让他们在准备对策方面抢占先机;例如,他们可以在实验室中针对新毒株测试现有的 H5N1 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然后再让它真正出现在自然界中。

这两篇论文都在接受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 (NSABB) 的审查,该委员会随后将就研究人员和期刊编辑应如何进行提出建议。与此同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我们需要更好的方法。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兼 NSABB 成员 Michael Osterholm 说:“这对科学来说并不新鲜。 “物理学家 70 年来一直在进行敏感、机密和需要知晓的工作,包括学术研究人员。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在健康科学领域也这样做,研究产生重要信息的制剂,同时又不损害我们的安全和保障。”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