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權衡:動物園中醫療與心理健康的平衡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动物福利专业人士中,那些在动物园工作的人可能拥有最艰巨的工作。动物园的饲养员和馆长必须轮流担任生物学家、心理学家、驯养员、厨师、清洁工和教育家。通常,这些勤劳的人员一次承担多种角色。饲养员和馆长在动物园履行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老年病学家的角色。老年病学,或衰老研究,是一个仅正式定义了四十年的领域,并且正在成为圈养动物福利方面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除了为特定育种计划而饲养并注定要放归野外的动物外,动物园出生的动物通常会在动物园度过一生,并在最终在动物园死亡。因此,动物园需要充分准备,为其年迈的居民提供适当的护理——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护理。提供这种适当的兽医护理可能涉及调整动物的环境、日常活动或社会群体。这些为了动物福利而做的改变,尽管如此,仍可能导致心理困扰。

像任何医疗保健提供者一样,动物园的动物护理人员必须平衡其照料对象的医疗健康需求与其心理健康。人类医生可以直接询问患者的感受;兽医没有这个选择。相反,动物园研究人员对其动物进行详细观察,以确定管理程序中的任何重大变化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老虎通常被认为是独居动物。根据常识,在野外,如果你看到两只或更多老虎在一起(而且不是交配季节),你可以肯定那是一只母虎和她的幼崽。然而,大型猫科动物的社会系统可能比曾经认为的更具可塑性。例如,有证据表明,野生老虎会聚集在一起,享用最近捕获的猎物。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如猎豹和雪豹,尽管在野外被认为是独居动物,但在动物园中却非常适合群居。

那么,当你把一个传统上被认为是独居的物种,让它们一生都群居,但当它们年老时又需要在某些时候将它们分开,会发生什么呢?迪士尼的动物王国是六只成年雌虎(Panthera tigris)的家园。它们最初于 1997 年春天出生于三个不同的窝,然后在 1998 年秋天一起转移到迪士尼,此后一直群居至今。但是老虎正在衰老。在圈养条件下,老虎平均寿命为 20 年(在野外为 15 年),这意味着 16 岁的迪士尼老虎正值壮年,并且将越来越需要专门的兽医护理。

动物王国的饲养员和馆长发现,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或丰容,或允许慢食者有更多时间吃食物,需要他们将老虎隔夜分开。因此,虽然老虎大多数晚上以三只一组睡觉,但它们每周有两晚单独睡觉。随着它们继续衰老并变得更容易生病,单独度过的夜晚频率可能会增加。迪士尼动物园的研究人员想知道,社交分离是否对他们的老虎来说是一种有压力的经历。

在两年内分散的四个三个月期间,夜班工作人员每周对每只老虎进行四晚的观察:两晚老虎被分开(尽管它们的围栏仍然允许它们看到、听到和闻到彼此),以及两晚它们仍然成群结队。每个晚上进行两次观察,研究人员总共进行了 369 次观察。

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老虎的睡眠时间相同——占时间的百分之七十五——无论它们是群居还是独居。睡眠行为是压力的重要标志,所以这是一个好兆头。短暂的社交隔离似乎对猫科动物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压力。换句话说,即使独处略有压力,也不足以影响它们的睡眠。而且睡眠姿势也没有差异。

其他压力指标,如踱步(在受压的大型猫科动物中常见的行为)或敲门,极少发生,并且在老虎单独睡觉时并没有更频繁地发生。

当谈到关于老虎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的其他问题时,出现的差异要么是预期的,要么是不重要的。

例如,无论成群结队还是单独行动,它们醒着时都花最少的时间坐着。但它们在单独饲养时更频繁地采取这种姿势,占时间的 1.68%,而在群居时,它们仅坐了 0.79% 的时间。虽然这是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研究人员认为这“并未反映出对福利的重大影响”。换句话说,这真的无关紧要。

老虎在群居时比独处时更常发出喷鼻声。这是有道理的,也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喷鼻是一种社交发声。它们在独处时比群居时更倾向于自我梳理毛发,但自我梳理毛发通常被认为是大型猫科动物积极福利的指标。此外,夜班饲养员没有观察到任何过度梳理毛发的迹象,像踱步一样,这表明它们对隔离有负面反应。

总的来说,老虎们很好地适应了它们偶尔的夜间分离。随着它们继续衰老,并且可能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饲养员可以稍微安心一些,因为知道为老虎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兽医护理不会以牺牲它们的心理健康为代价。

Miller A., Leighty K.A. & Bettinger T.L. (2013). 老虎夜间饲养行为分析,动物园生物学,1-6. DOI: 10.1002/zoo.21057

标题照片:一只老虎在迪士尼动物王国打哈欠,来自 Flickr/trenchfoot;第二张照片:圣地亚哥动物园的马来亚虎(Panthera tigris malayensis),版权归作者所有。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众科学,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众科学'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