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如果我必须用一句话来描述心理学整个领域的使命、重点和存在理由,我会说:心理学旨在确定生物学和经验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认知和行为。” 而且,正如您可能预料的那样,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思想流派。 本能论者强调遗传学、生物学和先天机制。 相比之下,经验主义者坚持认为,婴儿出生时对世界一无所知,只有一个强大的统计关联学习机制,他们通过该机制拼凑起对现实的理解。 实际上,很可能有些东西是先天的,有些东西需要学习。 其他机制可能是先天的,但需要经验或学习来正确“调整”或“锐化”系统。
勒内·笛卡尔推测,自我(或更具体地说,心智)通过感官感知自身身体。 然而,他意识到感官可能会被愚弄,并用蜡块论证解释了感官知觉的明显局限性: 考虑一块蜡。 你感知到它的一些特征,例如形状、纹理、大小、颜色、气味等。 但是,当你将蜡块移向火焰时,随着蜡开始融化,感知到的特征会发生变化。 你知道它仍然是同一块蜡,但是感官会告诉你这些特征已经改变。 因此,笛卡尔认为,感官知觉不足以正确理解蜡的本质; 相反,他必须使用他的心智。 他写道:“……因此,我以为我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完全是由我心中判断力来把握的。” 因此,笛卡尔摒弃了感知,而只专注于演绎,将其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有用方法。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持续发布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后来,笛卡尔修改了他最初关于感官知觉作用的主张。 在他的第三和第五篇沉思集中,他构建了两个不同的证明,证明上帝是仁慈的。 而且,由于上帝是仁慈的,笛卡尔推断,他可以相信他的感官所提供的现实,因为上帝为他提供了一个并非旨在欺骗他的感官系统。 从这个论点出发,他确立了基于演绎和感官知觉来获取世界知识的可能性。
1637 年,笛卡尔出版了方法论,他在书中论证说,空间知识背后的几何原理是先天的,并且不仅可以通过视觉而且可以通过任何感官方式来访问。 他以一个盲人使用棍子为例。 为了让盲人发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他必须将每个触觉感知与一个心理空间框架相匹配,该框架围绕欧几里得几何原理构建。
笛卡尔进一步认为,任何个人,通过任何模式(触觉、视觉、听觉或其他方式)探索世界,都面临着盲人的基本问题,并且他或她必须借鉴默认的几何知识来解决该问题。 此外,笛卡尔认为,这种心理几何模板一定是先天的: 由于这种模板构建了所有感知体验,因此模板本身不能通过经验获得。
与笛卡尔的本能论传统形成对比的是乔治·贝克莱的经验主义传统。 贝克莱,又称贝克莱主教,是 1700 年代爱尔兰和英国的哲学家,出生于笛卡尔去世后 35 年。 他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其周边城镇的命名者。
贝克莱认为,对世界的知识只能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并且感知存在需要对这些感知的有意识觉察。 他在 1709 年的视觉新论中写道
我向任何人的经验呼吁,当他看到一个物体时,他是否会通过两个视轴相交所成的角度的大小来计算它的距离? …… 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家都白费力气地告诉我,我感知到某些线条和角度,这些线条和角度将各种距离概念引入我的头脑; 只要我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事情。
通过这种方式,贝克莱延续了经验主义传统(例如,追随约翰·洛克),认为没有先天的知识系统; 相反,一切都可以通过经验学习,而头脑中只需要一个通用的统计学习系统。
要证明一个认知系统是先天的,需要什么? 如果人类的心智建立在进化上古老的构建模块之上,这些构建模块使我们能够感知和推理世界,那么
(1) 这些构建模块应该在出生时就存在。
(2) 这些构建模块应该存在于其他动物中。
(3) 这些构建模块应该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4) 可能:这些构建模块应该具有独特的神经基质。
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大部分历史中,人们都假设情况恰恰相反。 约翰·洛克在 1689 年的人类理解论中写道(强调部分):
让我们假设心智正如我们所说,像白纸 [白板] 一样,没有所有特征,没有任何观念。 它是如何被填充的? 人类忙碌而无限的想象力几乎以无穷无尽的种类在上面描绘的巨大储存库从何而来? 它的一切理性与知识的材料从何而来? 对此,我用一句话回答,来自经验。
同样,威廉·詹姆斯写道,“婴儿同时受到眼睛、耳朵、鼻子、皮肤和内脏的冲击,将这一切都感觉为一个巨大的蓬勃发展、嗡嗡作响的混乱。”
基本的论点是,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基本上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配备了基本的感官机制和一个强大的统计大脑,该大脑非常擅长检测和学习不同感官输入之间的关联。 论点继续说,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儿童会学习越来越多的关联,直到他们拥有与成年人相同的心智。
由此得出的预测是,成年人在认知任务方面应该总是比婴儿做得更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人类成年人更擅长区分人脸而不是猴脸。 这可能是由于经验造成的——人类在区分人脸方面发展出专业知识,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与人类在一起。 但是 6 个月大的婴儿,在经验显着引导发展之前,实际上能够准确区分猴脸和人脸。
这种认知技能,面部识别,实际上在婴儿中比在成人中更好,这表明存在用于面部识别和区分不同个体的先天模板,而经验只是用来构建专业知识。 如果面部识别必须完全构建,那么您会期望婴儿区分人脸的准确度不如成年人,更不用说猴脸了。
我们越来越发现,婴儿的大脑不是“蓬勃发展的嗡嗡混乱”。 相反,婴儿的大脑似乎天生就具有对世界进行复杂推理的能力。 关键是要找出测试和识别这些能力的正确方法。
Pascalis, O. (2002). Is Face Processing Species-Specific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Science, 296 (5571), 1321-1323. DOI: 10.1126/science.1070223
Landau B, Gleitman H, & Spelke E (1981). Spatial knowledge and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 in a child blind from birth. Science (New York, N.Y.), 213 (4513), 1275-8. PMID: 726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