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仅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最近,一篇即将发表在《美国博物学家》六月刊上的论文引起了一些关注。这篇论文报道的结果让我感到困惑,但我怀疑这是否是报道准确性的问题。所以我去找到了这篇论文。结果证明报道是准确的,真正让我困惑的是论文的实际发现。我真的很想理解这篇论文,所以我已经等了一段时间才写博客讨论它。但我无法理解一个关键的发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但在我们深入探讨困惑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篇论文,好吗?
基本的发现是,在家犬中,性格、能量消耗和寿命是相关的。狗是一个非常好的物种,可以研究心理属性(如服从性)、身体属性(如体重)、生理属性(如能量消耗或新陈代谢)和平均寿命之间潜在的关系。
为什么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选择?因为有超过 400 个不同的品种,这些品种是专门为各种目的而培育的。不同的育种者不太可能明确地根据寿命或生理机能来选择狗;相反,大多数狗是根据形态和可训练性(即性格)为特定工作而培育的。例如,大丹犬被培育为护卫犬,德国牧羊犬被培育为牧羊犬,博美犬被培育为伴侣犬。不同地区的育种者为了表面上相似的目的(追踪、放牧、守卫、战斗等)培育了不同的狗。不同的品种在基因上是不同的——品种之间的基因差异比品种内部的基因差异更大,因为育种者非常努力地保持其品种的基因“纯正”(即纯种)。 (请记住,即使不同的品种在基因上相对不同,所有家养犬品种仍然属于同一物种。)
研究人员挑选了 56 个品种,这些品种的品种特异性性格、寿命和能量消耗方面的信息广为人知。他们将这些特征标记为“活跃度”,这与一般活动和兴奋性有关;“攻击性”,与领地防御和对其他狗的攻击性有关;以及“可训练性”,指的是服从性,他们将其定义为沿着害羞-大胆维度分布。他们进行了文献检索,并尽可能为这 56 个品种中的尽可能多的品种分配了这三个变量的分数。他们将每个品种的这些分数与成年体重、死亡率(生命最初 10 年内的死亡风险)和“代谢能摄入量”(即狗的进食量)相关联。
他们发现了三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请跟我说:“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1) 活跃度与体重呈负相关。这意味着体型较大的狗不太活跃且不易兴奋。
(2) 可训练性与死亡率呈负相关。这意味着更听话的品种往往比它们更不听话的同类活得更长。这是主流媒体一直关注的一个发现。
(3) 攻击性与能量摄入呈正相关。吃得更多的品种更具攻击性。
寿命和新陈代谢在育种中没有被明确选择,也没有包含在品种标准中。此外,不同的品种是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群培育出来的。如果您发现两个特征之间存在系统性关系,其中一个特征(如服从性)是明确选择的,那么可以合理地推断,第二个特征的变化是选择所需特征的相关副产品,而不是同时被明确选择。因此,至少在狗身上,将寿命和新陈代谢添加到可能与性格相关的因素列表中。然而,这确实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假设,这些假设很容易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并且会很有趣。
这是我遇到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这项研究让我困惑的原因。作者在他们的摘要中说:
我们发现,听话(或温顺、害羞)的品种比不听话(或大胆)的品种寿命更长。
他们说服从性沿着害羞-大胆维度分布,更听话的狗更害羞。在俄罗斯进行的银狐驯化实验表明,是更大胆、更不怕人的狐狸更愿意与人类互动。更害羞的狐狸更害怕人类,也更具攻击性。因此,更害羞的品种会更易于训练,这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更易于训练的狗需要更愿意与人类互动。它们需要偏好接近而不是回避。我预计更害羞的品种会更不听话,仅仅是因为它们会偏好回避而不是接近。我不确定这些研究人员是否在测量他们想要测量的东西。因此,更听话的狗寿命更长的发现可能表明,更大胆的狗——偏好接近而不是回避的狗——才是寿命更长的狗。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含义和潜在的生理机制应该被研究,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它与压力反应和接近/回避有关。概括一下:我不是对发现(服从性与寿命相关)有异议,而是对测量方法(害羞的狗 = 更听话)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有异议。
我对此还有另一个大问题。尽管他们对 56 个品种进行了文献检索,但几个相关性只包括了少得多的品种。死亡率数据仅包括来自 19 个品种的数据,能量摄入量数据仅来自 9 个品种。所以我对这些结果不太满意。他们确实拥有所有 56 个品种的体重数据。虽然散点图看起来不错,回归也非常显着,但即使您有无数个数据点,也只需要一个数据点就可以成就或破坏相关性的显着性。如果您确实有无数个数据点,您可以相当确定您的相关性是合法的,但只有 9 或 19 个数据点,这是不确定的。
那么,主要的结论是什么?
(1) 这些相关性是基于极小的样本量得出的,因此请谨慎解释。
(2) 驯化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我们继续研究驯化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与选择身体或心理属性相关的副产品。
(3) 我很困惑。或者也许是论文作者感到困惑。我不确定。有人有与我不同的理解吗?
Careau, V.,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