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如果人类用手指指向某物,狗可能会推断那里有隐藏的食物,而黑猩猩对于这种非语言交流背后的含义或多或少仍然茫然。由于狗是在人类社会伙伴占据的社会空间中进化而来的,因此它们不仅获得了独特的理解人类社交沟通线索的能力,甚至可能操纵人类,当然也能够发起与人类的交流互动。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人类的眼睛是可见的,狗更有可能向人类乞求食物,这表明狗理解了关于人类注意力的一些信息。(如果人类闭上眼睛,它们也可能更愿意尝试从“禁食”碗中吃东西。)与狼不同, 狗会与人类进行眼神交流,以寻求帮助解决“不可能”的任务。所有这些都表明,狗比其他更与人类有基因关联的类人猿物种更适合与人类社交。
人们可能会认为,狗令人印象深刻的社会认知技能源于与人类互动的经验,而不是遗传,但是对人类饲养的狼以及家养的山羊、马、猫和狐狸的实验都指向驯化——也就是说,遗传——是许多这些能力的基础。如果驯化是这些社会认知技能的核心,那么家养雪貂应该与家养动物园中的其他动物一样,在理解人类社交线索方面也具有一些相同的社会认知技能。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雪貂是一种食肉动物,在社会认知方面,或者在心理学领域内,尚未得到严格的研究。“尽管它们早期为人类服务的历史尚不清楚,”匈牙利研究人员 Anna Hernad、Anna Kis、Borbala Turcsan 和 Jozsef Topal 上周在PLoS ONE 的一篇新论文中写道,“雪貂可能是通过从欧洲艾鼬 (Mustela putorious) 进行选择性育种,而被驯化了两千多年。”他们说,像狗一样,雪貂最初是出于狩猎等实际原因而被饲养的。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因为它们现在主要充当宠物。如果雪貂像其他家养物种(如狗和马)一样适应了人类社会中的新社会生态,那么它们应该对人类的反应与它们的野生祖先不同。
在三项实验中,比较了 17 只家养雪貂、16 只人类饲养的野生鼬科动物和 18 只家犬。(鼬科动物包括艾鼬、黄鼠狼、水獭、獾、貂等。本研究中的野生鼬科动物是这些物种的杂交种。)重要的是,所有野生鼬科动物都是由人类饲养并作为宠物饲养的。因此,它们行为上的任何差异都应归因于驯化,而不是由人类饲养造成的。
首先,比较了三组动物对眼神接触的容忍度。家养物种——雪貂和狗——容忍来自主人的长时间眼神接触,但不容忍来自陌生人的眼神接触,而野生鼬科动物没有表现出这种区别。雪貂和狗也更有可能接受来自主人的食物,而不是来自陌生人的食物,而野生鼬科动物的接近决定是随机做出的,同样喜欢它们的主人和陌生人(事实上,对陌生人有轻微但统计上不显着的偏好!)在两项实验中,家养雪貂的表现与野生鼬科动物的表现显着不同,但在统计学上与家犬的反应没有区别。这些任务中的表现可以用驯化来解释,而不是沿着遗传谱系进行分类。
第三个实验测试了每个组对两种指向类型的反应:瞬间指向,其中一位不熟悉的实验者短暂地指向两个可能装有食物的容器之一,但没有与其进行物理接触;以及持续触摸,其中实验者实际触摸了两个容器之一。
在两种情况下,与其他实验一样,雪貂和狗都更喜欢吃实验者指示的容器中的食物,而野生鼬科动物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一个容器的偏好。而且,与之前一样,雪貂的表现与野生鼬科动物的表现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与狗的反应没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 16 只野生鼬科动物杂交种中,很大一部分甚至没有参加第三个实验;它们完全无视实验者。然而,那些参加实验的动物更有可能拥有家养雪貂的近期血统。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家养雪貂的社会认知技能是驯化的结果,因此与家养雪貂及其野生近亲之间的遗传差异有关,而不是与经验差异有关。这进一步支持了驯化的“综合征”假说,该假说认为,对一种性状(例如温顺或容忍与人类近距离接触)的选择可能会导致各种相关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也会作为该选择的结果而出现,包括行为和认知特征以及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关于它们的社交亲和行为和对人类[手势]的反应,家养雪貂似乎比‘野生雪貂’更‘像狗’”,他们写道,“这有力地支持了(至少一些)家养物种已经获得了一套社交技能的观点,这些技能提高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的机会。”
Hernádi A, Kis A, Turcsán B, & Topál J (2012)。人类地下的挚友:家养雪貂,与野生形态不同,表现出类似犬类的社会认知技能。PloS one, 7 (8) PMID: 22905244
题图由 Alfredo Gutiérrez 通过 Wikimedia Commons/Creative Commons 提供。达芬奇绘画通过 Wikimedia Commons/公共领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