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1975年,爱德华·特罗尼克和他的同事首次在儿童发展研究学会的双年会议上向同行介绍了“静止脸实验”。他描述了一种现象,在这种现象中,婴儿在与无反应、面无表情的母亲“互动”三分钟后,“迅速冷静下来并变得警惕。他反复尝试使互动恢复到通常的互惠模式。当这些尝试失败时,婴儿会退缩[并]将脸和身体转向远离母亲的方向,脸上带着退缩、绝望的表情。” 这仍然是发展心理学中最常被重复验证的发现之一。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一旦这种现象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重复验证,它就成为检验关于人知觉、因性别或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差异、依恋风格的个体差异以及母亲抑郁症对婴儿的影响等假设的标准方法。“静止脸实验”也被用于调查跨文化差异、聋哑婴儿、唐氏综合征婴儿、可卡因暴露婴儿、自闭症儿童以及患有各种精神病理学(尤其是抑郁症)的父母的孩子。
为什么这个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首次发表的实验变得如此重要?
“静止脸实验”表明,非常年幼的婴儿已经具备了社会认知的几个基本构建模块。它表明,他们对面部表情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有所感知,他们具有一些原始的社会理解能力,并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婴儿试图重新与看护者互动的行为也表明,他们能够计划和执行简单的目标导向行为。
此外,“静止脸实验”是婴儿认知和行为的更可靠和有效的测量方法之一;婴儿发现它比其他违反正常社交互动的行为(例如艾恩斯沃斯陌生情境)更令人不安。这种反应非常复杂,婴儿会表现出细微的面部线索,例如笑容减弱、打哈欠以及偷偷瞥向母亲。 此外,也许最重要的是,“静止脸实验”是在婴儿社会认知方面进行的最具启发性的实验。到 1975 年,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描述和量化婴儿及其看护者之间典型的互惠社交互动的方法。然而,“静止脸实验”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查婴儿自发启动社交互动的方式以及他们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的方式,并提供了关于婴儿在重新建立互惠互动后重新组织其行为方式的丰富数据。重要的是,对于研究人员和父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容易正确执行的实验,这也许就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静止脸实验”也被证明有助于确定婴儿社交世界的范围。也就是说,“静止脸”效应不仅由母亲(即主要看护者)引起,也由父亲、陌生人,甚至是由其他成年人的电视图像引起。然而,婴儿对物体没有类似的反应,无论这些物体看起来多么有趣、互动或动态。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年幼的婴儿很容易将世界分为潜在的社交伙伴和无生命的物体。
“静止脸实验”同样有助于回答关于“静止脸”效应可能与早期经历有何关系以及它可能如何预测后期的社交情感变量的问题。例如,“静止脸”效应的变化与母亲的基线敏感性和互动风格,以及婴儿在 1 岁时的后期依恋分类,18 个月时的内化(例如抑郁、焦虑)和外化(例如攻击性、冲动性)行为,以及 3 岁时的行为问题有关。
对于这样一个有用、如此稳健、如此受欢迎的实验,人们可能会认为它已经过时,至少就研究而言是这样。但尽管这种效应非常稳健,但没有人能够完全解释它。没有任何理论范式能够解释婴儿的反应。因此,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Adamson, L., & Frick, J. (2003). 静止脸:共享实验范式的历史。《婴儿期》,4 (4), 451-473 DOI: 10.1207/S15327078IN0404_01
Tronick, E., Adamson, L.B., Als, H., & Brazelton, T.B. (1975年4月)。正常和受扰互动中的婴儿情绪。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儿童发展研究学会双年会议上提交的论文。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