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我这位谦逊的叙述者发现自己感冒了,所以这里是一篇来自档案库的文章。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关于儿童如何与其他儿童和成人互动,以及儿童发展如何受到这些互动的影响,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但是,关于儿童与非人类动物互动的研究似乎有限。鉴于宠物在儿童家庭中的普遍程度(至少在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和民主的文化中),令人有些惊讶的是,关于宠物所有权可能如何影响儿童发展的研究还不够多。
根据美国人道协会
美国大约有7750万只家养犬
百分之三十九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只狗
大多数主人(67%)拥有一只狗
百分之二十四的主人拥有两只狗
百分之九的主人拥有三只或更多狗
平均而言,狗主人每年在兽医就诊(疫苗、健康检查)上花费225美元
美国大约有9360万只家养猫
百分之三十三的美国家庭(或3820万户)至少拥有一只猫
百分之五十六的主人拥有一只以上的猫
平均而言,主人拥有两只猫(2.45)
猫主人平均在常规兽医就诊上花费203美元
发展科学家盖尔·F·梅尔森在2003年《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不足。梅尔森指出,大多数父母报告说,他们为了“孩子们”而购买了家庭宠物,并且鉴于儿童与宠物之间的 bonding 和互动的普遍性,她认为这是儿童发展研究需要调查的一个重要领域。她回顾了儿童发展的几个主题领域,并考察了通过研究人与动物之间的 bonding 已经了解或可以了解到的内容。
感知和认知发展
梅尔森从埃莉诺·吉布森关于感知发展的研究开始,特别是她的感知可供性理论——也就是说,婴儿通过与世界互动来从世界中提取知识;通过观察、听觉、感觉、味觉和作用于物体,并发现物体“提供”什么——即每个物体的“我可以用它做什么”
婴儿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宠物狗和猫与“栩栩如生”的电池驱动玩具狗和猫。与对玩具的反应相比,婴儿更会对活体动物微笑、拥抱、跟随和发出声音。在一项研究中,9个月大的婴儿对活兔子比对成年女性陌生人或木龟更感兴趣。1989年一项针对教室里有动物的2至6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忽略了逼真的毛绒玩具(80%从未看过它们),但活体动物——尤其是狗和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百分之七十四的孩子触摸了狗,21%亲吻了狗,超过66%的孩子与鸟交谈。
与宠物一起生活似乎能刺激儿童学习基础生物学。在一项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员表明,照顾过宠物金鱼的幼儿园儿童更好地理解了他们金鱼的不可观察的生物学特征,并且对诸如“金鱼有心脏吗?”之类的问题给出了更准确的答案。他们还通过类比显示出对其他物种更好的推理能力:一个孩子推断出小青蛙“会长大,就像金鱼长大一样”。
尽管尚未有任何研究,但梅尔森假设,照顾动物也可能使孩子们对生与死产生更详细和准确的想法。
最后,梅尔森指出,动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原因很简单,孩子们在情感投入时学习和记忆得更多,并且当儿童的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关系背景下时,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佳。没有理由认为幼儿唯一有意义的关系应该是人际关系。
社会和情感发展
当被要求说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10个人时,7岁和10岁的孩子平均包括2只宠物。梅尔森提出了伴侣动物可能支持社会/情感发展的两个重要功能。
第一个是社会支持。如果不是数百项研究,也有数十项研究表明,缺乏人类社会支持是身心问题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对儿童而言,并且有证据表明,养宠物的儿童从宠物那里获得这种情感支持。1985年一项针对加利福尼亚州7岁和10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宠物主人与人类兄弟姐妹一样,同样有可能与宠物谈论悲伤、愤怒、快乐和秘密的经历。百分之七十五的密歇根州10至14岁儿童报告说,当他们心烦意乱时,他们会转向宠物。当被问及“当你感到悲伤、愤怒、快乐或想分享秘密时,你会向谁求助?”时,百分之四十二的印第安纳州5岁儿童自发地提到了宠物。更有趣的是:在比较父母、朋友和宠物时,小学生认为他们与宠物的关系最有可能“无论如何”都会持续下去,并且“即使你们彼此生气”。在养宠物的儿童中,那些确实向宠物寻求支持的孩子,被父母评价为比那些养宠物但不寻求宠物社会支持的孩子更少焦虑和内向。
第二个是养育。由于宠物依赖于人类的照顾,因此宠物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如何照顾另一个生命的机会。此外,梅尔森认为,养育的发展是未来有效育儿、非家庭儿童保育以及照顾老人、病人和残疾人的基础。
一项针对5-6岁儿童的研究表明,那些更依恋宠物的人对同龄人表现出更大的同理心。另一项针对7岁和10岁儿童的研究表明,那些报告与宠物进行更多“亲密交谈”的孩子也报告了更多的同理心。
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研究大多数是相关的,因此很难做出任何因果关系的断言。例如,已确定的宠物照顾与同理心之间的关联可能是由于父母为已经有同理心的孩子购买宠物。或者,有同理心的孩子可能更擅长与动物建立 bonding。
我同意需要对儿童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更多研究,尤其是在家庭背景下。许多儿童(和成人)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有些孩子认为宠物就像他们年幼的兄弟姐妹、同龄人,甚至像提供安全感的依恋对象。一项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中的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将他们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宠物身上(母亲对孩子生气,但反而对狗大吼大叫),或者将原本要给其他家庭成员的交流传递给宠物(父亲与猫说话,意图让儿子听到)。了解宠物如何改变家庭系统的动态以及如何被家庭系统的动态改变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梅尔森,G. (2003)。儿童发展与人与伴侣动物之间的 bonding 《美国行为科学家》,47 (1), 31-39 DOI: 10.1177/000276420325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