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珍宝:会唱歌的老鼠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最近关于超声波眼镜猴的讨论让我想起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你看,眼镜猴并不是唯一一种以超出人类听力范围的声音频率进行交流的动物:老鼠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些老鼠实际上以人类可以听到的方式喋喋不休。虽然大多数老鼠都是超声波的,但据我所知,对于为什么有些老鼠是……声波的,并没有很好的解释。但这个故事始于一百年前,1912年,可能远在任何人知道老鼠的超声波交流之前。

有时,当您在线浏览您所在机构的期刊订阅时,您会偶然发现一个宝库。我最近就碰巧遇到了这样一个宝库:《动物行为杂志》,该杂志仅出版了六年,从1911年到1916年。

该杂志中描述的研究是在实验心理学刚刚兴起成为一门严肃的科学学科时进行的。例如,1881年,威廉·冯特创办了第一本致力于心理科学的科学期刊。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由乔治·特朗布尔·拉德于1879年在耶鲁大学建立。三十年后,一些早期的动物行为学巨擘正在《动物行为杂志》上发表文章——像罗伯特·耶基斯(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灵长类动物学家)、卡尔·拉什利记忆痕迹的创始人)和约翰·华生(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这样的科学家。为了说明这一点,伊万·巴甫洛夫关于狗的条件反射实验是在1901年进行的,仅仅比该杂志的第一期早十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因此,在《动物行为杂志》中,我们找到了我们的英雄:查尔斯·A·科伯恩,哈佛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生。他写道

在动物行为学的文献中,有几处提到了老鼠发出音乐品质的声音。“老鼠的‘歌唱’”被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李指出,它由一系列每秒三到四次的啁啾声组成。在系列开始时,啁啾声很低,但逐渐变得更大。“这位作者将一只老鼠的‘歌声’比作金丝雀甜美而多变的鸣啭。每个音符都‘清晰而分明’。”

在提到相同的现象时,博物学家布雷姆将以下描述归因于不同的观察者。一位知情人指出,“歌声”是不规则的啁啾声和颤音的混合,其中夹杂着咆哮、咂嘴的声音,然后是低沉的嗡嗡声。另一位将其描述为一种鸣叫,它是长时间的吱吱声和尖叫声的混合,可以在二十步之外听到。

一位观察者仅在雌鼠分娩幼崽时注意到这种现象,而另一位观察者则指出只有雄鼠唱歌。

当然,像老鼠这样的动物发出声音并不罕见,但科伯恩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些啁啾声的音乐品质。什么条件会导致老鼠以这种方式发声?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老鼠悦耳的声音一定是由于某种疾病或痛苦影响了肺部或任何发声器官,但另一些人则归咎于怀孕或肝脏寄生虫。

许多科学观察是运气或偶然事件的结果,在1911年12月1日晚上,年轻的科伯恩先生只是碰巧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他用第三人称描述了他的经历

笔者希望在已报告的观察结果中增加一项关于“唱歌”老鼠的记录。大约在1911年12月1日,当他晚上在他的书房工作时,他听到了一系列似乎来自天花板上方的声音。当时,它们被认为类似于鸟的柔和啁啾声。

不久之后,需要一些野生老鼠进行繁殖实验,并通过陷阱,在该房间捕获了两只老鼠,一雄一雌。

这些动物在被带到哈佛心理学实验室时,发出了类似于之前在房间里听到的声音,并且在被放入实验室笼子后,它们继续时不时地这样做。

对科伯恩来说不幸的是,但对这只啮齿动物来说有点幸运的是,雄鼠逃跑了,这意味着这只雌性唱歌老鼠与一只家养实验鼠交配了。这位唱歌的女主角随后产下了五窝共三十三个后代。她的后代都没有像她的母亲那样唱歌,她的孙子和曾孙也没有。

据科伯恩所知,这只神秘的唱歌雌鼠是一只普通的家鼠(Mus musculus)。他注意到她“非常活跃和野蛮,她的配偶总是带着她的牙齿印记。” 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唱歌何时会发生,尽管一种模式似乎表明她会在产仔前三到四天开始唱歌,一直持续到产仔后的第六或第七天。“还观察到,这只个体在受到惊吓时有时会‘唱歌’。”

科伯恩煞费苦心地详细描述了这位小表演者的歌唱

音调的音质有点像短笛或长笛,但每个音调都以轻微的喉音咔哒声结束。这些音调以每秒四到五个的速度发出,分为大小不一的组。有时,一组占据一秒钟,有时长达十秒钟。通常,一组的音调不清晰和分明,而是发出得如此之快以至于看起来是连贯的。在 группы 的最后一个音调中,喉音咔哒声更加明显。通常,“歌唱”会持续十分钟或十五分钟,组与组之间有休息。

这只不可思议的唱歌老鼠一直唱到1912年6月,但在那年7月1日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唱歌了。八月,她去世了,可能是因为年老体衰。但次年五月,在科伯恩的书房里再次听到了歌声:正是最初捕获唱歌老鼠的那个房间。是逃跑的雄鼠在唱布鲁斯,哀悼他那对歌唱二人组的另一半的逝去吗?还是也许是已故雌鼠不安的灵魂,提醒科伯恩唱歌老鼠的持久神秘感?

科学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查尔斯·A·科伯恩 (1912)。唱歌的老鼠《动物行为杂志》,2 (5), 364-366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众科学,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众科学'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