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第 13 集 - 小行星飞掠、火星上的沙发土豆、业余发现、月球的卫星、1000 亿颗系外行星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以下文本是此视频的修改版文字记录。]

5) 火星上的沙发土豆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当您向火星派遣载人任务时,您需要计划行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获得良好的夜间休息。一项模拟火星任务表明,平衡活动与睡眠对于保持最佳状态至关重要。

在 17 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六人国际团队生活在封闭的隔离环境中,这种情况类似于火星先驱者可能遇到的情况。在整个模拟过程中,研究人员记录了每个人的光照暴露、睡眠时间和质量、活动水平和工作量。

随着任务的进行,宇航员逐渐变成了沙发土豆。他们在醒着的时间里活动减少,花更多的时间躺着不动和睡觉。而且大多数宇航员睡眠质量差,这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

为了让火星任务的成员发挥最佳水平,研究人员建议栖息地和工作时间表应模仿地球上的条件,而不是您陷在沙发上吃薯片的条件。

该研究发表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早期版本中。

4) 1000 亿颗系外行星

天文学家现在估计,我们的银河系至少拥有 1000 亿颗行星

他们通过训练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对准一个特定的恒星系统 Kepler-32 来弄清楚这一点。该系统以一颗被归类为 M 型矮星的恒星为特色,它比我们自己的太阳更冷更小,但更常见。银河系中约 70% 的恒星是 M 型矮星。

虽然 Kepler-32 是一个相当典型的系统,但它的方向很特殊——它面向开普勒望远镜,使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五颗行星从它们的恒星前面经过。这个位置帮助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 Kepler-32 中行星的大小和轨道。

天文学家们希望找出 Kepler-32 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但是该系统的方向也让他们能够计算出其他恒星拥有行星的概率。他们估计银河系中每颗 M 型矮星至少有一颗,可能还有两颗行星在近距离轨道上运行,这意味着我们的银河系中充满了 1000 亿到 2000 亿颗行星。

3) 业余发现

当然,1000 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这只是一个估计,而不是确凿的发现。业余志愿者已经发现了 43 颗实际行星的迹象。其中 15 颗位于宜居带,即恒星周围温度恰到好处,适合生命赖以生存的液态水存在的区域。

这一发现归功于 行星猎人项目,业余天文学家在该项目中梳理来自开普勒望远镜的公共数据。这正是为我们提供 1000 亿颗行星估计值的同一架望远镜。

在他们在宜居带发现的 15 个候选者中,只有一个通过在夏威夷凯克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得到证实。被命名为 Ph2 b 的 这颗行星的大小与木星相当,围绕着一颗类似于我们太阳的恒星运行。如果它也像木星一样拥有卫星,它们可能也能够加入到潜在宜居世界的名单中。

随着业余爱好者和科学家不断搜寻行星,这份名单只会不断增长。

2) 小行星飞掠

您听说昨天一颗小行星擦地球而过吗?小行星 阿波菲斯以 1450 万公里的距离飞掠而过。这大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 30 倍。幸好如此,因为它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直径接近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灾难避免了!我们可以集体松一口气……对吧?

好吧,要等到 2 月 15 日之后。届时,一颗更小的小行星——只有足球场那么大——将更近距离地掠过地球,要近得多。这颗小行星只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35,000 公里。这远在月球轨道之内,甚至在一些通信卫星的范围内。

幸运的是,天文学家预测这颗名为 2012 DA14 的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让我重复一遍:它绝对不会撞击地球!但假设它撞击了,我们将面临严重的灾难。一次撞击将产生相当于二战期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120 倍的能量。

但在所有可能性中,2012 DA14 将像阿波菲斯一样悄然掠过地球,并继续绕太阳运行。

1) 月球的卫星

为什么科学家要给我们的月球——一颗卫星?嗯,美国宇航局想要利用一颗小行星并将其置于我们最大卫星的轨道上。

拟议的任务将派遣一艘航天器去捕捉一块 7 米宽的太空岩石。这块岩石将被储存在一个袋子里并运送到月球。在那里,小行星将被小心地释放到轨道上。

根据 凯克研究所 科学家的说法,捕获和 运送小行星可能需要六到十年才能完成,耗资约 26 亿美元。

科学家们说,这个项目将使我们朝着 2025 年的载人小行星任务和 2030 年的火星任务迈进一步。宇航员不必长途跋涉去访问小行星,也不必将自己暴露于地球磁场之外存在的有害太空辐射中。它还将使小行星样本易于获取,以便进行研究和提取贵金属。

月球是否值得拥有自己的卫星,或者美国宇航局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花费它的资金?

- 以上部分脚本由 Sophie Bushwick、Eric R. Olson 和 Isha Soni 撰写

About Eric R. Olson

Eric is multimedia journalist and producer who specializes in sci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His work has appeared on the websites of 大众科学, Nature, Nature Medicine, Popular Science, Slate and The New York Times among many others. He is a former video producer & editor for 大众科学.

More by Eric R. Olso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