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中生代水生蛇颈龙*是所有时代最迷人和不寻常的爬行动物之一,这个群体以其两对翼状桨以及它们非凡的、通常细长的脖子而闻名。使用翼状桨、鳍状肢或鳍游泳本身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在现代动物中,有海狮和毛皮海豹、海龟、企鹅和各种鱼类使用扩大的胸鳍飞行。但让蛇颈龙与众不同的是,它们有两对这样的鳍状肢。虽然有时有人认为前肢和后肢对有不同的功能(Lingham-Soliar 2000,Liu等人,2015),但两对肢体的高度相似的形式表明它们以相同的方式运作:蛇颈龙使用“串联鳍状肢推进”。
* 关于“蛇颈龙”一词的歧义意味着,使用“蛇颈龙类”来表示整个进化枝越来越流行。我在这里坚持使用“蛇颈龙”,因为这是我们在正在讨论的论文中所使用的。

没有什么比蛇颈龙更像的了。这是在英国莱姆里吉展出的侏罗纪早期蛇颈龙的标本。图片来源:达伦·内什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蛇颈龙究竟在做什么一直令研究人员着迷,并且已经有许多使用不同方法和提出不同模型的关于其运动方式的研究(例如,Watson 1924,Robinson 1975,Tarsitano & Riess 1982,Godfrey 1984,Carpenter等人 2010)。今天,人们普遍认为,蛇颈龙使用一种水下飞行的形式,它们主要的肢体运动是背腹方向的,它们最强的运动是向下划水,它们的运动主要基于升力(Frey & Riess 1982,Godfrey 1984,Riess & Frey 1991,Lingham-Soliar 2000,Carpenter等人 2010)。

蛇颈龙文献中充满了试图解释蛇颈龙运动方式的图表:这是 Riess & Frey(1991)中出现的图表。图片来源:Riess & Frey 1991
但是,两对鳍状肢是同步上下移动,还是以某种交替或不对称的步态移动仍然未知,事实上,在没有来自活蛇颈龙的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然而,当涉及到能量效率和推力的产生时,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似乎是最合理的。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即使我们推断出什么是“最佳”的,这些动物也可能使用了不同的游泳技术,或者根据它们使用的步态,使用了技术的某种组合。

更多、呃、优秀的蛇颈龙运动卡通。这个 - 来自 Tarsitano & Riess (1982) - 描绘了交替向下划水的模型。图片来源:Tarsitano & Riess 1982
今天,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最新的研究。一个由工程师和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主要来自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由新晋南安普顿博士卢克·马斯卡特领导,使用化石数据来检查由机器人装置驱动的复制蛇颈龙鳍状肢的性能(Muscutt等人2017)。这项研究有很长的历史(至少,就个人研究项目而言),对涡流及其对游泳性能的影响的检查的想法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布里斯托大学的飞行专家杰里米·雷纳的工作所启发。这项新研究的主要新颖之处在于,它涉及检查鳍状肢运动的时间以及这对涡流相互作用的影响,最终对推力和效率的影响。结果非常棒。
化石和现存动物怎么说。我们使用了几种不同的调查方法。我们研究了铰接的蛇颈龙化石,以衡量肢体关节可能实现的运动范围,并使用了来自一个特殊的蛇颈龙的数据,该蛇颈龙包括关于整体肢体形式的良好数据(来自英格兰南部萨默塞特郡下里阿斯层的非凡的 - 尚未描述的 - 科拉德蛇颈龙)来构建逼真的、按比例缩放的蛇颈龙桨。使用科拉德蛇颈龙很重要,因为该标本基本上是完整的、完全铰接的,并且(与许多历史标本相比)没有经过修改或篡改。

非凡的科拉德蛇颈龙,我们分析中的关键标本。它是一种某种类型的菱龙科动物。图片来源:卢克·马斯卡特
考虑到软骨的适当数量,我们发现我们分析的分类单元的前鳍状肢可以向上抬起很高,但对于后鳍状肢有时(但不总是)不是这样:Muraenosaurus 是一个例外,即使它的后鳍状肢也能够抬高到水平面以上(Muscutt等人 2017,补充信息)。至于蛇颈龙鳍状肢的软组织形状,与现存类似物的肢体进行比较使我们能够推断出前缘和后缘的大小。

通过将来自现存鳍状动物的软组织数据应用于蛇颈龙,我们能够估计围绕蛇颈龙前鳍状肢的软组织量。从左到右:绿海龟(Chelonia mydas)、小企鹅(Eudyptula minor)、加州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科拉德蛇颈龙鳍状肢。图片来源:Muscutt等人 2017
卢克的机器人蛇颈龙。一旦创建了逼真的复制鳍状肢,它们就被连接到安装在水槽中的装置上,并在不同的倾斜度、速度和时间安排下运行。染料被用来帮助可视化涡流。涡流从拍打冲程的顶部和底部从翼片上脱落,脱落的涡流以所谓的“涡流街”的方式向下游移动。有时会提到拍打的后鳍状肢可能会扰乱前鳍状肢脱落的涡流,从而降低性能,但如果拍打鳍状肢使得后鳍状肢的运动被定时以避免与前鳍状肢涡流相互作用呢?还有更巧妙的想法,即后鳍状肢涡流可以与前鳍状肢涡流结合,结果就是所谓的性能增强?

主要作者卢克·马斯卡特和南安普顿大学的水槽之一,复制的蛇颈龙鳍状肢就位。图片来源:卢克·马斯卡特
通过测试各种可能性和配置,我们发现蛇颈龙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改变它们的推力和效率,具体取决于它们的鳍状肢对以及它们的涡流如何相互作用。如果鳍状肢的运动被定时使得后鳍状肢的运动在前鳍状肢脱落的涡流之间穿梭,那么两组肢体产生的涡流就会融合,从而使推力提高 60%,效率提高 40%。如果肢体的运动被定时使得后鳍状肢拦截前鳍状肢涡流,那么推力和效率就会降低。这可以理解为蛇颈龙避免了这种相互作用,或者它们故意使用它们来降低速度。

我们的复制蛇颈龙鳍状肢在运动中,红色和蓝色染料有助于可视化从鳍状肢上脱落的涡流和尾迹。图片来源:卢克·马斯卡特/Muscutt等人 2017
我们还测试了后鳍状肢静止或几乎静止的可能性(正如一些专家所建议的:Lingham-Soliar 2000,Liu等人 2015)。由于与前鳍状肢涡流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些推力,但这只有在后鳍状肢保持在特定的固定(且能量消耗)位置时才有效。后鳍状肢与前鳍状肢一起拍打似乎更有意义……假设动物的目的是高效移动。

蛇颈龙的蓝图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最初的蛇颈龙”,玛丽·安宁 1824 年的蛇颈龙,如康尼比尔 (1824) 所描述的那样。图片来源:康尼比尔 1824
一种提高性能的蓝图。显然,蛇颈龙拥有独特的蓝图,这使得它们在各种原因下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在这里已经确定的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这使它们能够将性能和效率提高到可能超出其他肢体配置的脊椎动物的水平。而且,我们很想说,这有助于它们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长期成功。
与此类研究一样,仍然存在问题。蛇颈龙作为一个整体,肢体形式各不相同:它们的肢体比例、远端尖端的形状以及肢体宽度、宽度或其他变量(如纵横比)都不尽相同。假设这里描述的模式适用于整个群体似乎是明智的,但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种想法,即鳍状肢的功能和性能在这个长寿的群体中是可变的,就像鸟类或蝙蝠的翅膀一样:所有类型的行为都是有可能的,一些略有不同,而另一些则截然不同。卢克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以查看所有蛇颈龙是否可能从性能增强效果中受益。

蛇颈龙的鳍状肢形式大致一致,但在比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变化。这些重建 - 由巴克 (1993) 完成 - 鉴于我们目前对软组织的看法,看起来包裹得很紧。图片来源:巴克 1993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们在这项长期、激动人心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努力中所做的贡献:感谢卢克、加雷思、加布、科林和巴拉特。
有关 Tet Zoo 之前以蛇颈龙为主题的文章,请参阅...
Tet Zoo 今日图片 # 25(蛇颈龙科)
参考文献 - -
巴克,R.T. 1993。蛇颈龙灭绝周期 - 标志着白垩纪开始、中期和结束的事件。见:考德威尔,W.G.E. 和考夫曼,E.G.(编)《西部内陆盆地的演化:加拿大地质协会》,《特刊》39,641-664页。
卡彭特,K.,桑德斯,F.,里德,B.,里德,J. 和拉尔森,P. 2010。根据骨骼分析和实验结果解释的蛇颈龙游泳方式。《堪萨斯科学院学报》113/2,1-34页。
科尼比尔,W.D. 1824。关于发现一具几乎完整的蛇颈龙骨骼。《伦敦地质学会会刊》,第二辑,1,381-389页。
弗雷,E. 和里斯,J. 1982。关于蛇颈龙运动的思考。《新地质与古生物学年鉴》164,193-194页。
戈弗雷,S.J. 1984。蛇颈龙水下运动的重新评估。《新地质与古生物学年鉴》,《月报》1984,661-672页。
林汉-索里亚,T. 2000。蛇颈龙运动:四翼问题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理论上的练习?《新地质与古生物学年鉴,论文集》217,45-87页。
刘,S.,史密斯,A.S.,顾,Y.,谭,J.,刘,C.K. 和图尔克,G. 2015。计算机模拟表明蛇颈龙的游泳以主要以前肢驱动。《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11,e1004605。
马斯科特,L.E.,戴克,G.,韦茅斯,G.D.,奈什,D.,帕尔默,C. 和加纳帕蒂苏布拉马尼,B. 2017。蛇颈龙的四鳍游泳方式实现了高效的运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284,20170951。
里斯,J. 和弗雷,E. 1991。水下飞行的演化和蛇颈龙的运动。见:雷纳,J.M.V. 和伍顿,R.J.(编)《生物力学和演化》。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131-144页。
罗宾逊,J.A. 1975。蛇颈龙的运动。《新地质与古生物学年鉴》,《论文集》149,286-332页。
塔尔西塔诺,S.F. 和里斯,J. 1982。蛇颈龙的运动 - 水下飞行与划桨。《新地质与古生物学年鉴》164,188-192页。
沃森,D.M.S. 1924。蛇颈龙科的肩带和前肢。《伦敦动物学会会刊》24,885-9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