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约参加 2013 年翼龙国际研讨会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我热爱学术会议,我热爱翼龙,我热爱南美洲。所以,正如预测的那样,我非常享受我刚刚参加的翼龙国际研讨会:这是第六届专门讨论翼龙的研讨会,在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Museu Nacional/UFRJ) 举行。是的,一个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学术会议。

会议非常棒,讨论和展示了大量关于翼龙的新的和令人兴奋的信息。还有机会参观了许多重要的巴西标本。会议以前往阿拉里佩的实地考察结束——许多壮观的白垩纪翼龙化石的发现地——但不幸的是,由于个人生活的通常限制,我无法参加。事实上,经济状况意味着我们来自欧洲、北美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同事没有参加会议(尽管我知道一些来自美国的人没有参加,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办理签证)。无论如何,序言就到此为止……

繁殖、个体发育、巢穴、蛋和幼崽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影响深远的故事。


我们在会议期间举行了几次圆桌讨论,事实上,会议以我和大卫·昂温以及克里斯·贝内特共同主持的关于个体发育和繁殖的讨论开始。戴夫·昂温讨论了我们对翼龙蛋和胚胎的了解,以及现有数据(来自达尔文翼龙湖翼龙等)似乎表明翼龙产下比例较小的蛋和早成性幼体,这些幼体在孵化时或孵化后不久就可以飞行(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下面的链接:之前的 Tet Zoo 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我回顾了现存爬行动物的繁殖行为,以便了解哪些可能适用于翼龙。系统发育支架方法存在许多注意事项,并且关于翼龙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我们在现存冠群主龙中看到的可能不适用于翼龙。然而,筑巢、守巢、孵化后亲代抚育和其他行为仍然有可能发生在翼龙身上,即使它们不是冠群主龙。

克里斯·贝内特研究了翼龙的个体发育和生长速度。翼手龙小型标本的持续缺失仍然是一个有趣的难题,克里斯认为,这强烈表明幼年翼手龙个体不是早成性的,并且没有做与成年个体相同的事情。似乎可以合乎逻辑地认为,翼龙在生长方式和繁殖生态等方面并不统一:例如,翼手指龙的早成性并不能证明翼手龙也是如此,但在我们能够进一步研究之前,我们确实需要更多证据。Prondvai 等人。(2012) 最近认为喙嘴龙是晚成性的,但在讨论中有人提出,这一结论未能注意到贝内特 (1996) 关于该类群年度生长阶段的证据。

第二次圆桌讨论(它发生在第二天:我没有按时间顺序讨论事情)专门讨论系统学和系统发育。布莱恩·安德烈斯回顾了他关于我们对翼龙系统发育的理解现状的想法(他还就“我如何学会停止担忧并爱上进化树”发表了单独的演讲)。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比如,额,我)关于翼龙系统发育研究不足且分辨率不高的说法,他持“捂脸”态度(我仍然对翼龙系统发育假设基于 100-120 个或更少特征的数据集感到不满),并且实际上认为即使是相互矛盾的系统发育(例如,Kellner 2003 与 Unwin 2003)也非常相似(在这种特定情况下,相同率为 76.4%)。布莱恩的主要结论是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而且我们的系统发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相似。

在同一次圆桌会议上,法比奥·达拉·韦基亚回顾了我们对三叠纪翼龙系统发育的了解。经常被遗忘的是,一些三叠纪类群的标本证明——如果识别正确——颅骨个体发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幼年奥地利翼龙基本上缺乏成年个体中突出的颅嵴,并且看起来更像(显然亲缘关系较远的)前翼龙。泰莎·罗德里格斯也讨论了分类学和系统学。在随后的讨论中,我们讨论了等级命名法(以及为什么应该废除它)、物种概念以及关于二名法和单名法的辩论。这些都不是翼龙特有的,但(在我看来)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等级分类,转向基于树状的思维,情况就会越好。

艺术品和博物馆参观

在会议期间,我们一直被翼龙主题的艺术品和雕塑所包围。几个展区专门展示了毛里利奥·奥利维拉、保罗·马尔西奥·埃斯佩尔和谢尔盖·克拉索夫斯基的作品,海尔德·达罗查的出色模型骨骼是本次活动的主要、不容错过的特色。正如他在演讲中解释的那样,海尔德有一天(只是为了好玩)制作了一个脊颌翼龙的泡沫模型骨骼。他(很高兴地承认)模型骨骼非常不准确,许多部分都以其他翼龙物种的骨骼为模型(这解释了 “虚构的翼龙” 这个绰号,用作他的博客标题)。他开发了一种技术(它使用白色泡沫板,用胶水粘在一起,用打火机燃烧以创造出逼真的骨骼状纹理),并开始制作更好、更准确的骨骼,即使是其中最大的骨骼——比如这里展示的顶翼龙——重量也小于 1 公斤。

这些模型非常出色,以至于我最初以为我看到的是专业制作的树脂铸件。我认为海尔德向博物馆出售这些模型用于展览只是时间问题:它们看起来很棒,并且几乎绝对准确。海尔德还设计了出色的会议 T 恤。

关于装架骨骼等等,我们在美丽的博阿维斯塔庄园公园中心的国家博物馆度过了适当的时间。这里的中生代展厅非常壮观,展出了蜥脚类恐龙马克萨卡利蜥龙、翼龙图潘达克特鲁斯龙喙嘴翼龙的装架骨骼,以及鳄形超科动物瓜里尼鳄和蜥脚形亚目恐龙尤纳龙的真人大小模型。一个壮观的全尺寸棘龙科恐龙安加图拉玛龙(或者……是激龙?)的骨骼与一只近鸟龙一起摆放,后者在其颌骨中(根据实际化石重建),另一个棘龙科恐龙奥沙拉龙的正模标本也展出,还有许多其他展品。附近是剑齿虎斯剑虎和树懒大地懒大地懒的装架骨骼(可悲的是,在我们参观时,令人敬畏的恐鹤副恐鹤没有展出)。看到如此多最近描述、最近命名的标本如此靠近,真是令人惊叹。

在另一天,我们参观了另一家机构:地球科学博物馆。同样,看到了各种壮观的化石类群,包括帝王图潘达克特鲁斯龙的正模标本,以及巨型二齿兽恐齿龙和劳氏鳄普雷斯特鳄的装架骨骼。我特别激动地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剑齿”鳄类动物巴鲁克鳄的真实头骨和被标记为斯卡福尼克斯费氏龙的巨大、完整骨骼,这是一种超厚颌龙类动物(这个名字是一个疑名,我不确定我看到的标本的确切状态)。

关于非翼手龙亚目的翼龙

回到会议,非翼手龙亚目的翼龙是少数演讲和海报的重点。玛丽娜·苏亚雷斯和同事们有一张关于据称的上三叠纪翼龙法西纳利翼龙的海报,这是一种知之甚少(且晦涩难懂)的爬行动物,已知来自一系列肢骨,其中没有一块看起来特别像翼龙。事实上,他们的重新分析表明,该标本缺乏翼龙的特征,并且它的骨骼并不比恐龙、鳄鱼谱系主龙或原龙更像翼龙。

尼尔斯·邦德讨论了关于同一喙嘴龙标本的颅骨气腔性的新数据,他和佩尔·克里斯蒂安森此前在 2003 年(Bonde & Christiansen 2003)讨论过该标本。法比亚娜·科斯塔(和同事)展示了关于“新的”无颌翼龙科标本(实际上与索德斯翼龙标本保存在同一块石板上)的数据,该标本似乎保留了长尾巴的证据……或者,无论如何,尾巴比预期的无颌翼龙科的尾巴更长。至少该类群的一些成员的尾巴比通常认为的更长的想法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但这方面的令人信服的论证尚未得到适当的记录。

程鑫和同事们展示了关于另一种新的悟空翼龙科类群的数据,戴夫·昂温讨论了达尔文翼龙的新标本以及它们告诉我们关于该类群个体发育转变的信息。关于这些标本特别有趣的是,它们表明各种“典型的”翼手龙亚目特征(如比例较短的尾巴、细长的掌骨等等)可能是通过异时性进化而来的。我很高兴听到这一点(额,即使我之前在 SVPCA 会议之一上听过),因为我也计划在关于岛翼龙的演讲中谈到相同的概念(后者似乎在骨骼上已经成熟,但具有在翼龙系统发育中的其他地方最常在幼年个体中表达的特征)。无论如何,达尔文翼龙继续提供关于翼龙生物学和个体发育的大量关键信息。

顺便说一句,那些关于翼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等距生长(也就是说,它们的形状和比例保持不变,只是变大)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并且与这种说法相关的一些关键标本(咳嗽咳嗽Ptweety咳嗽咳嗽)并不代表它们的拥护者认为的那样。

翅膀和翼龙的亲缘关系

克里斯·贝内特做了两次演讲,一次是关于翼龙翅膀的解剖结构,一次是关于用于将翼龙与其他主龙形类动物联系起来的特征支持。在前一次演讲中,克里斯解释了如何对齐特尔翅膀进行详细的重新检查(使用高分辨率摄影测绘)提供了关于放射状纤维和后指骨楔(一条组织带,它与翅膀指骨的后缘接壤,将它们简化为翅膀组织)的形状和分布的新数据。如果克里斯是对的,那么以前对翼龙翅膀组织结构的某些解释就非常不准确:例如,放射状纤维不是翼膜下侧的间隔很宽、杆状的结构,而是嵌入背侧真皮内的透镜状、间隔很近的物体。

在第二次演讲中,他详细研究了据称将翼龙与冠群主龙联系起来的几个特征,特别是讨论了内斯比特和霍恩 (2010) 的论文,他们在论文中报告了各种早期翼龙中的外下颌孔、眶前窝和可能的第四转子同源物。克里斯令人信服地表明,至少其中一些观察是错误的。“共识观点”认为翼龙是冠群主龙,与恐龙形类动物密切相关(记住,无论翼龙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如何,鸟颈总目都存在:它是翼龙 + 恐龙节点的名称,并不要求它们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比它们与其他爬行动物更密切)。克里斯认为翼龙实际上属于主龙形类动物中的其他地方:这种观点并不流行,但辩论肯定尚未结束。

瑞秋·弗里戈特介绍了她(与科林·帕尔默合作)关于翼龙小梁的工作。似乎——与预期相反——当翅膀元件承受载荷时,小梁并不能阻止翅膀元件的变形。有趣的是,小梁似乎位于长骨中的气腔“周围”,这表明它们可能用作骨骼气腔系统范围的骨骼相关物。

翼手龙亚目种类繁多

绝大多数演讲(和海报)都涵盖了新的翼手龙亚目类群以及翼手龙亚目解剖结构和系统学的各个方面。布莱恩·安德烈斯(代表合著者)谈到了一种来自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石树沟组新的晚侏罗世翼手龙亚目。该地层先前已产出大型喙嘴龙科中华翼龙,附近的下白垩统沉积物产出丰富的准噶尔翼龙标本(以及有点可疑的类群长颌翼龙)。中华翼龙是一种健壮的动物,可能是一种食腐动物或陆地环境的掠食者。来自石树沟组的新翼手龙亚目很重要,因为它在掌骨伸长和其他特征方面似乎介于非翼手龙亚目和后来的晚侏罗世翼手龙亚目之间。

劳拉·科多纽做了两次关于翼龙脑壳解剖结构的演讲:一次是关于来自阿根廷的一种新的侏罗纪物种,另一次是关于湖翼龙。两次演讲都包含了大量新的解剖学信息。法比奥·达拉·韦基亚介绍了他对西班牙 CosmoCaixa 科学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壮观的、近乎完整的翼手龙亚目骨骼进行的引人入胜的法医式调查,该骨骼被鉴定为近鸟龙。事实证明,该骨骼是由许多重建或伪造的部分组成的复合材料。

姜顺兴谈到了一种新的北猎龙科标本,认为它代表了北猎龙的一个新物种。北猎龙科(之前在 Tet Zoo 上讨论过:参见下面的链接)非常有趣,我发现它们细长的牙齿非常有趣。它们是否用它们来抓取(或“笼罩”或过滤?)某种特定的猎物类型?它们似乎与鸟掌翼龙科密切相关,尽管目前包含在该类群中的所有物种是否真的属于那里仍然存在争议。有很多关于近鸟龙类型动物的海报展示(目前是否将这些动物称为近鸟龙科或鸟掌翼龙科取决于个人观点):任何真正感兴趣的人都需要获得摘要卷。

在这里我将提到第三次圆桌讨论。它的标题是“翼龙研究的新技术”,涉及关于系统发育方法和 CT 扫描的演示。我们之后进行的讨论最终集中在开放获取运动、版权法和 pdf 的共享上(一些出版公司告诉作者不要发送超过 20 份他们自己论文的数字副本,这真是太奇怪了)。博客也被讨论了。在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中,泰莎问了我关于我与唐·亨德森合著的长颈鹿漂浮论文(Henderson & Naish 2010)。有趣的是,那篇论文中使用的技术已经应用于翼龙,因为我知道唐和戴夫·霍恩有一篇关于翼龙漂浮行为的手稿正在系统中。

我们都在这里为了准噶尔翼龙超科

有几个演讲专门讨论了准噶尔翼龙超科,这是最有趣的翼龙(在我高度主观和个人化的观点中)。在我(和我的部分同事)更喜欢的系统发育方案中,典型的短吻突头翼龙科位于包括更大的、长吻的巴西翼龙科和准噶尔翼龙科的进化枝之外(新准噶尔翼龙类可以应用于巴西翼龙科 + 准噶尔翼龙科进化枝)(Unwin 2003)。朝阳翼龙科也可能是新准噶尔翼龙类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关于这些谱系的系统发育存在几种相互竞争的观点(例如,Unwin 2003、Kellner 2004、吕 等人. 2008、Martill & Naish 2006、Andres & Ji 2008、Pinheiro 等人. 2011),我的许多南美同事更喜欢巴西翼龙科(也许也包括朝阳翼龙科)是突头翼龙科的一个亚进化枝的假设。在此处的讨论中,请注意,突头翼龙科一词仅指最严格意义上的突头翼龙科(根据 Martill & Naish 2006):它不包括顶翼龙及其近亲。

布鲁诺·维拉·诺瓦谈到了突头翼龙科颈椎,费利佩·皮涅罗和同事们展示了一张关于突头翼龙科颅骨运动可能性的海报,泰莎·罗德里格斯(代表合著者)讨论了巴西翼龙科的颅后形态。这些演讲中有很多关于颈椎的有用且有趣的数据。

我谈到了岛翼龙,并穿插介绍了怀特岛的政治地理和人类学以及颅后骨骼气腔性。其中一些是对 Naish 等人. (2013) 中包含的数据的补充,需要在某个阶段发布(尽管可能不包括关于怀特岛的政治地理和人类学的内容,哈哈)。

法比亚娜·科斯塔讨论了来自坦达古鲁上侏罗统的两根细长颈椎可能属于准噶尔翼龙科的观点。这个观点多年来一直被来回争论;相互竞争的(已发表的)假设是椎骨属于某种梳颌翼龙科(Andres & Ji 2008)。考虑到标本的晚侏罗世年龄,后一种可能性看起来更可能,但——正如零碎标本的情况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们需要更好的化石才能对这类材料更有信心。鉴于我之前已经确定了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最早期的准噶尔翼龙科材料(参见 Dyke 等人. (2011) 和下面的图片),我不确定晚侏罗世准噶尔翼龙科是否会像其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的那样成问题。

内森·卡罗尔讨论了来自蒙大拿州双麦迪逊组的新准噶尔翼龙科材料。所涉及的动物——以椎骨、骨盆元件以及前后肢的部分为代表——似乎属于一个新的类群,在这种情况下,双麦迪逊组除了蒙大拿准噶尔翼龙和帕迪安 (1984) 描述的未命名的准噶尔翼龙科之外,还包括这一个。

这项研究的几个方面对我来说特别有趣。首先,几种显然同时代的准噶尔翼龙科类群的存在使内森提出这些动物正在进行某种形式的生态位划分。如果你的记忆力好,你就会记得我和我的同事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关于罗马尼亚准噶尔翼龙科欧洲准噶尔翼龙的论文中提到了相同的想法(Vremir 等人. 2013)。其次,双麦迪逊材料具有几个解剖学特征,这些特征似乎很好地表明了这种动物强烈的陆地行为——不用说,这些东西与马克·威顿和我 2008 年关于准噶尔翼龙科古生物学的论文(Witton & Naish 2008)中说的非常吻合。

第三,内森在他的演讲结束时放映了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他创造的引人注目的真人大小的准噶尔翼龙木偶。一个人可以装在里面,它既具有相当逼真的比例,又具有运动范围。最初的计划是将它带到里约参加会议……不幸的是,这没有成功。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到这个木偶。当然,这只是时间问题。

事情就这样接近尾声。我和其他几个人在会议结束后花时间查看了巴西翼龙化石,并且——正如我上面所说——还有一次实地考察。为会议制作了一卷扩展摘要,对于那些对翼龙类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绝对是必备品(我自己有一大堆备用副本,尽管大多数都为英国的同事保留)。会议论文集将在《历史生物学》上发表。下一次会议?正如戴夫·昂温解释的那样,将于 2015 年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我以前的学术之家)举行。

尽管一些本应出席的同事没有露面,但 2013 年里约翼龙研讨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展示了大量关于翼龙的新颖而有趣的信息。我非常感谢亚历克斯·凯尔纳、泰莎·罗德里格斯以及所有参与会议的其他人。感谢朱莉安娜·萨尧、法比亚娜·科斯塔、雷南·班廷以及所有协助会议组织和主持的人,并向海尔德·达罗查和其他人为提供艺术品、复制品、设计 T 恤等所做的工作表示祝贺和感谢。感谢莉莲·阿尔维斯抽出时间并协助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也感谢内特、阿什、戴夫、克里斯、布莱恩和其他人在标本、见解和观点方面的帮助。特别感谢内特和阿什讲述他们在地铁上的冒险经历的搞笑故事。

而且,如果您想知道,在美丽的里约市期间,我看到了(并拍摄了)大量对我来说全新的鸟类物种。当时间允许时,我也将在这里写关于它们的文章。

有关之前关于翼龙的 Tet Zoo 文章,请参阅……

参考文献 - -

Andres, B. & Ji, Q. 2008。来自中国辽宁省的一种新的翼龙,翼手龙亚目的系统发育及其颈椎的趋同进化。古生物学 51, 453-469。

Bennett, S. C. 1996。来自德国索伦霍芬石灰岩的翼龙的年龄组:分类学和系统学意义。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 16, 432-444。

Bonde, N. & Christiansen, P. 2003。喙嘴龙的详细解剖结构:轴向气腔性及其意义。在 Buffetaut, E. & Mazin, J.-M. (编) 翼龙的进化和古生物学。地质学会特刊 217。伦敦地质学会,第 217-232 页。

Dyke, G.、Benton, M.、Posmosanu, E. 和 Naish, D. 2011。来自罗马尼亚克尔内特铝土矿矿的早白垩世(贝里亚期)鸟类和翼龙。古生物学 54, 79-95。

Henderson, D. M. & Naish, D. 2010。通过计算分析预测长颈鹿的浮力、平衡和潜在的游泳能力。理论生物学杂志 265, 151-159。

Kellner, A. W. A. 2003。翼龙系统发育和关于该类群进化史的评论。在 Buffetaut, E. & Mazin, J.-M. (编) 翼龙的进化和古生物学。地质学会特刊 217。伦敦地质学会,第 105-137 页。

- . 2004。关于突头翼龙科(翼龙亚目,翼手龙亚目)的新信息以及对该进化枝关系的讨论。阿根廷古生物学报 41, 521-534。

Lü, J.、Unwin, D. M.、Xu, L. 和 Zhang, X. 2008。来自中国下白垩统的一种新的准噶尔翼龙超科翼龙及其对翼龙系统发育和进化的影响。自然科学 95, 891-897。

Martill, D. M. & Naish, D. 2006。准噶尔翼龙超科翼龙顶翼龙的颅嵴发育,回顾了该属和突头翼龙科的单系性。古生物学 49, 925-941。

Naish, D.、Simpson, M. I. 和 Dyke, G. J. 2013。来自英格兰下白垩统的一种新的小型准噶尔翼龙超科翼龙及其对翼龙解剖结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影响。PLoS ONE 8(3): e58451。doi:10.1371/journal.pone.0058451

Nesbitt, S. J. & Hone, D. W. E. 2010。基干翼龙中的外下颌孔和其他主龙形类特征。古生物多样性 3, 225-233。

Padian, K. 1984。来自蒙大拿州双麦迪逊组(坎帕期)的大型翼手龙亚目翼龙。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 4, 516-524。

Pinheiro, F. L.、Fortier, D. C.、Schultz, C. L.、de Andrade, J. A. F. G. & Bantim, R. A. M. 2011。关于翼龙帝王图潘达克特鲁斯龙的新信息,并评论了突头翼龙科的关系。波兰古生物学报 56, 567-580。

Prondvai, E.、Stein, K.、Ősi, A. & Sander, M. P. 2012。从骨组织学和翼龙生长策略的多样性推断喙嘴龙的生活史。PLoS ONE 7(2): e31392。doi:10.1371/journal.pone.0031392

Unwin, D. M. 2003。关于翼龙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史。在 Buffetaut, E. & Mazin, J.-M. (编) 翼龙的进化和古生物学。地质学会特刊 217。伦敦地质学会,第 139-190 页。

Vremir, M.、Kellner, A. W. A.、Naish. D. & Dyke, G. J. 2013。来自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盆地晚白垩世的一种新的准噶尔翼龙科翼龙:对准噶尔翼龙科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PLoS ONE 8(1): e54268。doi:10.1371/journal.pone.0054268

Witton, M. P & Naish, D. 2008。对准噶尔翼龙科翼龙功能形态和古生态学的重新评估。PLoS ONE 3 (5): e2271。doi:10.1371/journal.pone.0002271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