狨猴和柽柳猴: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小型猴子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狨猴和柽柳猴(callitrichids,也称 callitrichidae 科动物)是小型阔鼻猴:总长度从侏儒狨 Cebuella pygmaea 的 40 厘米到金狮面狨 Leontopithecus rosalia 的 75 厘米不等。侏儒狨的体重可以轻至 120 克。Callitrichids 是南美洲热带地区([更新:以及中美洲!])特有的。

大约有 60 个物种被认可,尽管——与现存灵长类动物一样——关于哪些种群应被视为“物种”或“亚种”的争论仍在继续。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鬃毛、丝滑的皮毛、长长的簇状尾巴、耳簇、胡须和其他视觉展示结构装饰着它们的头部和身体;事实上,类群名称“Callitrichidae”的意思是“美丽的头发”。

Callitrichids 已被对它们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兴趣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广泛研究。一夫一妻制很常见,通常一次产下(非同卵)双胞胎,雄性和雌性具有相似的装饰。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都协助照顾幼崽,父亲是细心的保姆,甚至在新生儿出生时就抱起它们。性成熟很快达到——通常在约一岁时。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由于与其他大多数阔鼻猴谱系相比,callitrichids 的小体型是不寻常的,因此人们经常认为它们相对于祖先状态是矮化的(Ford 1980)。另一种观点——它们直接从祖先的干阔鼻猴那里继承了小体型——也被提出(Hershkovitz 1977)。格氏狨 Callimico goeldii 与其他 callitrichids 不同,它只产单胎,并且有三颗下臼齿(而不是两颗),因此有时被认为是 callitrichids 和其他阔鼻猴之间的一种进化中间体。然而,这种观点并未得到系统发育研究的支持,因为这些研究通常发现格氏狨是狨猴的姐妹群,而不是所有其他 callitrichids 的姐妹群(例如,Canavez et al. 1999, Chaves et al. 1999, Opazo et al. 2006)。柽柳猴(SaguinusLeontopithecus)似乎代表了 callitrichid “等级”,位于格氏狨 + 狨猴进化枝之外(Opazo et al. 2006)。虽然大多数研究人员将 callitrichids 视为一个独特的“科”,接近但独立于卷尾猴科阔鼻猴,但其他人则将 callitrichids 视为卷尾猴科的“亚科”(因此,使用 Callitrichinae 而不是 Callitrichidae)。

众所周知,灵长类动物(主要)将爪子换成了指甲。Callitrichids 的不寻常之处在于,除了拇趾之外,所有脚趾上都有爪子。考虑到指甲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的普遍存在,这肯定是进化上的逆转。此外,callitrichids 的脚趾上有顶垫。这些似乎没有用于运动,并且肯定是原始的指甲承载状态的残余(与指甲相关的其他解剖学特征也存在,并且似乎也是多余的残余)(Rosenberger 1977)。

这些带爪的脚趾可能有利于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在树上像松鼠一样快速地奔跑以及垂直攀附。食物包括水果、树胶和乳胶等植物渗出物,以及包括节肢动物、蜗牛、青蛙和蜥蜴在内的动物,其中柽柳猴吃更多的水果,而狨猴吃更多的渗出物。狨猴的牙齿专门用于渗出物进食:在某些物种中,下门牙巨大且弯曲,大小与犬齿相似,并且外层釉质很厚。当上门牙钩住树皮时,下门牙会反复地刮入树皮,打开一个椭圆形的腔,从而使树胶、树液或乳胶渗出。

这些猴子的小体型是在小树枝上进行树栖运动的选择下进化而来的吗?实际上,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假设来解释 callitrichids 矮化的进化,其中广泛的捕食、资源和/或生态位空间的减少以及快速繁殖和早育的需求都被认为是可能促成矮化过程的力量(Ford 1980)。

而且,又一次,一篇“每日图片”类型的帖子就此结束。更多灵长类动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 -

Canavez, F. C., Moreira, M. A. M., Simon, F., Parham, P. & Seuanez, H. N. 1999. 基于 2-微球蛋白 DNA 序列的 callitrichinae(阔鼻猴亚目,灵长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美国灵长类动物学杂志》48, 225-236。

Chaves, R., Sampaio, I., Schneider, M. P., Schneider, H., Page, S. L. & Goodman, M. 1999. 格氏狨在 callitrichine 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来自 von willenbrand 因子基因内含子 II 序列的证据。《分子系统发育学与进化》13, 392-404。

Ford, S. M. 1980. Callitrichids 作为系统发育矮子,以及 Callitrichidae 在阔鼻猴亚目中的位置。《灵长类动物》21, 31-43。

Hershkovitz, P. 1977. 《活体新世界猴(阔鼻猴亚目)以及灵长类动物导论。第 1 卷》。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

Opazo, J. C., Wildman, D. E., Prychitko, T., Johnson, R. M. & Goodman, M. 2006. 新世界猴(阔鼻猴亚目,灵长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歧时间。《分子系统发育学与进化》40, 274-280。

Rosenberger, A. L. 1977. 异尾猴属和卷尾猴科的系统发育。《人类进化杂志》6, 461-481。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