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被称为“鳞龙世”的假想地质时代,巨型鬣蜥类蜥蜴——沙蜥属,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占据了大型草食动物的生态位。这些沙蜥属蜥蜴头部短小,肢体粗壮,通常装饰着长而分叉的尾刺,它们是从(现实世界中的)*Uromastyx* 物种进化而来,这些物种俗称刺尾蜥、马蜥或达布蜥(在宠物贸易中非常受欢迎)。如果您以前没有听说过“鳞龙世”并且不知道它是什么,请点击此处。这是一个关于推测动物学的轻松练习。无论如何,当推测与事实相互印证时,这既令人好奇,有时也令人欣慰,而今天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您看,那些巨大的“鳞龙世”沙蜥属蜥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确实进化出来了,但在我们自己的世界中,而不是在虚构的平行时间线中……
正如今天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文章所揭示的那样,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杰森·海德和他的同事团队发现了非凡的新鬣蜥类蜥蜴化石,他们将其命名为 *Barbaturex morrisoni*。好消息:这篇论文是开放获取的! 牙齿侧生(= 牙齿融合在下颌骨上)和其他特征毫无疑问地表明 *Barbaturex* 是鬣蜥类 Acrodonta 进化支的成员。
更具体地说,海德 *等人* (2013) 发现 *Barbaturex* 与刺尾沙蜥属 *Uromastyx* 物种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丽纹蜥属 *Leiolepis*。他们首选的支序图显示了这个(丽纹蜥属 + (*Barbaturex* + 沙蜥属))进化支是更多样化的鬣蜥类组合的姐妹群,该组合包括变色龙、帆蜥、澳洲龙蜥以及鬣蜥属及其近亲(海德 *等人* 2013)。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根据它的牙齿(它具有紧密咬合的三角形牙齿,在生命过程中会进行剪切咬合),我们可以确信 *Barbaturex* 是草食性的(尽管不能排除机会性食肉的可能性)。这既与其庞大的体型(草食性在庞大体型下更有效率)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相符,因为它在系统发育树中被草食性和杂食性类群所包围(海德 *等人* 2013)。
顺便说一句,这个名字非常巧妙。 *Barbaturex* 的意思是“胡须国王”,其中“胡须”指的是沿着下颌腹侧表面分布的一系列矢状排列的凸起(在生命过程中,这些凸起是否锚定某种肉质的展示结构或多个结构?)。物种名称是为了纪念吉姆·莫里森,“歌手和蜥蜴之王”(海德 *等人* 2013,预印本第2页)。太棒了。
为什么 *Barbaturex* 如此引人注目
*Barbaturex* 来自缅甸始新世中期蓬当组,这是一个以早期灵长类动物和众多其他有胎盘哺乳动物(例如,Ducrocq *等人* 2000,Holroyd & Ciochon 2000,Marivaux *等人* 2003,2005,Jaeger *等人* 2004,Remy *等人* 2005,Holroyd *等人* 2006,Métais *等人* 2007)而闻名的地质单元。重要的化石龟、蛇和其他类群的成员也从蓬当组中被发现。
使 *Barbaturex* 如此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体型。尽管化石是碎片状的(几乎所有都是不完整的颌骨片段),但它们表明这种蜥蜴的吻肛长(SVL)约为 1 米。我们没有完整的骨骼,甚至没有尾巴的任何部分,因此完整的长度只能猜测。考虑到一些相关的鬣蜥类蜥蜴的尾巴相对较短,*Barbaturex* 可能“只有”1.4 米长或更短,但更可能是更长(总长约 1.8-2 米)。
而使 *Barbaturex* 加倍引人注目的是,它与一个由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哺乳动物组成的 diverse 群落共存,并且——请注意——它是该动物群中体型最大的成员之一。海德 *等人* (2013) 估计 *Barbaturex* 的平均体重为 26.7 公斤(估计范围为 18.9 至 36.9 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它比较小的蓬当奇蹄类动物和偶蹄类动物更大,并且在所有已知的蓬当有蹄类动物的体型范围内居中。它也比该组合中的大多数掠食性哺乳动物更大或体型相近(海德 *等人* 2013)。
传统观点认为,大型陆生爬行动物草食动物不能与有蹄类动物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共存,因为捕食和竞争基本上阻止了它们的进化。然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种大型草食性蜥蜴与各种同时代的有蹄类动物和肉食性哺乳动物共存。这种模式与现代生态系统中看到的模式根本不同,在现代生态系统中,即使是最大的草食性蜥蜴也比最小的有蹄类动物小得多(海德 *等人* 2013)。
为什么这么大?
鬣蜥类动物如何在理应“属于”哺乳动物的地点和时间变得如此庞大?海德 *等人* (2013) 倾向于认为始新世中期的全球高温促进了 *Barbaturex* 的进化,这既是因为它使变温陆生四足动物更容易生长并在最佳生理能力下运作,也因为鼓励了它赖以生存的植被类型的高生产力。化石鳞龙类的爱好者当然会知道,海德及其同事之前曾论证,古近纪异常高的全球温度同样促进了来自哥伦比亚的惊人的蚺蛇 *Titanoboa* 的进化(海德 *等人* 2009)[旁边照片由 jinkinpark 拍摄]。
这一切听起来都合乎逻辑,并且与我们对新生代的气候条件和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了解非常吻合。然而,同样值得认真对待的可能性是,当机会允许时(这些“机会”可能是减少捕食、最佳觅食时间或促进巨型进化的栖息地),像蚺蛇和鬣蜥类动物确实有可能进化出庞大的体型,并有可能与体型相近的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竞争。
无论如何,这种有趣的巨型鬣蜥类的存在本身就令人着迷,让我们希望未来能发现更完整的遗骸。
以前在 Tet Zoo 上讨论过几个谱系的鬣蜥类动物。请参阅……
参考文献 - -
Ducrocq, S., Soe, A. N., Auung, A. K., Benammi, M., Bo, B., Chaimanee, Y., Tun, T., Thein, T. & Jaeger, J.-J. 2000. 来自缅甸的一种新的河猪兽科偶蹄类动物,以及泰国(甲米)和缅甸(蓬当)始新世类人猿灵长类动物化石地点的相对年代。《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20, 755-760。
Head, J. J., Bloch, J. I., Hastings, A. K., Bourque, J. R., Cadena, E. A., Herrera, F. A., Polly, P. D. & Jaramillo, C. A. 2009. 来自古新世新热带界的大型蚺蛇揭示了过去更热的赤道温度。《自然》457, 715-717。
Holroyd, P. A. & Ciochon, R. L. 2000. *Bunobrontops savagei*:来自缅甸始新世蓬当动物群的新属和种雷兽类奇蹄类动物。《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20, 408-410。
- ., Tsubamoto, T., Egi, N., Ciochon, R. L., Takai, M., Tun, S. T., Sein, C. & Gunnell, G. F. 2006. 来自缅甸始新世中期蓬当组的犀类奇蹄类动物。《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26, 491-494。
Jaeger, J.-J., Chaimanee, Y., Tafforeau, P., Ducrocq, S., Soe, A. N., Marivaux, L., Sudre, J., Tun, S. T., Htoon, W. & Marandat, B. 2004. 来自缅甸始新世中期晚期的类人猿灵长类动物 *Pondaungia* 的系统学和古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报》3, 243-255。
Marivaux, L., Chaimanee, Y., Ducrocq, S., Marandat, B., Sudre, J., Naing Soe, A., Thura Tan, S., Htoon, W. & Jaeger, J.-J. 2003. 来自缅甸中部始新世中期晚期的灵长类动物的类人猿地位:跗骨证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0, 13173-13178。
- ., Ducrocq, S., Jaeger, J.-J., Marandat, B., Sudre, J., Chaimanee, Y., Thura Tan, S., Htoon, W. & Naing Soe, A. 2005. 来自缅甸中部始新世中期晚期的蓬当鼠属异常科(啮齿目,异常科)的新遗骸。《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25, 214-227。
Métais, G., Soe, A. N., Marivaux, L. & Beard, K. C. 2007. 来自蓬当组(缅甸)的偶蹄类动物:中始新世期间南亚动物地理区的新数据和重新评估。《自然科学》94, 759-768。
Remy, J. A., Jaeger, J.-J., Chaimanee, Y., Soe, U A. N., Mairvaux, L., Sudre, J., Tun, S. T., Marandat, B. & Dewaele, E. 2005. 来自蓬当组(缅甸始新世中期晚期)的新型异马科动物。《古脊椎动物学报》4, 34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