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迈尔的非洲恐龙发掘:坦达古鲁考察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中生代恐龙研究和发现的历史,出版了三部非常杰出的新著作。 我有幸阅读并评论了所有这些著作,并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我将在这里重现所有三篇评论; 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 最初发表于 2004 年。

任何翻开恐龙书籍的人都会熟悉柏林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巨型非洲腕龙骨架的形象。 它高约 12 米,长约 23 米,代表一种体重在 28 至 47 吨之间的动物,具体取决于你相信谁的估计(Colbert 1962;Paul 1988;Seebacher 2001)。 它周围环绕着其他恐龙:梁龙类蜥脚类恐龙叉龙、剑龙类钉状龙、鸟脚类恐龙小奔龙(=德龙)和古老的兽脚类恐龙细颚龙。 坦达古鲁(坦桑尼亚)侏罗纪恐龙的重要性,包括这五个分类群,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恐龙的多样性、进化、生物地理学和古生物学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毫不夸张地说,坦达古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生代化石遗址之一。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 自本文撰写和发表以来,迈克·泰勒(2009 年)认为,“非洲腕龙”与北美腕龙的模式种 - B. brancai - 截然不同,足以作为长颈巨龙加以区分。 保罗(1988 年)最初提出了这个论点。 请注意,自然博物馆的所有恐龙都在 2005 年以新的姿势重新安装。 这里展示的重新安装的长颈巨龙的图片最初出现在 SV-POW! 上,由马特·韦德尔拍摄。 下面展示了长颈巨龙令人惊叹的头骨; 照片由 Archosaur Musings 的戴夫·霍恩拍摄。

在《非洲恐龙发掘》中,格哈德·迈尔全面、详细地讲述了坦达古鲁挖掘的故事,从 1906 年伯恩哈德·萨特勒发现该遗址到 2001 年的最新工作。 以前也发表过关于坦达古鲁的历史回顾(例如,Zils et al. 1995),但没有像这本书这样详细的。 这本书肯定会成为今后坦达古鲁历史的标准参考,虽然对于任何对历史古生物学或殖民非洲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阅读起来都会很愉快,但它也几乎是一部技术著作,其中包含一丝不苟的详细来源注释和完整的参考书目。 这本书结合了传记、历史叙事和科学发现,所有这些都以 20 世纪的社会政治事件为背景。

迈尔在书的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实际上不是关于在坦达古鲁取得的科学发现; 相反,它关注的是考察、化石的采购和准备工作,以及参与人员。 埃德温·亨尼格和维尔纳·扬内什因与坦达古鲁的联系而闻名,但多年来驻扎在那里的其他考察队负责人包括汉斯·雷克、威廉·卡特勒、弗雷德里克·米吉奥德(显然发音为 mee-zhoh)和约翰·帕金森。 一些曾在坦达古鲁工作过的人后来因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其他地方工作而更加出名。 路易斯·S·B·利基在 1924 年曾在坦达古鲁工作,弗朗西斯·雷克斯·帕林顿于 1930 年在那里工作。 威廉·斯温顿原定于 1926 年在坦达古鲁工作,但因健康原因退出。 当你将所有这些与参与的其他古生物学家、当地工人、资助者、博物馆准备员、行政人员和军事人员的名字加在一起时,需要跟踪的人数是相当多的,即使有时我感到困惑,我也能原谅自己。 大量的人物传记作品包含在这些人的大部分传记中; 在许多情况下,比以前任何单部著作中发表的都多。

迈尔的报道非常详尽,他讨论的内容远远不止恐龙。 来自坦达古鲁的无脊椎动物、鱼类、有鳞类、翼龙类和哺乳动物已被描述,他还涵盖了关于地层学和沉积物年龄的广泛辩论。 古生物学和地质学采集并不是坦达古鲁工作的唯一目的,实际上收集了数千种现代植物和动物标本。 许多要点都印在我的脑海里。 萨特勒发现该遗址的(可能是杜撰的)故事与沃尔科特发现伯吉斯页岩的(也可能是杜撰的)故事非常相似。 萨特勒通知了他的公司主管威廉·阿宁; 阿宁通知了保护地地理调查委员会; 1907 年 8 月,埃伯哈德·弗拉斯抵达坦达古鲁,成为众多这样做的科学家中的第一位。 随之而来的是扬内什、亨尼格和雷克杰出的 1909 年、1909-10 年、1911 年和 1912-13 年考察。[下方是维尔纳·扬内什的照片,来自 此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将其殖民地输给了协约国,曾经的德属东非现在属于英国。 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查尔斯·霍布利显然从 1918 年初就开始密切关注坦达古鲁,他敦促阿瑟·史密斯·伍德沃德开发该遗址,其结果是英国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从 1919 年到 1930 年对坦达古鲁进行了连续考察。 正如迈尔解释的那样,英国对坦达古鲁的态度与德国的态度大相径庭,但最终两者都非常成功。 对于英国的发现来说,这一点一直不太明显,因为英国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没有公布其成果。

在野外忍受的艰辛在某些时候显然是相当大的,包括食物和物资短缺、野火、洪水、疾病和疾病、邮件和运输困难、食人狮造成的危险以及露头缺失。 特别是英国的考察队遭受了资金短缺的困扰。 卡特勒在坦达古鲁付出了最终的个人代价,他因疟疾过早去世(享年 47 岁),其他健康问题加剧了病情。 至于化石本身的技术难题,米吉奥德缺乏古生物学鉴定的经验,而且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尽管他提出了帮助请求。 因此,他犯了一些有趣的错误,将其他动物的骨骼(错误地)鉴定为蛇颈龙、巨型鸟类、角龙和翼龙头骨。 与米吉奥德不同,帕金森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地质学家,他对坦达古鲁的地层学和古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迈尔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帕金森是海伊和托尼尔关于蜥脚类恐龙以蜥蜴般姿势行走的想法的拥趸(帕金森 1930 年)。

在蜥脚类恐龙以蜥蜴般姿势行走的话题上,我非常有兴趣地了解到,1912 年,托尼尔设法获得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许可,可以将柏林梁龙铸件以他提倡的腹部拖曳姿势重新安装。 不用说,这从未发生过。[亨利希·哈德尔描绘的腹部拖曳蜥脚类恐龙; 来自 Chasmosaurus 时代的爱恋中的这篇文章]。

德国对坦达古鲁挖掘的贡献可能暂时告一段落,但故事的新篇章即将开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自然博物馆重建和安装恐龙。 在骚乱、罢工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萧条(在萧条的高峰期,一美元相当于 4.2 万亿马克)的背景下,柏林博物馆的馆长们仍然足够敬业,继续准备坦达古鲁恐龙。 剑龙类钉状龙是第一个被安装的(1924 年),迈尔对所用技术的描述证明,德国人面临并克服了当今博物馆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

细颚龙是下一个,于 1926 年安装,随后是叉龙(1930/1 年)[相邻的合成图显示了最初的细颚龙安装(上方)(来自 彼得·邦德的博客)和下方的新安装(图片 Aktron/维基共享资源)]。 正如迈尔解释的那样,安装的叉龙是复合的,不仅来自多个个体,而且来自两个叉龙物种。 我也很有兴趣了解到,骨架的特征性颈部和头部姿势(在艺术作品甚至其他安装的叉龙骨架中被大量复制)不是计划的姿势,而是由变形造成的妥协。 然而,与著名的腕龙骨架 SII 的安装相比,这些恐龙骨架只是小菜一碟。 最初的计划实际上是安装一个全尺寸的复制品。 1937 年 8 月,在腕龙骨架揭幕仪式上悬挂在后面的纳粹党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恐怖。 这里深入讨论了二战期间柏林和伦敦发生的事情,这使得这本书成为任何对博物馆藏品战时历史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作。

如果没有非洲当地人提供的人力,坦达古鲁就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事实上,贯穿本书的少数不变的人物之一是非洲向导和主管博赫蒂·本·阿姆拉尼。 迈尔解释了各位考察队负责人对非洲人和他们的能力的看法有何不同,但很明显,许多当地工人变得熟练掌握了准备工作和骨骼鉴定。 一些有趣的题外话将坦达古鲁与其他主要的古生物学发现区域联系起来,包括卡鲁、奥杜威峡谷和卡齐。 迈尔在本书的结尾总结了近年来坦达古鲁研究的复兴,并用一章介绍了坦达古鲁化石的最新和当前技术工作。 图版包括大多数可用的相关人员照片、采石场和裸露的骨骼,以及柏林恐龙骨架在准备和安装各个阶段的照片。 我希望看到的一件事是 20 世纪的时间线,说明坦达古鲁事件的年表。 与其他 IUP 书籍一样,编辑标准非常高:本书最后一章中有几个技术名称拼写错误,但仅此而已。

我非常喜欢《非洲恐龙发掘》,并将其推荐给任何对中生代动物群研究历史感兴趣的人。 作为非洲丛林中个人辛勤劳作的故事,作为关于亨尼格、扬内什、卡特勒和其他古生物学家的详细资料来源,作为古生物学发现的故事,以及作为对坦达古鲁历史和发现的细致记录,它超出了预期并树立了高标准。

迈尔,G. 2003 年。非洲恐龙发掘:坦达古鲁考察。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 ISBN 0-253-34214-7(精装本)。 380 页。 37.95 英镑。

这篇评论最初发表在古生物学协会通讯 56 期(可在此处下载 此处),并经许可在此转载。 这篇评论可以引用为...

奈什,D. 2004 年。书评:非洲恐龙发掘:坦达古鲁考察古生物学协会通讯 56, 128-131。

有关先前 Tet Zoo 文章提及或讨论坦达古鲁恐龙,请参阅...

参考文献 - -

科尔伯特,E. H. 1962 年。恐龙的重量。 美国博物馆新刊 2076, 1–16。

帕金森,J. 1930 年。东非的恐龙。 H. F. & G. Witherby (伦敦)。

保罗,G. S. 1988 年。莫里森组和坦达古鲁的腕龙巨兽,以及对新亚属长颈巨龙的描述,以及对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的比较。 Hunteria 2, 1–14。

西巴赫,F. 2001 年。一种计算恐龙异速生长长度-质量关系的新方法。 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 21, 51–60。

泰勒,M. P. 2009 年。对 1903 年里格斯命名的高胸腕龙(恐龙,蜥脚类)的重新评估及其与 1914 年扬内什命名的布氏长颈巨龙的属级分离。 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 29, 787-806。

齐尔斯,W.,维尔纳,C.,莫里茨,A., & 萨安纳,C. (1995)。 坦达古鲁,非洲最著名的恐龙产地。 回顾、调查和未来展望 Documenta Naturae, 97, 1-41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