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最近参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书店时,我想起我 2009 年出版的《伟大的恐龙发现》(The Great Dinosaur Discoveries)(英国 A & C Black 出版社,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仍在销售且需求旺盛。在此处在亚马逊上购买,在此处在 amazon.co.uk 上购买。关于本书的想法(包括对其在评论中大多公正的报道)之前已在 Tet Zoo 上讨论过(参见他们对《伟大的恐龙发现》的评价)。我仍然喜欢它。当然,它正变得越来越过时,而且我们不得不使用的大部分插图也不是我的理想选择。但总的来说,我对各种关键恐龙发现的评论以及我撰写的关于中生代恐龙知识演变不同阶段的历史概述感到满意。
作为后者的一个例子,下面我发表了本书最后一章“21 世纪”的导言。鉴于这段文字写于 2009 年,因此缺乏对此后众多发现的提及。空间和字数限制也意味着它没有充分赞扬一切:例如,没有提及鸟臀目革命。无论如何,以下文本与书中(Naish 2009)的文本相同。但是,我添加了对相关论文的引用(尽管不是所有论文),这是我在书中没有做的,原因很明显(这是一本大众书籍,而不是半技术性或技术性书籍)。
21 世纪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今天,壮观的恐龙发现仍在继续。中国和阿根廷涌现出大量不寻常的新物种,但新一代专门研究恐龙的古生物学家继续描述来自欧洲、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新物种。自 2000 年以来,我们看到了诸如长吻的驰龙科恐龙Austroraptor、奇异的兽脚亚目恐龙Masiakasaurus、阿贝力龙科恐龙Rugops、Rajasaurus 和 Skorpiovenator、巨大的蜥脚类恐龙Turiasaurus、矮小的蜥脚类恐龙Europasaurus 以及原始的角龙亚目恐龙Liaoceratops 和 Yinlong 等奇迹。
21 世纪初期也见证了新的生物力学运动的兴起,该运动受到新技术和新技术的刺激,旨在检验许多关于恐龙功能和行为的旧假设。许多恐龙的咬合力、头部姿势、颈部活动性、手臂力量和奔跑能力都得到了分析。这项工作应被视为更广泛的动物形态和功能研究方法的一部分。在 20 世纪 90 年代* 的大部分时间里,普遍的看法是科学家们从解剖学中再也学不到什么新东西,而遗传学仍然是唯一的生物学前沿,但这种观点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关于活体动物解剖学的许多非常基本的问题从未得到分析——而恐龙是这场解剖学革命的核心。
* 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文本最初说的是“20 世纪后期”,指的是 20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而不是特指 20 世纪 90 年代。
兽脚亚目恐龙的见解
20 世纪 90 年代Sinosauropteryx、Caudipteryx 和 Protarchaeopteryx 的发现证明小型兽脚亚目恐龙长有羽毛(或者,至少,拥有类似羽轴的“原始羽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继续发现了保存完好、完整或接近完整的小型兽脚亚目恐龙。这些化石大多来自中国辽宁省的下白垩统义县组,大多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及其同事描述。
奇异的Microraptor——一种小型驰龙科恐龙,前肢和后肢上都有长羽毛——于 2000 年被命名;微小的、长指的Epidendrosaurus 于 2002 年印刷出版;鲜为人知的Yixianosaurus 于 2003 年被描述;一种以睡眠姿势保存的小型伤齿龙科恐龙Mei long 于 2004 年被命名。还命名了许多其他此类恐龙,新的、长有羽毛的驰龙科、窃蛋龙科和镰刀龙科标本为这些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羽毛覆盖提供了许多新信息。
鉴于它们在兽脚亚目恐龙进化树中的位置,包括暴龙超科和似鸟龙科在内的几个类群被认为是以羽毛开始其历史的。这个假设在 2004 年通过对原始暴龙超科恐龙Dilong 的描述得到了证实,Dilong 是又一种来自辽宁的小型兽脚亚目恐龙(Xu et al. 2004)。暴龙超科恐龙的早期历史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但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描述了几种原始形态。Eotyrannus 于 2001 年在英格兰被命名,Guanlong 于 2006 年在中国被命名,一个新的英格兰种Stokesosaurus – S.
clevelandi langhami– 于 2008 年*。
* 自这段文字撰写以来,在一些分析中,Dilong 和 Guanlong 已被归类为非暴龙超科恐龙(Turner et al. 2007)。与此同时,Stokesosaurus langhami 已被赋予新名称 Juratyrant。
原蜥脚类恐龙的进展
新的兽脚亚目恐龙发现因这些恐龙在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而经常成为头条新闻,但自 2000 年以来,对一种在某种程度上不太有魅力的恐龙类群——基干蜥脚形亚目恐龙或“原蜥脚类恐龙”——的大量研究已经出现。原蜥脚类恐龙“研究复兴”正在进行中,2007 年出版了一部关于该类群的重要多作者著作。
这场复兴不仅涉及描述性工作,还涉及对恐龙生物学、生长和生活方式的激动人心的调查。2005 年描述的南非Massospondylus 胚胎表明,幼体与成体存在根本不同(Reisz et al. 2005),并且对Massospondylus 和 Plateosaurus 前肢解剖结构的分析表明,这些动物不能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在正常行走中使用前肢(Bonnan & Senter 2007)。2005 年对Plateosaurus 骨骼生长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速度生长(Sander & Klein 2005)。有些成熟得很快,有些生长缓慢,速度与现存的鳄鱼相当。
蜥脚类恐龙研究
巨型蜥脚形亚目恐龙,即蜥脚类恐龙,及其柱状肢体的生物学和多样性也成为新的古生物学工作的焦点。关于这些巨型恐龙不寻常的肢体和手的进化的疑问因Antetonitrus 等原始形态的发现而得到阐明。对从骨骼内部结构推断出的生长速度的研究证实,蜥脚类恐龙的生长速度惊人地快(Sander et al. 2004)。21 世纪早期描述的特别有趣的新蜥脚类恐龙包括巨型腕龙Sauroposeidon*、短颈梁龙科恐龙Brachytrachelopan 和高度非典型的Xenoposeidon,目前仅从一块与其他所有蜥脚类恐龙的椎骨根本不同的椎骨中得知(Taylor & Naish 2007)。新的发现还表明,传统上被认为主要局限于南部大陆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在亚洲也有良好的化石记录。
* D’Emic & Foreman (2012) 认为 Sauroposeidon 不是腕龙,而是索姆脊椎龙类(Somphospondyli),索姆脊椎龙类是包括 Euhelopus 和泰坦巨龙类在内的泰坦巨龙形类分支。此外,它似乎是 Paluxysaurus 的同义词(后者在 2007 年被命名,而 Sauroposeidon 在 2000 年被命名),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有超过三块颈椎可以研究。
有关 The Great Dinosaur Discoveries 和此处提及的其他一些恐龙主题问题的先前 Tet Zoo 文章,请参见...
参考文献 - -
Bonnan, M. F. & Senter, P. 2007. Were the basal sauropodomorph dinosaurs Plateosaurus and Massospondylus habitual quadrupeds. Speci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77, 139-155
D’Emic, M. D. & Foreman, B. Z. 2012. The beginning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hiatus in North America: insight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Cloverly Formation of Wyoming.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2, 883-902.
Naish, D. 2009. The Great Dinosaur Discoveries. A & C Black, London.
- . & Martill, D. M. 2001. Ornithopod dinosaurs. In Martill, D. M. & Naish, D. (eds) Dinosaurs of the Isle of Wight. The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London), pp. 60-132.
Reisz, R. R., Scott, D., Sues, H.-D., Evans, D. C. & Raath, M. A. 2005. Embryos of an Early Jurassic prosauropod dinosaur and their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Science 309, 761-764.
Sander, P. M. & Klein, N. 2005.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in the life history of a prosauropod dinosaur. Science 310, 1800-1802.
- ., Klein, N., Buffetaut, E., Cuny, G., Suteethorn, V. & Le Loeuff, J. 2004. Adaptive radiation in sauropod dinosaurs: bone histology indicates rapid evolution of giant body size through acceleration. 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4, 165-173.
Turner, A. H., Pol, D., Clarke, J. A., Erickson, G. M. & Norell, M. A. 2007. A basal dromaeosaurid and size evolution preceding avian flight. Science 317, 1378-1381.
Xu, X., Norell, M. A., Kuang, X., Wang, X., Zhao, Q. & Jia, C. 2004. Basal tyrannosauroids from China and evidence for protofeathers in tyrannosauroids. Nature 431, 68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