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欺凌者通常喜欢欺凌——而且大量的研究将攻击性行为与大脑中与奖励感相关的区域联系起来——这些区域位于器官深处,名称如腹内侧下丘脑和扩展杏仁核。
一个挥之不去的谜团是攻击行为之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人——或者在这个案例中,一只老鼠——猛烈攻击?一项新的研究,于6月2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表明成为攻击者的想法对某些动物来说感觉很好。本周我与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斯科特·鲁索进行了有趣的谈话,他是该论文的资深作者,他描述了这些发现的重要性。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以下是采访的编辑后的文字记录。]
你们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一个脑回路——连接基底前脑和外侧缰核——它似乎控制着雄性老鼠攻击并制服另一只雄性老鼠的动机。这些发现的意义在于,该回路似乎在告诉动物,制服或“欺负”另一只动物是一种有益的行为。
为了测试这一点,我们采用了一种条件性位置偏好协议——通常用于测量成瘾药物的奖励特性,其中允许老鼠在两种环境背景之一中攻击入侵老鼠:当被问及它们更喜欢哪种环境背景时,具有攻击性的老鼠会选择它们被允许攻击入侵老鼠的环境,而不是它们无法接触入侵老鼠的环境。有趣的是,基底前脑和外侧缰核先前已被证明支持对滥用药物(如尼古丁和可卡因)的条件性位置偏好,这表明类似的神经过程介导了攻击和成瘾物质的奖励方面。
这是否可能为动物(包括人类)的欺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一些启示?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种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个物种中都存在的行为。例如,之前在老鼠身上的研究表明,当允许一只具有攻击性的雄性老鼠攻击并制服一只入侵的雄性老鼠时,伏隔核(大脑中发出快乐信号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会增加。尽管我们在解释人类行为背景下的研究时必须谨慎,但它与人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或精神病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功能性脑成像研究表明,当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或精神病的受试者观看其他个体受伤或痛苦的图像时,某些基底前脑区域(尤其是伏隔核)会被激活。研究结果被解释为表明他们从观看别人的痛苦中获得快乐。
你的发现是否有可能在通过行为疗法或药物或医疗设备治疗欺凌者方面具有一些临床意义?
我们对驱动攻击或欺凌行为的基本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可能离开发治疗此类行为的新疗法或治疗方法还很遥远。然而,我真的相信,通过对控制复杂攻击行为的大脑回路和神经递质进行基础了解,我们将为未来开发减少暴力和攻击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这如何融入您正在进行的更广泛的研究中?
我的研究小组的主要重点一直是识别与人类抑郁症相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可测量的活动],然后将这些发现反向转化为相关的老鼠压力模型,以确定这些生物标志物是否真的在导致抑郁或焦虑相关行为中发挥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利用了一种社会失败压力模型,其中一只较大的、具有攻击性的老鼠“欺负”一只从属的入侵老鼠,从而在入侵者中诱发广泛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前数据,为新的抗抑郁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更好的抑郁症预防策略是否可能是首先减轻对他人的攻击和暴力。因此,我们转变了问题,开始研究欺凌老鼠,而不是在社会上被击败的从属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