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与情感

心理学项目通过互动可视化探索人类情感

保罗·艾克曼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OpenVisConf会议上,数据记者莫娜·查拉比提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观点:不存在没有情感的数据可视化。她认为,每个可视化背后都有一个人,这个人对她所代表的信息怀有感情。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情感通常都会在最终图像的视觉设计决策中体现出来。

然而,在科学可视化中,目标通常是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在呈现科学数据时,我们通常不是试图唤起读者情感上的反应,而是让他们能够探索数据并自行得出经验性的结论。虽然这些结论可能带有情感分量,但可视化本身的任务并不是直接激发这些情感。

最近一个名为情感地图的项目,将数据可视化中的客观性概念彻底颠覆。这个由互动注释图表组成的系列,注入了五种普遍情感的视觉表现形式:悲伤、恐惧、快乐、愤怒和厌恶。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世界发现和塑造我们世界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来自情感地图主页的图片
来源:保罗·艾克曼
点击图片启动互动

情感地图的概念源于资助该项目的达赖喇嘛与保罗·艾克曼(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以其在所谓的微表情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之间的对话。心理学家伊芙·艾克曼(保罗的女儿)也是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虽然保罗·艾克曼的一些研究方法在过去曾受到批评,但情感地图的科学基础在网站上有所概述,并且相关的研究论文也展示了在研究情感的学者中,关于情感本质的科学共识。

然而,我最感兴趣的不是该项目的基础科学,而是可视化本身。该互动项目由旧金山一家专门从事地图和数据可视化的设计公司Stamen合作创建,包含五个色彩鲜艳的面积图风格的图形。

情感地图中的五个可视化
来源:保罗·艾克曼

颜色的使用显然是有目的的,如果您看过皮克斯2015年的优秀电影《头脑特工队》,这些色调可能会让您想起代表这五种相同情感的角色。(这种相似性不足为奇,因为艾克曼博士是这部电影的心理学顾问。)对于每个可视化,大致呈三角形的峰值代表特定的心理状态。它们共同呈现出每种状态相对强度的直观图像。例如,在“悲伤”图的一端,失望是一个浅但持久的驼峰,而在另一端,痛苦则显得高耸而突兀。

同时,每个形状的轮廓都试图体现情感本身。在某些情况下,很难确切地说明为什么可视化在这方面如此成功。在其他情况下,设计元素如此具有暗示性,以至于显得显而易见。“悲伤”可视化的边缘是模糊的,唤起了抑郁的压抑阴霾或眼中涌出的泪水。“恐惧”图中的形状向后倾斜,仿佛受到惊吓,而“厌恶”的不规则波浪形峰值则让人联想到有毒的黏液。

情感地图不仅仅是一组图像,更是一个互动的学习工具,引导用户浏览每种情感,邀请他探索和思考每种特定情感的细微之处。从可能引发情感的诱因到我们做出反应的行为,艾克曼先生对他的人性进行了彻底的调查。

显示与愤怒相关的诱因和行为的可视化
来源:保罗·艾克曼

对我而言,情感地图首先是对信息图形中使用的视觉语言固有的情感品质的引人入胜的审视。线条和颜色等基本元素,无论看起来多么无辜或中性,都无法摆脱其心理包袱。所以也许莫娜·查拉比是对的:虽然效果可能很微妙,但没有一种可视化是完全没有情感的。

有关情感地图背后的设计过程的更多信息,请阅读数据可视化专家和Stamen合作者赞·阿姆斯特朗的博客文章

Amanda Montañez has been a graphics editor at 大众科学 since 2015. She produces and art directs information graphics for the 大众科学 website and print magazine. Montañez has a bachelor's degree in studio art from Smith College and a master's in biomedical communication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Before starting in journalism, she worked as a freelance medical illustrator. Follow her on Bluesky @unamandita.bsky.social

More by Amanda Montañez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