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已婚神经质

在这个世界上,我真正厌恶的东西不多。其中之一就是《人人都爱雷蒙德》这部剧。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首先,要真正“爱”雷蒙德其实相当难。

加入我们科学爱好者的社群!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这个世界上,我真正厌恶的东西不多。其中之一就是《人人都爱雷蒙德》这部剧。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

首先,要真正“爱”雷蒙德其实相当难。从我看过的这部剧来看(虽然我承认看得不多),他似乎只关心三件事:高尔夫、试图(徒劳地)和妻子发生性关系,以及安抚他爱管闲事的家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但还有另一个问题——黛布拉也不是无辜的。

对于那些没看过这部剧的人来说,黛布拉——同名雷蒙德的妻子——几乎体现了所有关于中年、郊区、已婚有子女的女性的负面刻板印象。她对丈夫冷淡,情绪说变就变,而且她似乎只在能把性作为谈判策略或达到某种操纵目的的手段时才对性感兴趣。

正如你在上面的视频中看到的那样,黛布拉的情绪容易波动,她可能前一秒还在哭着说她有多爱她的丈夫,下一秒就会把他推开,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上楼。

人格心理学家会将黛布拉的性格描述为高度神经质——在日常用语中通常被称为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的人比非神经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如焦虑或抑郁)和频繁的情绪波动,并且很可能会强烈同意诸如“我经常改变情绪”或“我很容易被激怒”之类的人格问题。

不幸的是,神经质并不可爱。这不是一个可爱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它很有趣,“女人都是疯子”。首先,这种假设中固有的性别歧视令人感到厌恶。其次,神经质对你的婚姻尤其不利。事实上,神经质是最好预测婚姻不满、分居和离婚的人格特质。如果你想知道一对夫妇是否会在 10 年后仍然在一起,你可能需要先看看双方的伴侣感到烦躁或经历情绪波动的频率。

从逻辑上讲,这是有道理的。根据定义,神经质会使一个人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如果一个人容易感到悲伤、焦虑或烦躁,那么这个人也很可能会对他的/她的关系感到悲伤、焦虑或烦躁——而这个人的伴侣也可能会感到不那么满意。毕竟,当你和一个快乐的人在一起时,更容易感到快乐。

但这里有一个陷阱。

现在想想《摩登家庭》这部情景喜剧中的一对夫妇菲尔和克莱尔·邓菲。对于那些不熟悉这部剧的人来说,克莱尔也很神经质;她容易出现大量的焦虑,并且经常爆发极度的烦躁。然而,邓菲夫妇似乎普遍对他们的婚姻比雷和黛布拉·巴隆更满意。那么,区别在哪里呢?这两对夫妇都结婚 20 多年了。他们都中年了。他们都有三个孩子。

嗯,首先阅读《人人都爱雷蒙德》维基百科页面上的这段话

现在,将雷和黛布拉的性关系描述与《摩登家庭》中的这段片段进行对比,其中菲尔和克莱尔讨论了他们情人节晚上的一些“好玩”的计划。

事实证明,这可能是(部分)答案所在——

菲尔和克莱尔有性生活。

而且很频繁。

他们结婚 20 年了,但他们仍然有兴奋的、我们仍然非常渴望对方的、打扮成陌生人在情人节在酒店酒吧里互相搭讪的性生活。

根据最近的研究,性可能是一张金票。在对新婚夫妇进行结婚头四年的多次调查后,经常发生性关系的夫妇表现出同样的旧模式——婚姻中的神经质越多,伴侣就越不满意。然而,在经常发生性关系的夫妇中,神经质似乎根本无关紧要。事实上,当神经质的夫妇经常发生性关系时,他们对婚姻的满意程度与非神经质的夫妇完全相同

(你可能会争辩说,研究新婚夫妇并不能说明该夫妇 20 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然而,在最初的研究中,神经质水平只预测了最初的满意度,而最初的满意度又预测了后来的满意度和/或离婚。神经质并不能预测婚姻会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最初幸福的夫妇可能会变得不幸福的可能性,或伴侣达到“不幸福”的不同速度。可以肯定地说,神经质对最初研究中婚姻不满的任何影响在夫妇新婚时也同样存在)。

当然,这一发现引出了一些问题。首先,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频繁的性行为”到底是什么。然而,如果他们使用相当传统的方法,基于总体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形成类别,他们可能将“低频率”定义为在最开始每月 2 次(或更少),到结婚第四年时每两个月 1 次(或更少)。另一方面,“高频率”很可能被定义为在最开始时每月大约 14 次(或更多),到结婚第四年时每月 12 次(或更多)。但是人们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欲、欲望和需求,而且每个人对“多”或“少”的理解可能不同——虽然对一个人来说,每月 14 次可能显得远远不够,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过于频繁。那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每月性生活的实际次数,还是感觉自己有足够频繁的性生活?

其次,作者确保控制了许多可能的异议。他们使用的时间滞后设计令人信服地排除了首先更幸福会导致夫妇因此而发生更多性行为的可能性,并且即使在他们控制了几个重要的变量(如信任/沟通/情感等“非性”关系领域的质量、性别和依恋不安全感)后,神经质夫妇的性生活频率和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仍然存在。似乎真的是性生活的频率导致神经质的夫妇感到更幸福——而不是相反,也不是由于理论上看似合理的第三个变量。

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真正引人入胜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性生活会让情绪不稳定的伴侣对他们的关系更满意?性生活是否在关系伴侣之间创造了更强的亲密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更“稳定”?这是否纯粹是神经化学的,来自性行为的频繁多巴胺涌动使这些伴侣持续感到更快乐?毕竟,一天的性行为确实会导致第二天负面情绪减少。5 这些自我报告的婚姻满意度的差异仅仅是基于感知到的文化规范(“我们的性生活比我的朋友和她们的丈夫更频繁,所以我们一定很幸福”)的偏差回应吗?

嗯……这里还有另一个有趣的转折。性生活频率对非神经质夫妇的婚姻满意度没有任何影响——它只是将之前不太幸福的神经质夫妇提升到非神经质夫妇的满意度水平。因此,这似乎不是性行为使已婚夫妇更幸福的普遍效应——它特别影响神经质的夫妇。这让我感到疑惑——是否因为“情绪不稳定”导致神经质的人实际上比那些更稳定的人从性生活中获得更多?拥有一个为强烈情绪而设计的脑回路是否会使神经质的人对性的反应方式与其他人不同?性是否是神经质所伴随的极端情绪的有效身体发泄途径,从而使经历情绪波动的人可以通过性来释放这些强烈的情绪,而不是将其发泄在他们的爱人身上?

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其运作方式或原因。我只能说,黛布拉·巴隆在不高兴时拒绝发生性行为的策略可能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有利于她的婚姻。


Costa, P., & McCrae, R. (1992). Normal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4, 5-13.

Karney, B.R., & Bradbury, T.N. (1995).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8, 3-34.

Karney, B., & Bradbury, T. (1997). Neuroticism,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the trajectory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 1075-1092.

Russell, V. M., & McNulty, J. K. (2011). Frequent sex protects intimates from the negative implications of their neuroticism.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 220-227.

Burleson, M.H., Trevathan, W.R., & Todd, M. (2007). In the mood for love or vice versa? Exploring the relations among sexual activity, physical affection, affect, and stress in the daily lives of mid-aged wome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6, 357-368.

图片来源

婚戒的特色图片可通过维基百科获得;照片由杰夫·贝尔蒙特拍摄。

这篇文章最初于 2011 年 5 月出现在我以前的 PsySociety 博客上。你可以通过点击左侧的“来自档案”图标查看原始帖子。

Melanie Tannenbaum is a freelance writer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 currently living in the Bay Area.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soci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in 2015, where her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cience of persuasion and motivation regard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 For more info, see her personal website.

More by Melanie Tannenbaum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