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穴居人的魅力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第三性别、双灵,以及一无所知的媒体。

作者注:本月早些时候,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在布拉格附近的一个考古遗址的持续挖掘工作,研究人员在那里描述了一个具有另类性别身份的个体。以下文章最初发表在《连线》杂志Neuron Culture博客上,该报道于去年首次发布。

1993年,信誉良好的德国周刊《明镜周刊》刊登了一个谣言,称在两年前在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发现的 5300 年历史的冰冻木乃伊奥茨伊体内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同性恋行为的证据。编辑写道,“在奥茨伊的屁股里,”指的是冰人的后方,“Spermien gefunden worden。”(如果您需要翻译,您可能根本不想知道。)这个谣言在计算机公告板上迅速传播开来,因为刚刚推出的万维网开启了错误信息自由流动的新时代。正如塞西尔·亚当斯发现的那样,谣言的起源原来是奥地利同性恋杂志Lambda Nachrichten上发表的愚人节恶作剧。关于我们古老的叔叔在阿尔卑斯山深处被插入的玩笑随后被其他期刊转载,但却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二十年后,情况似乎没有太大变化。2011 年 4 月 6 日,捷克考古学家卡特琳娜·塞姆拉多瓦 (Katerina Semradova) 在接受伊朗新闻社 PressTV 采访时,谈到了他们正在进行的布拉格墓葬挖掘工作,其中包含表明“第三性别”身份的证据。考古学家发现,这个墓穴大约有 4700 年的历史,他们说这是一个来自绳纹文化的人,他的埋葬方式与当时非常不寻常。通常,这个红铜器时代的男性会被埋葬在右侧,面向东方,而女性则被放置在左侧,面向西方。随身携带的物品是特定性别的陪葬品,死者在来世可能需要这些物品(男性是武器或工具,女性是珠宝或家用罐)。

塞姆拉多瓦说:“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男性墓穴,他像女性一样躺着,没有特定性别的陪葬品,既没有珠宝也没有武器。“[这]可能是一个所谓的第三性别的成员,他们要么具有不同的性取向,要么是变性人,要么只是与社会其他成员有不同自我认同的人。”

要确定 5000 年前骨骼的生物性别已经够困难的了,更不用说从一个早已被遗忘的文化中解读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了。然而,他们的考古假设是合理的。然而,正如 John HawksKristina Killgrove 指出的那样,问题在于该声明仅仅是外联活动的一部分,没有科学论文来支持它。尽管如此,这个故事迅速在网络上疯传,从 乌克兰越南,再到沙特阿拉伯的新闻机构几乎同时宣布了这一发现。问题不在于科学家,他们描述了预示一些诱人结果的初步发现,而是强调耸人听闻而非准确性,以及以第一为重的媒体文化。

据所有报道来看,英国《电讯报》似乎在这件事上拥有了可疑的荣誉,并且在短短几个字中犯了两个错误:“同性恋穴居人。”首先,生活在红铜时代(以前称为“青铜时代”)的人不是穴居人。这个高度不准确的术语通常用于尼安德特人或克罗马农人,他们都生活在约 35000 年前。其次,另类的性取向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同性恋。到此为止。第一个错误是将一个日期与早七倍的另一个日期混淆,就像声称南方古猿露西与巨型哺乳动物巨犀一起生活一样。但是第二个错误是将整个类别混淆了,就像说亚洲的每个人都是中国人一样。我们可能会原谅犯第一个错误的人,他们只是不了解他们通常不会遇到的特定时期和细节,但第二个错误简直是无知。

几乎所有关于这个故事的报道都严重缺乏,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罗斯玛丽·乔伊斯关于这个话题的博文,它没有向读者提供第三性别含义的适当背景。这个术语最好理解为一个涵盖多种性身份的总称,这些性身份不符合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规范。这个术语主要用于描述非西方社会,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最接近的等价物是 LGBT 社区中使用的重新改造的词“酷儿”(在社区之外,它经常被用作辱骂性词语,很像某个 N 开头的词)。

当然,非西方社会对第三性别有自己的称谓。美洲原住民使用“双灵”来描述同时体现传统男性和女性身份混合的人,或者说是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两个灵魂。根据人类学家威尔·罗斯科 (Will Roscoe) 在他的著作《改变自身》中的说法,据记载,有超过 155 个北美社会拥有双灵人(或人类学中通常所称的“伯达什”)。有些人是担任传统女性性角色的男性,有些人是认为自己是男性而成为猎人、战士或酋长的女性,还有一些人是难以归类的任何一种性别的人。对于克劳人来说,他们是bote,对于纳瓦霍人来说,他们是nadleehi,而拉科塔人称他们为winkte。有些人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有些人与男性发生性关系,有些人与两者都发生性关系,还有一些人完全避开了性行为。

“然而,当伯达什的性偏好被报道时,出现了一种明确的模式,”罗斯科说。“男性和女性伯达什都与自己的性别成员发生性关系,这种行为是他们角色文化期望的一部分。” 我们所知的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的性别角色都在这些社会中得到了体现,但方式在文化上是特定的,而且很可能基于我们的定义是非常不熟悉的。

在北美以外,性别多样性的故事同样丰富。在墨西哥南部,萨波特克社会的后裔拥有他们称之为muxe的性别身份,或者一个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像女人的男人。正如最近的 CNN 节目《男人、女人、Muxe》所强调的那样,这些人在社会中备受尊敬,尤其是在瓦哈卡州的胡奇坦市。有些人被男人所吸引,而另一些人只是觉得穿着女装更舒服(我们可能会称之为异装癖)。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些muxe像任何男人一样结婚生子,尽管我预计婚纱的选择需要一些协商。

第三性别几乎在地球上的每个地区都有体现。在波利尼西亚是mahu,在古典和现代印度是海吉拉斯(hijras)jogappas,在早期伊斯兰城市麦加和麦地那是mukhannathun,而在现代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萨摩亚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则被称为khusratomboifa'afafineguevedoche。所有系统都包含既熟悉又独特的方面。在后一个例子中,guevedoche翻译为“十二岁时的阴茎”,这些双性人出生时睾丸未降,同时阴茎缺失或呈阴蒂状。因此,许多生物学上的男性在青春期之前被当作女孩抚养,直到青春期时他们的声音变低沉,睾丸下降,阴茎长大,那时他们才转变为男性生活。在他们的社会中,这并不是什么特别不寻常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污名附加,它只是guevedoche。考虑到如此多样化的角色,似乎三种性别根本不足以代表我们物种中性身份的多种形式。“同性恋穴居人”,的确如此。

然而,尽管1991年和2011年的“同性恋穴居人”丑闻之间存在最初的相似之处,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社会对另类性身份的理解和接受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十个国家(包括我所在的加拿大,但不包括我来自的美国),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享有相同的法律认可。可悲的是,我祖国的全国性对话仍然痛苦地让人想起1967年之前的时代,当时异族婚姻是一种犯罪,而带西德尼·波蒂埃回家吃饭也足以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情况正在好转。“同性恋穴居人”故事的流行魅力只是这种持续变化的一个迹象。假以时日,我相信我们的社会终有一天会将我们无数的差异视为我们的力量。因为无论我们称之为第三性别还是双性人,我们的多样性是真正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团结在一起的东西。

About Eric Michael Johnson

I grew up in an old house in Forest Ranch, California as the eldest of four boys. I would take all day hikes with my cat in the canyon just below our property, and the neighbor kids taught me to shoot a bow and arrow. I always loved reading and wrote short stories, poems, and screenplays that I would force my brothers to star in. A chance encounter with a filmmaker from Cameroon sent me to Paris as his assistant and I stayed on to hitchhike across Europe. Nearly a year later, I found myself outside a Greek Orthodox Church with thirty Albanian and Macedonian migrants as we looked for work picking potatoes.

After my next year of college I moved to Los Angeles to study screenwriting and film production. My love of international cinema deepened into larger questions about the origins of human societies and cultures. I entered graduate school with a background in anthropology and biology, joining the world-renowned department of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at Duke University to pursue a PhD in great ape behavioral ecology. But larger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history and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ideas cut my empirical research short. I am now completing a dissertation at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on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Europe, and Russi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2011 I met the economist and Nobel Laureate Amartya Sen whose work inspired my award-winning research.

My writing has always been a labor of love and a journey unto itself. I have written about the hilarity that ensues once electrodes are stuck into your medial 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 for Discover, the joy of penis-fencing with the endangered bonobo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the "killer-ape" myth of human origins from Shakespeare's The Tempest to Kubrick's 2001: A Space Odyssey for Times Higher Education. My work has appeared online for Wired, PLoS Blogs, Psychology Today, Huffington Post, SEED, ScienceBlogs, Nature Network and a host of independent science related websites. I have appeared four times in The Open Laboratory collection of the year's best online science writing and was selected the same number as a finalist for the Quark Science Prize, though better writers have always prevailed. I am currently working on my first book.

If I am not engaged in a writing or research project I spend time with my young son, Sagan. Whenever I get the chance I go on backpacking trips in the mountains of British Columbia or catch the latest film from Zhang Yimou, the Coen Brothers, or Deepa Mehta. To this day one of my favorite passages ever written is from Henry David Thoreau's Walden where he describes an epic battle between ants in Concord, an injured soldier limping forward as the still living heads of his enemies cling to his legs and thorax "like ghastly trophies at his saddle-bow." Thoreau helped fugitive slaves to escape while he mused on the wonder and strang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 Not a bad way to spend an afternoon.

More by Eric Michael Johnso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