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加强法医学中的“科学”

为提高法医学可靠性而设立的国家委员会可能遭受致命打击

加入我们科学爱好者的社群!

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基思·艾伦·哈沃德因强奸和谋杀罪被判入狱33年,这主要是基于咬痕证据。后来,他因DNA证据被证明无罪并被释放。在他被监禁期间,真正的罪犯仍然逍遥法外并犯下了其他罪行。这种冤假错案是糟糕科学的结果。咬痕证据已被证明没有任何科学可信度,但它仍在法庭上被使用。对于习惯于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犯罪被侦破的公众来说,结果总是完美的,罪犯总是被定罪,他们认为法医学是完美无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正面临着停止甚至逆转法医学改进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的危险。

200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评估了法医学的现状,令人震惊地得出结论,法庭上使用的许多技术实际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这意味着用来定罪被告的科学既不可靠,也不健全,不能在法庭上信任。为了回应这份报告,政府于2013年成立了国家法医学委员会(NCFS),该委员会的任务是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的所有作者都曾在NCFS任职)。该委员会由司法部和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联合管理,在过去的四年中,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法医学的建议。

现在,这一进展正面临被破坏的危险。4月10日,在司法部长塞申斯的领导下,司法部拒绝延长NCFS的任期。NCFS的消亡是法医学和刑事司法进步的一个巨大错失的机会。NCFS汇集了包括法医学科学家、法官、律师、受害者权益倡导者、执法部门和执业独立科学家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NCFS是主流科学与支持和使用法医学成果的群体(最显著的是刑事司法系统)之间唯一的正式联系。在运作的四年中,NCFS在弥合科学和法律学科之间的差距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例如,NCFS发现“合理的科学确定性”之类的语言毫无意义,并建议不要在法庭上使用,因为它给人以科学有效性的错误印象。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NCFS建议所有法医学技术在用于刑事调查之前都应经过独立验证。有些已经验证过了;但还有太多没有。咬痕证据就是一个例子;尽管缺乏任何科学基础,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仍然被法庭采纳。去年,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也指出,枪支识别和鞋类分析也缺乏科学依据。

医疗疗法、飞机和电子设备在常规使用之前都必须经过独立实体的测试;公众要求这样做,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已经发生了这种情况。鉴于在法庭上产生的“证据”的重大后果,公众有权对法医学技术抱有同样的期望。独立和公正的评估对于确定任何声称具有科学性的技术的功效至关重要。通过明确提出这一原则,NCFS树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它应该对法医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公众应该要求这种验证。

指纹和枪支分析等法医学技术是执法部门为帮助破案而开发的。与DNA分析不同,这些做法并非源于科学,而是在一个二元的、对抗性的和绝对的法律系统中发展起来的,该系统要求判决有罪或无罪。相比之下,主流科学的功能是接受所有知识都是暂时的,确定性是用概率来描述的。这两种方法在科学家和法律从业人员感知证据的方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对于科学家来说,所有证据,无论是关于物理学中新粒子的消息还是法庭上使用的证据,都必须具有可定义和可测量的确定性。任何诸如“匹配”之类的陈述都必须附带关于测量误差的警示信息。人类进行的每次测量都存在一些统计误差和不确定性。它可能很大,也可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的确存在。当指纹、弹道、材料分析和其他证据在法庭上使用时,我们需要知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真相,全部真相,只有真相。

司法部现在提议通过将其监督和发展转移到该部门内的办公室来改进法医学。这与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和NCFS的建议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倒退,因为它强化了导致当前问题的条件,即把这门学科置于执法部门和检察官的控制之下。司法部有很多忠诚的公务员,包括对正义充满热情的科学家,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司法部不是一个科学机构,很难看到法医学如何在那种环境中成为真正的科学。科学只有在自由和独立的情况下才能蓬勃发展;只有这样,它创造的工具和技术才能真正可靠。

科学家和司法部可以进行必要的研究,使法医学技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或者他们可以退回到现状,即未经测试的法医学实践仅仅因为过去存在就被法庭采纳。宣布证据是科学的并不能使其成为科学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结束NCFS的决定感到困惑。关于法医学有效性的问题不会消失。不解决这些问题将导致更多无辜的人被定罪。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风险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了。

Sunita Sah is a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studie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the U.K., and Cornell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institutional corruption, trust, and decision-making. Connect with her on @ProfSunitaSah or LinkedIn.

More by Sunita Sah

Arturo Casadevall, M.D. Ph.D., is the Bloomber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nd Alfred and Jill Sommer Professor and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ore by Arturo Casadevall

Suzanne Bell, Ph.D., is Professor of the C. Eugene Bennett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the Department of Forensic and Investigative Science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More by Suzanne Bell

S. James Gates Jr., Ph.D., is the Maryland University System Regents Professor,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Center for String and Particle Theory Director, J.S. Toll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Affiliate Mathematics Professor.

More by S. James Gates Jr.

Thomas D. Albright holds the Conrad T. Prebys Chair in Vision Research at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where he is a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Vision Center Laboratory. Albright co-chaire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ommittee on eyewitness identification, served on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Forensic Science and is currently on the Human Factors Committee of the NIST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Area Committees for Forensic Science.

More by Thomas D. Albright

M. Bonner Denton, Ph.D., is Galileo Professor of Chemistry & Professor of Geo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He has made numer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chem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forensic science and has served on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ommittees on the Assessment of Bullet Lead Elemental Composition Comparison and the Committee on Identifying the Needs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Community.

More by M. Bonner Dento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