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眼神读懂人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不仅仅是诗句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了解一个人的内心通常比了解他们的思想更容易。我们几乎毫不费力地就能感受到伴侣的情绪,或者感觉到朋友不接受我们的计划,即使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但是,我们如何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我们如何获得这种特殊的权限,进入人类最私密的领域——思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察他们的眼睛可能是一种被忽视且有效的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和“我能从你的眼睛里看出来”这些短语听起来确实很诗意。许多歌手、词曲作者和作家都利用了这一点。但事实证明,眼睛真的可能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最棒的一点是:即使人们不想让你知道他们的感受,他们也无法改变他们眼睛的行为。那么,这是如何运作的呢?

首先要观察的是瞳孔大小的变化。1960 年发表的一项著名研究表明,瞳孔的宽窄反映了信息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它有多重要。在他们的实验中,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实验心理学家赫斯和波特要求男女参与者观看两性的半裸照片。女性参与者在看到男性时瞳孔增大,男性参与者在看到女性时瞳孔增大。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随后的研究中,赫斯和波特发现,观看男性半裸照片(而不是女性)的同性恋参与者也有更大的瞳孔。这不足为奇:毕竟,瞳孔也可以反映我们的兴奋程度。但女性的瞳孔也会对抱着婴儿的母亲的照片做出反应。因此,瞳孔大小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我们的兴奋程度,还反映了我们所看到的内容的相关性和趣味性。

这个想法在 1966 年由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领导的一项研究中得到扩展。他要求参与者记住几个三到七位数的数字,参与者必须在两秒后报出这些数字。随着参与者必须记住更长的数字字符串,他们的瞳孔大小会增加,这表明瞳孔大小与更普遍的信息处理有关。了解某人在想什么的第一步是深入观察他们的眼睛。

除了粗略的信息处理之外,我们的眼睛还会传递更敏感的信号,其他人可以接收到这些信号。考虑一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大卫·李最近领导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向参与者展示了其他人的眼睛图像,并要求他们确定这个人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事实证明,参与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眼睛图像,就能高度准确地确定诸如恐惧和愤怒等情绪。

眼睛还可以揭示更复杂的现象:它们可以传递我们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在 2009 年由犹他大学的安德里亚·韦伯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一组参与者被要求从秘书的钱包里偷走 20 美元,而对照组没有偷任何东西。不管参与者是否偷了 20 美元,实验者都要求所有参与者否认盗窃行为。后来,通过分析参与者在否认盗窃行为时的瞳孔扩张情况,研究人员能够比偶然情况更好地判断参与者是否是小偷。与无辜参与者的瞳孔相比,谎称盗窃的参与者的瞳孔大了一毫米。

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很好地检测人们喜欢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将瞳孔大小与某人正在看哪里结合起来考虑。回想一下您最近一次去餐厅的经历,在那里您必须决定吃什么。这些决定可能很简单,例如,如果您马上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在其他时候,此类决定可能意味着艰难的权衡,例如,在您应该吃什么(沙拉)和您想吃什么(汉堡)之间进行选择。有趣的是:当决定很困难时,您的眼睛可能会在您正在考虑的不同选项之间来回切换,而我们的最后一次凝视往往是落在我们最终选择的选项上。因此,通过观察某人正在看哪里,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正在考虑哪些选项。

研究这种困难权衡的一种方法是向参与者提供金钱赌注,例如,有 20% 的机会赢得 100 美元,或者有 50% 的机会赢得 40 美元。在布朗大学的詹姆斯·卡瓦纳领导的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问及一些涉及收益和概率之间这种困难权衡的问题。参与者根据他们的决定获得报酬——你可以想象他们非常认真地考虑选择哪些选项!研究人员发现,决定越困难——也就是说,不同选择之间的权衡越困难——参与者的瞳孔就越大。随着选择变得更加困难,我们的瞳孔会变大。

眼睛还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不愉快的事情。在 1999 年的一项研究中,华盛顿大学的查普曼及其同事对 20 名参与者的手指进行了疼痛刺激。参与者在“可忍受”到“无法忍受”的范围内对这种疼痛进行了评分。刺激被评为越无法忍受,参与者的瞳孔就越大。尽管体验疼痛与观看半裸照片截然不同,但它会引起类似的瞳孔反应。综上所述,这表明瞳孔大小反映了感觉的强度,而不是这些感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要推断某人感觉好还是不好,除了他们的眼睛,我们还需要考虑情况的背景。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从眼睛中读取一切,而眼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唯一信号?在做出高风险的决定时——例如某人是否犯了罪——我们不应该仅仅依靠瞳孔扩张来做出判断。毫无疑问,我们的“读心能力”取决于背景。一般来说,与陌生人相比,你可能更擅长阅读你爱的人的眼睛,因为你可以从惊讶的表情中辨别出他们正常的面部表情。汇聚的证据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他人感受的关键。但是,由于人们无法改变瞳孔的反应方式,因此眼睛是必不可少且经常被低估的信息来源,它可以帮助我们与周围的人建立更好的联系。

仅凭观察别人的眼睛,可能无法读出一个人确切的想法。这很好——因为从被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思想的私密性得到了维护。但是眼睛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有时认为的要多得多——而且我们的眼睛,不像我们的嘴,不会说谎。

Christina Leuker is a PhD student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in Berlin. She studies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with the help of behavioral experiments, eyetracking data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Follow her on Twitter @ChristinaLeuker.

More by Christina Leuker

Wouter van den Bos is a research scientist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in Berlin, and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He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ing brain and changes in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More by Wouter van den Bos
About Jon M. Jachimowicz

Jon Jachimowicz is a PhD student at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where he studies choice architecture and self-control. Amongst others, he works with Elke Weber and Eric Johnson. Jachimowicz works in collaboration with governments, public organizations, insurance companies, media/tech companies,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others.

More by Jon M. Jachimowicz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