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格言、细胞记忆与兴奋剂的表观遗传效应

类固醇等增强体能的物质在运动员停止使用后仍可能产生影响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以下是即将出版的书籍《追逐美国队长:科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将如何造就超人》的改编摘录。

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奥林匹克格言由皮埃尔·德·顾拜旦在 1894 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时提出。它旨在捕捉体育竞赛的精髓,但也向许多人发出信号,他们试图通过使用“兴奋剂”形式的外部增强手段来超越人类的生物学极限。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是使用雄激素类固醇。然而,力量训练圈子之外的人们不一定知道的是,像类固醇这样的物质在运动员停止使用后仍可能产生影响。

即使不使用类固醇,一个经过大量训练然后停止训练的人,也会比一个从未训练过的人更快地恢复肌肉质量和力量。人们认为这归因于神经系统的快速变化,影响了肌肉的协调和激活,这可能反过来与科学家所谓的表观遗传学有关。”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十年前人类基因组首次测序时,人们感到非常兴奋,但最近的热门话题——以及对兴奋剂、停赛和可能重返赛场具有重大影响的话题——是表观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决定了哪些基因实际被哪种细胞激活和表达,以及何时激活和表达。如果说基因组包含着你遗传潜力的本质,那么表观遗传学就是你更快、更高、更强的潜力被提出并利用的方式。基因组就像一本充满单词的词典,其中大多数单词不会一次性全部使用——有些单词甚至永远不会使用。表观遗传学是将这些单词提取出来,并在你需要进行的对话中将它们有效地应用到句子中的过程。表观遗传学本质上弥合了先天和后天之间的差距。

更具体地说,它描述了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节的,以及在一个生物体中哪些基因被表达。这不会改变基因中实际的核苷酸序列——构成基因的基石。你在生活中发生的表观遗传变化会影响你产生的下一代细胞。

虽然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你的基因组,但你的表观基因组有许多类型,具体取决于细胞和组织类型。表观遗传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会影响基因表达,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化(当干细胞分化成它们将要变成的细胞时),以及在疾病状态下发生变化。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与表观遗传变化的联系最为明确。例如,一个当被激活时会产生肺癌的基因可能只在存在环境线索(如香烟烟雾)时才会被表达和激活。但生物学通常没有那么简单:将疾病直接与 DNA 变化联系起来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导致疾病的变化通常发生在 DNA 中编码蛋白质且我们更了解的部分之外。

挪威的生物学家 Ingrid Egner 和她的同事们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这个故事的。他们对训练对肌肉生长的影响感兴趣。与大多数其他细胞类型不同,肌肉纤维具有多个细胞核。在力量训练期间,肌肉质量增加,每个细胞中的细胞核数量也会增加。该团队想知道这种“细胞记忆机制”是否会受到类固醇的影响。他们给小鼠服用了一种睾酮衍生物 14 天,这导致细胞核增加了约 66%,肌肉纤维的尺寸增加了 77%。停止服用睾酮三周后,肌肉纤维的尺寸恢复到从未训练或服用过药物的动物的水平。

实验的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肌肉纤维细胞核内的“记忆”发生变化。虽然纤维的尺寸会波动,但细胞核的数量在停止服用睾酮后三个月内仍然保持升高。这是否意味着肌肉纤维会对训练做出不同的反应?也就是说,由于细胞核数量较多,它们会像“正常”肌肉还是增强肌肉一样做出反应?

在实验的下一部分中,两组动物(之前接触过睾酮衍生物的动物和没有接触过的“对照”动物)进行了六天的力量训练。对照组小鼠在这段时间后肌肉纤维尺寸没有明显增加,而相比之下,接触过睾酮的小鼠肌肉纤维尺寸增加了 31%。

之前未经训练的肌肉纤维会在增大之前从激活的卫星(干)细胞中募集细胞核。细胞核是驱动肌肉细胞产生更多蛋白质以使其更大更强的指挥中心,而且似乎这种更多的细胞核数量会被保留和保护下来。当给予像力量训练这样的运动压力时,具有更多细胞核的肌肉纤维会生长得更快。这种先前力量的“记忆”显然可以稳定长达 15 年,并且可能是永久性的。

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相关性是,即使是短暂的合成代谢类固醇使用也可能导致持久的性能增强,这种增强在停止使用后多年仍然持续。这几乎就像“用进废退”的格言已经改为“取决于你使用的东西,你可能永远不会真正失去它”。我们不确定这与其他的增强体能的药物有何关系。但是,如果一名运动员服用某种东西来快速增强她的能力,然后停止服用,她可能永远拥有快速重新训练的增强能力。

在没有竞争规则的现实生活中,这是生理可塑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体育运动中,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如何以规避比赛规则的方式来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E. Paul Zehr is professor of neuroscience and kines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Victoria in British Columbia.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neural control of arm and leg movement during gait and recovery of walking after neurotrauma. His recent pop-sci books include "Becoming Batman: The Possibility of a Superhero (2008)", "Inventing Iron Man: The Possibility of a Human Machine (2011)", "Project Superhero (2014)", and "Chasing Captain America: How Advances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Will Produce a Superhuman (2018)". In 2012 he won the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raigdarroch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Award for Knowledge Mobilization and in 2015 the Science Educator Award from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Project Superhero won the 2015 Silver Medal for teen fiction from the Independent Book Sellers of North America. Paul is also a regular speaker at San Diego International Comic-Con, New York Comic-Con, and Wonder Con. He has a popular neuroscience blog "Black Belt Brain" at Psychology Today.

More by E. Paul Zehr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