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大约在1亿至6500万年前,当欧洲还是一个群岛时,一种小型角龙漫步在今天的匈牙利。这种小型恐龙的化石遗骸代表了在欧洲发现的第一种角龙类恐龙,并为该时期恐龙的分布和迁徙提供了新的线索。这篇文章于5月26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大众科学》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部分)。
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徐星在《自然》杂志上同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新的恐龙“提供了信息,这将需要重新评估我们对欧洲晚白垩世动物群的生物地理学理解”。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讲述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人们认为,白垩纪时期生活在欧洲的动物是数百万年前被困在那里的动物的孤立后代,因为已知与北美或亚洲物种杂交的例子很少。现在角龙类恐龙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揭示了与亚洲同一时期发现的其他物种的密切联系。
新的恐龙,科兹迈阿吉角龙,仅从三块头骨骨骼进行了评估,但它们显示出“角龙类的清晰诊断特征”以及与冠饰龙类的明显联系,冠饰龙类是同一类群,三角龙也属于这一类群,徐指出。
阿吉角龙可能只有一米长,大约是高耸的三角龙大小的12%。然而,这种矮小的身材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许多生活在岛屿环境中的动物——包括来自同一时期的其他欧洲恐龙——已被证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侏儒化。
最近在欧洲也发现了其他角龙类的线索。特别是,最近在瑞典发现了疑似来自细角龙的牙齿。但是科兹迈阿吉角龙为晚白垩世亚洲到欧洲的迁徙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虽然由匈牙利科学院的阿提拉·奥西领导的作者们假设,在欧洲北部发现阿吉角龙和细角龙牙齿表明角龙类恐龙从亚洲迁徙到欧洲是两次独立的迁徙,但徐星仍然持谨慎态度,他指出,到目前为止,这“不能被描述为一个确定的结论”。在能够绘制出更清晰的白垩纪时期恐龙迁徙到欧洲的地图之前,还需要更多的化石发现。但徐星指出,“阿吉角龙的发现可能标志着更好地理解欧洲晚白垩世动物群的开始,并最终更好地理解整个地球的晚白垩世生物地理学的开始。”
匈牙利挖掘现场图片,由加博尔·西尔贾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