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缓慢的懒猴应该不是一个难以研究的对象。首先,它很慢——非常慢(想想树懒的慢)。而且这些小型灵长类动物,因其独特的有毒咬伤来抵御捕食者而独具特色,由于其引人注目的圆睁大眼的面孔而极具魅力。但它们也是夜行性的,并且它们倾向于生活在难以到达的地方,例如婆罗洲的雨林。这也许是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将所有懒猴(Nycticebus)归为仅有的两个物种的原因。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包括婆罗洲懒猴(N. menagensis)在内的另外三个物种和许多亚种的这种杂食动物。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以前单一的婆罗洲懒猴物种中的三个不同物种。该项目还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该物种甚至拥有“更长、更蓬松的体毛”,研究小组在描述这项发现的研究中指出,该研究于 12 月 13 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动物学杂志》上。
“尽管在过去的 25 年中,已确认的灵长类动物物种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并且我们对物种定义的理解有所提高,但一些物种,特别是夜行性物种,仍然隐藏在科学的视野之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指出。夜行性物种不仅比昼行性物种更难在野外研究(我们人类灵长类动物通常是昼行性的),而且它们通常也缺乏白天可见的动物的独特标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因此,由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人类学系的 Rachel Munds 领导的研究小组检查了与收集地点信息相关的婆罗洲懒猴的彩色照片和博物馆标本。婆罗洲懒猴的体重从 265 克到 610 克不等,在婆罗洲(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的部分地区)以及附近的较小岛屿(属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不同不重叠区域发现了不同的拟议亚种。
为了研究这些懒猴,科学家们专注于懒猴脸上的面具状标记——尤其是白色毛皮的斑块。科学家们对这些标记的观察支持将以前的两个亚种提升为不同的物种(N. bancanus 和 N. borneanus),除了实际的 N. menagensis。他们还描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即特别蓬松的 N. kayan。它的模式标本收藏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由 V. von Plessen 男爵于 1935 年采集。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毛发的蓬松度并不归因于季节性反应,因为本研究中观察到的博物馆标本是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收集的。”该物种还具有“对比鲜明的黑色和白色面罩”以及毛茸茸的耳朵,这与其他物种更渐变的面部标记及其“主要裸露”的耳朵不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使用野生懒猴的基因采样来支持这些新的命名。
但是进入野外并不总能产生容易的结果。“在婆罗洲的调查工作表明,新物种要么很难找到,要么数量可能非常少,”Munds 在一份准备好的声明中说。或者两者都有可能。
懒猴主要生活在雨林中,而雨林正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婆罗洲懒猴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懒猴似乎拥有迷人的外表。但它们的大眼睛和令人陶醉的慵懒动作使它们成为一种流行的——尽管通常是非法的——宠物。商贩通常会拔掉这些动物的前牙来降低它们咬伤的有毒性,这会导致感染、过度出血和过早死亡。“宠物贸易对印度尼西亚的懒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人类学和地理系的研究合作者 K.A. Nekaris 在一份准备好的声明中说。
在懒猴列表中添加新物种,特别是那些只有最细微独特特征的物种,实际上会使对这些动物的监管和保护复杂化。“对这些新物种的认可引发了关于在哪里释放没收的婆罗洲懒猴的问题,因为非专业人士很难识别它们,”Nekaris 指出。
然而,最终,新的正式命名应该有助于保护这些不寻常的动物。“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对这些神秘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工作,”Munds 说。
然而,这些动物并非完全无助,因为它们拥有不寻常的有毒咬伤。懒猴手臂上有一个产生毒素的腺体。这些毒素含有抑制剂,使毒素失效。但是动物的唾液会分解这些抑制剂,因此当动物舔舐腺体时,毒素会被激活,使其有可能伤害潜在的捕食者,其中包括蛇、大型鸟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凭借其锋利的小牙齿,咬伤可以将毒素转移到攻击者身上(尽管它通常不会对成年人构成很大的健康风险)。然而,更迫在眉睫的威胁是它们在在线病毒视频中令人虚弱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