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歌实习还是创业更好?

大池塘里的小青蛙,小池塘里的大青蛙,以及成功的本质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在西班牙语中,宁做“老鼠头,不做狮子尾”。在意大利语中,宁做“鳗鱼头,不做鲟鱼尾”。翻译成硅谷的语言,它可能是“领导一家初创公司比在谷歌做一名打工仔更好”。

但在他们自己做决定时,并非每个人都遵循这一民间智慧。在我最近与密歇根大学的同事斯蒂芬·加西亚和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希尔利·科普尔曼合作发表的论文中,我们询问了欧裔美国人和东亚裔美国学生:如果用隐喻来说,你更愿意做大池塘里的小青蛙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青蛙?75%的亚裔美国人选择了大池塘,而非亚裔美国人选择大池塘的比例为59%。

我们还询问了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成年人,他们是否更愿意就读全国排名前10的大学,即使他们会低于平均水平,还是就读全国排名前100的大学,他们在那里会高于平均水平。58%的中国人选择了前10名的大学,而只有29%的美国人选择了前10名的大学。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世界中塑造我们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那么工作场所的选择呢?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更多的中国人更倾向于加入全球前10的公司,即使他们会在平均水平以下挣扎。

成功的地理学

为什么不同文化会选择不同的决策路径?东亚国家都有心理学家所说的“面子文化”,其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履行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而获得一定程度的面子或尊重。但只有一个问题:因为面子是社会赋予的,所以你如何看待自己并不能为你赢得面子。在一个稳定的等级制度中,你只能要求别人愿意给予你的尊重和地位。 

相比之下,主流美国文化是一种“尊严文化”。拥有尊严是指坚信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与其他人相同的内在价值。你的自我价值是内在的、不可剥夺的,并且独立于他人的判断和认可。

想想这对成功意味着什么。大池塘是享有盛誉的。但在尊严文化中,它并不能定义你是谁。无论你的阿姨怎么想,就读二流大学并不会让你成为失败者。上哈佛大学并不能保证绝对的成功。

在基于面子的文化中,情况有所不同。如果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待成功和失败,那么来自大池塘可以说明很多关于你是谁的事情,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人认为你是谁。这并不是说做大青蛙不重要。而是说不选择大池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缺少认可,失去获得一致认可的机会。在以面子为重的文化中,仅仅提到哈佛大学就会发出你社会价值的明确信号,不选择它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危险的大池塘以及关于大青蛙的警告

大池塘带来了大量的优势:一个响亮的名字、丰富的资源、广泛的人脉。但声望的诱惑掩盖了一个令人筋疲力尽的现实。1966年,社会学家詹姆斯·A·戴维斯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假设有两个智力相同的学生。一个进入了一所精英院校,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另一个去了一所普通的院校,却脱颖而出成为明星。事实证明,后者——“小池塘里的大青蛙”——往往表现更好

这在字面上被称为“青蛙池塘效应”。在学生和运动员中,相对于你的同龄人来说,你的表现如何比你来自哪里更能培养自我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构声望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或职业抱负。它也不能弥补糟糕的GPA或平庸的工作表现。如果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它会让你感到迷茫和无能,落后于你成就卓越的同龄人:一个在享有盛誉的大池塘里的小青蛙,陷入了人们认为大池塘可以预防的无能的阴影中。

事实上,盲目追求大池塘会带来危险的后果,尤其是对于生活在面子文化中的人来说。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了85%,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因此,进入精英大学的狂潮日益高涨。在中国文化中是正常的,在西方可能并非如此。随着中国学生大规模地争夺常春藤盟校,幽灵SAT考生和作弊丑闻爆发,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国咨询机构编造申请论文,以及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兴起,培养儿童早在九岁时就到海外接受教育。即使是中国一个耗资20万美元的多年大学预备课程也无法让那些渴望进入大池塘的人为即将到来的沉默挣扎做好准备:文化冲击、语言障碍、精神疾病、孤独和疏远。

但是,对过度追求享有盛誉的池塘的警告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考虑地追求与此相反的选择。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了罗娜·埃科诺莫的职业生涯故事,她曾是曼哈顿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经济衰退后离开了大池塘,开始了一家希腊食品摊位生意。现在,罗娜成为了小池塘里的大青蛙,过着更健康的生活,拥有她一直期望的那种职业热情,以及她梦想的自由时间。

但很快,现实就摆在了眼前。罗娜必须每周六天在黎明前醒来。大量的行政和体力劳动、情绪上的疲惫和缺乏安全感挤走了她曾经幻想的激情和满足感。她赚的钱比当律师时少,工作时间也更长,每天都在为维持小企业的生存而苦苦挣扎。

罗娜的故事在放弃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去追求自己热爱的职业的白领工人中越来越普遍。在尊严文化中,离开大池塘去追逐梦想的决定被广泛称赞为一种直接的胜利。但是,在小池塘里取得成功的那只大青蛙之外,有多少个罗娜呢?  

超越青蛙池塘的权衡

当然,现实世界并非由这种二元选择组成。通过青蛙池塘的假设来驾驭决策的复杂性是过于雄心勃勃的壮举。无论情况如何,都宣扬成为“大青蛙”的好处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解决方案。即使在美国,在某些职业领域,小池塘里的大青蛙也未能展现出希望。例如,在招聘大学教师时,高声望的博士课程会带来低声望的课程难以匹敌的优势。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产生的终身教授人数是排名前20的大学的三倍之多。有时,让你获得工作机会的更多是你在大池塘的经历,而不是你自己的生产力。

就民间智慧不能为日常决策提供指导而言,单单青蛙池塘模式也不能为正确的选择方式提供指导。但它仍然阐明了我们如何看待权衡取舍方面的不同文化倾向。承认这两种选择都不能保证成功可能会令人沮丧,但意识到一个人并非被局限于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可能会令人欣慰。

有趣的是,青蛙池塘的格言有一个亚洲的推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似乎是对我们渴望归属的享有盛誉的栖息地的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的纠正。但是,或许在这种坚决的主张之下,隐藏着对人类雄心的默默认可,以及对成功和抱负的模糊之谜的探索。也许有一天,青蛙和池塘、鸡和凤凰会逐渐消失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中,而我们将认识到成功远不止是相互超越或高贵的隶属关系。

Kaidi Wu is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here she studies why we do things foreigners find strange and foreigners do things we find bizarre. Her research has been featured in media outlets including The Atlantic, Quartz, and Inside Higher Ed. Follow her on Twitter @kaidi_wu.

More by Kaidi Wu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