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在罗兰·艾默里奇的最新灾难片《2012》的早期放映中,这部电影今天上映,由于其老套的对话和伤感的场景(其中最大的笑点:一位父亲试图通过电话与他疏远的儿子重新建立联系,但儿子的房子在他来得及说话之前就被摧毁了),观众在影片接近尾声时爆发了笑声。 在这样一部以数字混乱为卖点的电影中,没有人想认真对待任何事情。但如果观众是物理学家,笑声可能在前五分钟就开始了。 你不能认真对待任何科学内容,尽管我赞赏电影制作人的创造力。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2012年12月21日据说是玛雅历法结束的日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们所知的文明的终结——尽管事实上玛雅文明在几个世纪前就结束了。(美国宇航局有一个很好的问答网站,揭穿了2012年世界末日的无稽之谈。)
值得庆幸的是,电影《2012》并没有纠缠于古代预言。相反,它直接带我们进入了,嗯,科学。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前提是:太阳的11年活动周期在2012年达到顶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领导的最近的一项分析实际上将峰值定在2013年5月,并且强度将低于之前的峰值。)出于某种原因,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开始表现不同:它们开始频繁地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大部分无害地穿过物质。 电影制作人本可以轻易地发明全新的粒子来完成这项工作——比如称它们为bambinos——但也许那样太傻了。
在电影中,“中微子”加热了地球的内核,使其沸腾。 这反过来又 destabilizes 上覆层(外核和地幔),使地壳弯曲、上升和移动数千公里。
结果,摩天大楼倒塌,桥梁坍塌,跑道断裂(总是在起飞方向上)。人们尖叫,小狗活着,英雄逃脱,反派试图逃脱但死了,配角面临死亡。(我最喜欢的是:丹尼·格洛弗,因在《致命武器》电影中饰演一位长期受苦的警察而闻名,他在剧中扮演美国总统,他决定与白宫同归于尽——并且似乎差点要说,“但我离退休只有两天了。”)
如果中微子的行为方式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那么就没什么可拍的了。 能够将固体铁内核加热到数千度的粒子应该在伍迪·哈里森有机会抢走他所有戏份之前,就把地球表面烤干了。 内核承受着大约350吉帕斯卡的压力(三百万个大气压),这就是它呈固态的原因。 内核必须加热到多热才能在该压力下液化尚不确定,尽管剑桥大学的安内利·艾塔在这篇论文(pdf)中尝试了一下。
这并不是说过度活跃的太阳没有危险。 强烈的太阳活动会扰乱卫星轨道和通信; 1989年,它引发了魁北克周围的大范围停电。
另一方面,中微子可能并非如此无害。 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胡安·科拉尔在1996年提出理论,认为某些类型恒星的死亡可能会产生如此多的高能中微子,以至于它们会与有机组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并导致癌症造成大规模死亡。 他认为,这种恒星死亡的频率虽然极其罕见,但与地球历史上的大规模灭绝事件相符。
唉,用肿瘤形成的缓慢死亡来摧毁文明可能不太适合搬上大银幕。 所有的小狗也会死掉。
电影《2012》的场景由哥伦比亚三星市场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