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周四批准了首款视网膜植入设备在美国使用。FDA 批准 Second Sight 公司的 Argus II 视网膜假体系统,为那些因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罕见遗传性眼病而失明的人带来了希望,该疾病会损害视网膜上排列的感光细胞。
对于 Second Sight 公司而言,FDA 的批准是经过 20 多年的研发、两项临床试验以及超过 2 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后取得的成果——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其余来自私人投资者。Argus II 自 2011 年以来已在欧洲获得批准,自 2007 年以来已植入 30 名临床试验患者体内。FDA 的眼科器械咨询委员会在 2012 年 9 月一致投票建议批准。
Argus II 包括一个小型摄像机、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发射器、一个视频处理单元和一个 60 电极植入式视网膜假体,该假体取代了视网膜(眼睛内壁的膜)中退化细胞的功能。虽然它不能完全恢复视力,但这种装置可以提高患者感知图像和运动的能力,它使用视频处理单元将来自摄像机的图像转换为电子数据,然后无线传输到视网膜假体。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视网膜色素变性——在美国约影响 4000 人中的 1 人,在全球约影响 150 万人——会杀死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细胞将光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处理。Second Sight 计划调整其技术,以便将来帮助患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一种类似但更常见的疾病)的人。
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各地的临床中心提供 Argus II,培养能够植入该设备的外科医生网络,并招募医院提供该设备。
Argus II 并非唯一正在开发的视网膜植入设备。Retina Implant AG 采用略有不同的方法,制造一种植入视网膜一部分下方的假体。该公司的技术是一种 3 毫米 x 3 毫米的微电子芯片(0.1 毫米厚),包含约 1500 个光敏光电二极管、放大器和电极,通过手术植入黄斑区视网膜的中央凹(包含视锥细胞)。中央凹使人们能够获得阅读、看电视和驾驶所需的清晰视力。该芯片通过刺激视网膜中完整的神经细胞来帮助产生至少部分视力。来自这些细胞的神经冲动随后通过视神经传导到视觉皮层,在那里产生视觉印象。该芯片的电源位于耳后皮肤下方,并通过细电缆连接——无需眼镜或摄像机。5 月,该公司宣布首批参与最新试验的英国患者已成功接受植入。迄今为止,外科医生已通过六年的两项临床试验为 36 名患者植入了 Retina Implant 假体。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处于开发自供电视网膜植入设备的早期阶段,该设备中的每个像素都装有硅光电二极管。这些传感器检测光线,并控制脉冲电流的输出。患者将佩戴发出近红外脉冲的护目镜,这些脉冲将功率和数据直接传输到光电二极管。其他视网膜假体由感应线圈供电,感应线圈以及其他组件必须通过手术植入患者头部。研究人员在 2012 年 5 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设计的可行性,描述了近红外光供电的光电二极管对健康和退化的鼠视网膜进行的体外电刺激。(《大众科学》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部分。)
纽约市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将视网膜假体推向不同的方向,他们已经破译了小鼠和猴子视网膜用于将光模式转化为电脉冲模式的神经代码,大脑将这些电脉冲模式转化为有意义的图像。研究人员将这些信息编程到一个“编码器”芯片中,并将其与微型投影仪结合,创建了一种可植入的假体。该芯片将进入眼睛的图像转换为电脉冲流,然后微型投影仪将电脉冲转换为光脉冲,这些光脉冲被发送到大脑。这项工作并非旨在增加放置在眼睛中的电极数量以捕获更多信息并向大脑发送信号,而是侧重于人工信号本身的质量,从而提高其向大脑传递脉冲的能力。
图片由 Second Sight 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