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一篇关于婴儿意识神经科学的文章,几年前引起了一些关注,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 当然,前提是婴儿并非生来就有意识,而是会在某个时候发展出意识。(根据文章,大约在五个月大时)。然而,很难想象新生儿感觉什么都没有。
新生儿似乎很明显地在体验自己的身体、环境、父母的存在等等——尽管是以一种不反思的、面向当前的方式。如果当婴儿总是感觉像是某种东西,那么婴儿就不是变成有意识的。相反,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意识。
问题是,“意识”这个词在文献中经常被使用,就好像它包含或暗示的不仅仅是体验的品质。例如,戴克斯特惠斯和诺德格伦坚持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注意力是区分无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的关键。有意识的思维是带有注意力的思维。”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想法逃脱了注意力,那么它就是无意识的。但是,仅仅缺乏注意力就足以断言一个心理过程缺乏体验的品质吗?一个逃脱注意力焦点的过程难道仍然感觉不像某种东西吗?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想想你现在的呼吸:空气流过你鼻孔的感觉,你横膈膜的运动等等。在我将你的注意力引导到这些感觉之前,你不是也在体验这些感觉吗?或者你只是没有意识到你一直在体验它们?通过将你的注意力引导到这些感觉上,我是否使它们有意识了,还是我只是让你体验到额外的知道这些感觉是有意识的品质?
事实上,乔纳森·斯科勒明确区分了有意识和元意识过程。虽然这两种类型都包含体验的品质,但元意识过程还包含他所谓的重新表征。“周期性地,注意力被引导到明确评估体验的内容。由此产生的元意识涉及对意识的明确重新表征,其中一个人解释、描述或以其他方式表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因此,注意力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在于重新表征;也就是说,对体验的有意识的知识,这是内省的基础。受试者不能报告——即使是他们自己——没有被重新表征的体验。然而,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有意识的体验在没有重新表征的情况下发生:例如,梦境已被证明缺乏重新表征,尽管无可否认的是它们是在意识中被体验到的。这种可报告性与意识内容之间的差距促使了现代意识神经科学中所谓的“无报告范式”的出现。
显然,假设意识仅限于注意力焦点下的重新表征的心理内容,错误地将元意识与适当的意识混为一谈。然而,这种混淆非常普遍。考虑一下阿克塞尔·克莱尔曼斯的话:“觉知……似乎总是至少包含知道自己知道的能力。毕竟,这种能力构成了我们认为是对觉知最直接指示的口头报告的基础。当我们观察到缺乏这种报告我们决策中所涉及的知识的能力时,我们理所当然地得出结论,该决策是基于无意识的知识。”
由于对意识的神经相关性 (NCC) 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体验的主观报告,因此,所谓的 NCC 很可能仅仅是元意识的神经相关性。因此,潜在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与体验品质相关的活动意义上——可能会逃脱识别。
事实上,有间接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情况正是如此。要看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到对体验X的有意识的知识N——即重新表征——是由X的发生触发的。例如,正是感觉知觉的发生触发了对一个人正在感知某事物的元认知实现。反过来,N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回它来唤起X:意识到一个人正在感知某事物自然会将一个人的心理焦点转移回原始感知。因此,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来回唤起的循环,其中X触发N,反过来又唤起X,再次触发N,等等。
事实证明,对 NCC 的描述显示了不同大脑区域之间来回振荡通信的精确模式。研究人员甚至怀疑,当对初级视觉皮层的损伤可能中断这种振荡时,患者会表现出盲视。也就是说,尽管报告说无法看到移动物体,但他们仍能正确区分这些物体的能力。如果所讨论的振荡是X和N之间的振荡,这正是人们所期望的:物体被有意识地感知——因此解释了患者如何区分它们——但是患者不知道他们有意识地感知到这些物体。
通过将元意识误认为是意识,我们制造了两个重大问题:首先,我们未能区分缺乏重新表征的有意识过程和真正无意识的过程。毕竟,两者对自身和他人都同样是无法报告的。这误导我们得出结论,存在一种心理无意识,而实际上,我们心理中的每一个心理过程都可能总是会感觉像某种东西。其次,我们未能看到我们对所谓的意识兴起的部分和暂定的解释可能仅仅关系到元认知的兴起。
这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我们正在朝着解决“意识的难题”取得进展的错觉,而实际上,我们正在完全绕过它:元认知的机制与体验的品质如何从物理安排中产生的问题完全无关。
意识可能永远不会出现——无论是在婴儿、幼儿、儿童还是成人中——因为它可能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就我们所知,出现仅仅是预先存在的意识的一种元认知配置。如果真是这样,意识可能本质上是基本的——每个心理过程的内在方面,而不是由大脑的特定物理排列构成或以某种方式产生的特性。基于对体验的主观报告,声称在将意识还原为大脑生理学方面取得进展,可能与适当的意识无关——如果有的话——而是与元认知的机制有关。
编者注:这篇文章基于论文“存在‘无意识’,但它很可能是有意识的”,发表于《欧洲心理学杂志》,第13卷,第3期,第559-5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