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重新命名著名系外行星

超过 30 个世界有了从世界神话、文学和历史中汲取灵感的新名字

An infographic displaying a batch of new names for exoplanetary systems

这张来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 的信息图详细介绍了作为 IAU “NameExoWorlds” 竞赛一部分获得新名称的 31 颗系外行星和 14 颗恒星。

IAU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投票结果已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 是一个由天文学家组成的集体,有权为天体命名,它已分配了众包名称给几个著名的系外行星系统。

IAU 的 NameExoWorlds 竞赛于 2014 年 7 月开始,包括公开和半公开的提交和投票环节,为 32 颗系外行星和 15 颗宿主恒星命名。去年八月,我报道了这一过程,该过程并非完全顺利。IAU 的 274 个候选名称列表包括愚蠢、有问题的候选名称,如“忍者”、“摇滚明星”和“星空兔子”,热情的日本天文俱乐部涌入了早期投票,使得大多数世界都倾向于成为日本职业摔跤手、大豆品种、棋盘游戏和甜点的名字。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宣布的名字没有什么可尴尬的,并且显示出国际代表性的良好平衡。而且它们不会真正取代任何东西——新名称将与现有科学命名法中的旧名称结合使用,现有科学命名法,如“Epsilon Eridani b”和“MOA-2007-BLG-192Lb”等名称,本身就具有抽象的、算法的诗意。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根据来自 182 个国家/地区的人们超过五十万张选票,欧洲和亚洲均以六个获奖条目领先,而四个系统的名称来自北美。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各以一个获奖条目完成名称。只有一个候选系统,即牧夫座 τ 星及其行星牧夫座 τ b 没有获得名称,因为 IAU 神秘地表示,其获奖条目“被认为不符合 IAU 系外行星命名规则”。

第一个被证实的系外行星系统于 1992 年宣布,由三个岩石世界组成,围绕着一个恒星遗迹运行,这是一个毫秒脉冲星,可耻地命名为 PSR 1257+12。现在,这颗脉冲星被适当地称为“Lich”,这是一个来自希腊、荷兰和挪威民间故事的不死巫师的名字。它的三颗行星也带有类似的怪异名字,这些名字来自幽灵般的神话生物——“Poltergeist”、“Phobetor”和“Draugr”。

飞马座 51,第一颗被发现拥有系外行星的正常恒星,现在有了一个更悦耳的名字:“Helvetios”,这是一个拉丁化的指代,指代赫尔维蒂人,这是一个居住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凯尔特部落。这个名字是对瑞士天文学家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的致敬,他们于 1995 年发现了这颗恒星的巨行星飞马座 51 b。现在,这颗行星被正式命名为“Dimidium”,拉丁语意为“一半”,指的是它的质量,是木星的一半。

其他系统获得了历史或文学中著名人物的名字。正如荷兰的一个小组提议的那样,巨蟹座 55 星现在将被称为“哥白尼”,其行星将被称为“伽利略”、“布拉赫”、“利珀舍”、“詹森”和“哈里奥特”。西班牙成功地将其一位伟大的作家输出到天堂——天坛座 μ 星现在也被称为“塞万提斯”,并伴随着以他的杰作《堂吉诃德》命名的行星——“杜尔西内亚”、“罗西南多”,当然还有“吉诃德”和“桑丘”。

尽管如此,在选定的名称中仍然有一些令人困惑的选择。围绕天龙座 42 星(对不起,围绕“法夫纳”)运行的巨行星此后将被称为“Orbitar”——这个名字也许更适合周六早上卡通片中的超级反派,而不是行星。而携带行星的恒星 HD 81688 现在可能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Intercrus”。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俚语,指在船上或与《壮志凌云》明星发生性关系,而是一个“拉丁风格”的词,意思是“两腿之间”,因为该系统暗示性地像一团粪便一样位于大熊座的下腹部,大熊座是一个类似母熊的星座。

至于这一切是否真的意味着什么,嗯……也许满足我们命名的冲动可能有助于我们努力更多地了解这些遥远的行星,以了解我们给它们的名字是否名副其实。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很久以后,我们将用完所有我们发现的世界的词语。已经知道的有 2,000 多个,新一代的行星搜寻项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再交付数万个。即使这只是我们星系中被认为存在的数千亿个世界中的极小一部分。抛开我们所有尘世的标签不谈,现实是宇宙中的行星就像它们数不清一样不可命名——这是一件好事。

Lee Billings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specializing in astronomy, physics, planetary science, and spaceflight, and is a senior editor at 大众科学. He is the author of a critically acclaimed book, Five Billion Years of Solitude: the Search for Life Among the Stars, which in 2014 won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 fr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In addition to his work for 大众科学, Billings's writing has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Boston Globe, Wired, New Scientist, Popular Science,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 dynamic public speaker, Billings has given invited talks for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and Google, and has served as M.C. for events hel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Breakthrough Prize Foundation, Pioneer Works, and various other organizations.

Billings joined 大众科学 in 2014, and previously worked as a staff editor at SEED magazine. He holds a B.A. in journalis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ore by Lee Billings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