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9年发射WISE卫星时,天文学家希望它能够发现大量被称为褐矮星的低温、暗淡天体。褐矮星比行星大,但又不是真正的恒星——它太小,无法维持将氢转化为氦的核聚变反应。但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燃烧,使用一种称为氘的氢的重同位素作为聚变燃料。
由于褐矮星非常暗淡,因此完全有可能其中一些褐矮星非常靠近太阳——与任何已知恒星一样近——但尚未被发现。然而,在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简称WISE)发射三年多后,太阳周围的地图基本上没有变化。直到现在。
在即将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一项研究中(pdf),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副教授凯文·卢曼宣布,他发现了太阳附近一个此前未知的居民。利用WISE的数据,卢曼已经确定了一对褐矮星,它们组成一个双星系统,距离地球仅6.5光年。这比除两个已知恒星系统之外的所有系统都更靠近太阳,这两个系统都是在95多年前发现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三星系统(约4.3光年)和巴纳德星(6光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WISE首席研究员爱德华·赖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并补充说,距离测量似乎是可靠的。“因此,虽然这是第三近的恒星(几乎与巴纳德星并列第二),但它们绝对是已知最近的两颗褐矮星。”
通过将已知为WISE 1049-5319的双星褐矮星系统的轨道追溯到过去,卢曼能够从其他望远镜中找到档案图像,这些图像在1978年就将该物体记录为一个移动的光点。他还收集了一些自己的新图像——在智利的双子座南望远镜,卢曼瞥见了该物体,揭示了该光点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紧密轨道运行的褐矮星。卢曼估计,这两个褐矮星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三倍,它们大约每25年绕彼此运行一次。
卢曼指出,WISE 1049-5319将成为系外行星猎人的绝佳目标。在如此近的距离,任何可能绕褐矮星运行的行星都将为天文学家提供难得的机会来直接拍摄系外行星并研究它们的特性,而不是仅仅通过它们对宿主恒星的影响来推断行星的存在。关于这样一个行星系统中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尽管理论上生命有可能存在于绕褐矮星运行的行星上,但这样的世界将“遭受一些关键的宜居性问题”,根据2012年的一项研究。这些问题包括来自褐矮星对足够近的行星产生的强烈潮汐效应,从而感受到其微弱的热量,以及褐矮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