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编辑拒绝采用可减少性别偏见的同行评审流程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本文发表在《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中,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遵循一种令人惊讶的非科学推理方式,《自然》杂志最著名和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的编辑们,已经合理化地认为没有必要修复一个正在衰落的同行评审系统。人们对单盲同行评审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怀疑日益增加——大多数提交出版的学术论文被接受或拒绝的过程——促使人们对该系统进行实证评估。标准做法是:评审人——因其在所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流利程度而被选中——知道所有作者的姓名和单位,而作者对其评审人的身份一无所知(尽管有些期刊允许他们要求特定的审稿人)。反对这种不平衡的方法的日益增长的论点是,了解作者的身份——性别、国籍、研究机构、该领域的经验水平——会(并且确实会)偏见评审人对研究价值的看法。当前系统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是那些认为他们的提交没有得到公平考虑的人——女性、早期职业科学家、名字听起来像外国人的人——当与那些凭借其实验室的地位或职业历史在提交过程中顺利通过的作者竞争时。在研究资金、招聘、终身教职、薪资和学术声誉严重依赖发表记录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想象这种劣势会带来的连锁反应。问题在于,许多偏见的证据都是道听途说。但是一些研究相当令人信服地表明,当前的系统已经崩溃:《自然》杂志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社论中自己指出,“当之前发表的论文以虚假的模糊单位重新提交时,编辑们已经拒绝了这些论文。”此外,双盲评审的公平性提高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社论继续说道:“支持双盲同行评审的一个亮点是对女性名字作者的偏见有所减少”,这在许多研究中都有显示,例如这项研究(需要订阅才能查看全文)。这些都不是新想法。1997年,就在联合国承认瑞典在男女平等机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后,两位可以访问瑞典医学研究委员会数据的生物学家发现,授予博士后奖学金的单盲同行评审过程充满了性别歧视。(在此阅读更多关于该研究以及数学和科学领域的男性和女性的信息。)猜猜瑞典的研究在哪里发表——没错,《自然》。因此,令人费解的是,《自然》杂志的编辑是如何得出结论认为“缺乏证据表明双盲匿名是有益的”的。这又说明了他们对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潜在贡献有何看法?相反,他们采纳了出版研究联盟(这个联盟是什么?)委托进行的2008年调查的结果,该调查不是由科学家进行的,而是由咨询公司的两名男性进行的。这份报告提出并由《自然》杂志的编辑重申的论点是,双盲评审并不能比单盲评审有所改进,这基本上依赖于1998年进行的整整两项研究(单独的链接),这些研究发现,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得的同行评审质量没有显著差异。有趣的是,这些研究没有问任何关于偏见的问题——而是关于评审人评论的质量。这些研究作为副产品(并且承认可能会阻碍任何潜在的积极结果)所揭示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同行评审根本不是双盲的。评审人通常可以弄清楚提交论文的作者是谁,尤其是那些来自知名实验室的作者。啊哈,底线。为了使双盲评审真正发挥作用,期刊将不得不投入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来创建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信息被充分掩盖以隐藏作者身份。对于期刊来说,这是不可取的。但这似乎是可能的。在《自然》杂志博客上,他们发表了他们的社论,B. Kamenov指出,电子提交的普遍采用使得隐藏作者身份和单位比过去容易得多。其他措施,例如禁止明确的自我引用,也可以很容易地执行。另一位评论员Erec Stebbins解释了为什么隐藏作者身份的困难是坚持旧系统的虚假借口:虽然这可能是公开评审而不是双盲评审的理由,但不能作为单盲评审而不是双盲评审的理由。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猜出了作者,它将简单地简化为单盲评审。在小领域,这种情况会更频繁地发生。在较大的领域,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会低得多,信心也会低得多,而且肯定不会在没有任何先前的“文本指纹”来标记他们的年轻研究人员的任何领域!我认为,当聪明的科学家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时,他们有效地隐藏自己身份的聪明才智被严重低估了!以下是《自然》杂志的编辑试图解释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尽快采用[双盲评审]作为默认的审稿政策”的一些例子: “《自然》杂志的政策始终朝着更大的透明度方向发展。”他们如此迷人地字面地认为双盲匿名不如单盲开放,因此也不如单盲公平。早些时候,在这条英勇的透明化道路上,《自然》杂志自己进行了一项开放同行评审的试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次失败。面对被追究责任的前景,非匿名评审员不太可能提出批评;提交论文的作者更可能对拒绝其论文的评审员怀恨在心,并欢迎在风水轮流时报复的机会。如果(无论职位如何)都不能相信学术界人士会表现得专业或符合道德规范,我们又怎能考虑继续进行不平衡的流程呢?对一方蒙蔽双眼,而给予另一方豁免,充其量是可疑的。“确定作者身份可以促使评审员提出适当的问题(例如,区分模糊的技术解释和糟糕的实验技术)。嗯?”了解作者身份也更容易将新稿件与作者之前发表的作品进行比较,以确保报告了真正的进展。如果他们没有以前的出版物呢?!这正是人们谈论的偏见。每个人都知道调查结果应该基于其自身的价值。它们应该根据整个领域的状态进行评判——这些作者之前发表的任何作品都将与其他任何作品一样容易找到。《自然》杂志通过在他们的博客页面上发布社论,向公众评论开放了他们的观点。本周涌入的 50 多条评论的普遍共识是,双盲是年轻研究人员和不太知名的实验室在评审过程中获得公平待遇的唯一途径——而《自然》杂志的社论几乎没有提及这个问题。正如一位署名为LC的评论员所说: 我数不清有多少年轻科学家因为同行评审系统的丑陋以及感知到的(并且多次被证明的)偏见而被抛弃了学术生涯。单盲正在损害科学及其可信度。我渴望看到他们对通过其同样不科学但值得称赞的社区外展努力所体现的态度给予了多少赞誉。《自然》杂志的编辑们会放弃吗,还是会像任何科学都应该做的那样,保持他们目前的理论开放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答案,并实现正义? --由雷切尔·德沃斯金编辑于 2008年2月14日下午3:28 --由雷切尔·德沃斯金编辑于 2008年2月14日下午3:28 --由雷切尔·德沃斯金编辑于 2008年2月14日下午3:34 --由雷切尔·德沃斯金编辑于 2008年2月14日下午3:36 --由雷切尔·德沃斯金编辑于 2008年2月14日下午3:46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