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理心来利用他人:情商与操纵

人们倾向于将心理现象刻板化。我们很容易认为压力总是坏事,韧性总是好事,等等。像其他刻板印象一样,这些信念帮助我们理清世界,从噪音中提取信号。也像其他刻板印象一样,这些信念具有误导性,而且常常有害。你可以说我悲观,但每当媒体兴高采烈地赞美一种行为或特质时——比如冥想和毅力——我总会想知道它的缺点。慢跑对你有好处,但并非总是如此,而且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有好处(问问我的膝盖)。幸福也是如此

加入我们科学爱好者的社区!

本文发表于《大众科学》的前博客网络,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众科学》的观点。


人们倾向于将心理现象刻板化。我们很容易认为压力总是坏事,韧性总是好事,等等。像其他刻板印象一样,这些信念帮助我们理清世界,从噪音中提取信号。也像其他刻板印象一样,这些信念具有误导性,而且常常有害。你可以说我悲观,但每当媒体兴高采烈地赞美一种行为或特质时——比如冥想和毅力——我总会想知道它的缺点。慢跑对你有好处,但并非总是如此,而且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有好处(问问我的膝盖)。幸福也是如此

我个人最喜欢的人类特质——同理心,也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同理心获得了许多好评。《同理心的时代》、《同理心文明》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书籍表明,同理心正在兴起,并可能为我们许多社会弊病提供解药。巴拉克·奥巴马可能是历史上最推崇同理心的总统,他经常认为治愈我们国家的“同理心赤字”至关重要。

但同理心并不总是被用来做好事。上个月的两篇论文通过证据强调了这一观点,即人们利用同理心来利用他人,通过对情绪的精明理解来操纵他们。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方式是 订阅。购买订阅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撰写关于当今世界重要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第一篇论文中,萨拉·康拉斯及其同事给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情绪理解测量方法:人们根据眼神推断他人情绪的能力(您可以在这里尝试这个测试)。康拉斯进一步测量了人们的自恋程度,特别是“自恋的剥削性”,这是一个拗口的术语,指的是人们操纵和利用他人的倾向。有趣的是,这项研究表明,自恋者可能不会夸大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剥削性与人们的情绪解读能力相关。

第二篇论文中,野崎由纪和小康正夫采用了更复杂的设计。这些研究人员测量了个人的情商,然后让他们玩两个游戏。在第一个游戏中,参与者与其他三名玩家进行虚拟接球游戏。其中两名玩家冷落了参与者和另一名玩家。在第二个游戏中,参与者就该被冷落的玩家是否应该放弃金钱来惩罚第一个游戏中不公平的抢球者提供了建议。那些想要报复的高情商参与者会鼓励另一个人为他们报复,本质上是让另一个玩家为他们做(代价高昂的)脏活。

这些研究至少突出了两点。首先,构成同理心的“要素”并不总是一致的。在许多情况下,理解某人的情绪(所谓的“认知同理心”)和分享这些情绪(所谓的“情感同理心”)可能会分离。此外,理解而不分享是一种危险的模式,它可能是恐吓、二手车销售策略以及各种其他操纵的根本原因。当然,在许多情况下(也许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利用对别人的理解来帮助他们。这突出了这些论文提出的第二点。同理心能力是价值中立的,有时帮助人们,有时伤害人们。我们大脑的许多特征也是如此。

 

© . All rights reserved.